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瓦哈比主义对沙特阿拉伯国民价值观的影响_沙特和瓦哈比
 

瓦哈比主义对沙特阿拉伯国民价值观的影响_沙特和瓦哈比

发布时间:2019-08-04 10:28:45 影响了:

第33卷第11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33№11Nov.2012

2012年11月JOURNALOFTONGHUANORMALUNIVERSITY

瓦哈比主义对沙特阿拉伯国民价值观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

辰,刘欣路

阿拉伯语系,北京

100089)

要:作为近代伊斯兰教复兴思潮和运动的先驱,瓦哈比派思想在伊斯兰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而在沙特阿

拉伯王国,瓦哈比主义更是成为国家实现统一、维护王权的精神武器。瓦哈比主义思想深入到沙特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刻地影响着沙特国民的价值观。

关键词:伊斯兰教派;瓦哈比主义;沙特阿拉伯;国民价值观中图分类号:C91-06收稿日期:2012—08—26作者简介:刘

辰(1988-),吉林长春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在读硕士;通信作者刘欣路(1981-),黑龙

江哈尔滨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博士。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2)11—0055—03

在伊斯兰教诸多分支教派中,瓦哈比派的宗教复兴,恢复伊斯兰教根本信仰的主张可谓独树一帜。瓦哈比运动具有两方面内涵,它既是一场宗教复兴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民族复兴运动。18世纪中叶在半岛奈季德地区诞生并不断发展的这一近代伊斯兰教复古主义派别以其“认主独一”、“整肃社会”、“净化心灵”的基本思想得到了许多穆斯林的支持与推崇,更是以其“圣战”思想、反对外族统治的主张获得半岛阿拉伯人的认可。20世纪初,沙特王室的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更是通过创建“认主独一兄弟会”,大力宣传瓦哈比派教义,更在1932年正式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后立瓦哈比派教义为国教。由此可见,瓦哈比派宗教思想对于沙特的国家结构,发展模式选择以及社会组织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沙特国民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看来,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伊斯兰教信徒投身于所谓的隐士般的功修生活,只关注内心而不关注社会现状,才导致在外来思想侵入之下,整个阿拉伯世界逐渐失去自我认同,外族宗教信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与追逐。

[2]

阿拉伯人面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残

暴统治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进行抗争,其根源就在于整个“乌玛”正逐渐失去原有的纯正宗教信仰,弱化了对穆圣的敬仰和追随。越来越多的信徒忙于自身的修行,而忽略对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学习以及对《古兰经》精神的研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整个伊斯兰教的权威性和纯洁性。

正是基于认主独一,摒弃类似于阿拉伯半岛蒙昧时期的崇拜多神思想这样的主张,瓦哈比派要求穆斯林们不断净化心灵,回归到正统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回归对真主的严格信奉以及对穆斯林同胞“天下穆斯林皆兄弟”般的关爱和团结,瓦哈比派主张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重新团结起来,不分阶层与贵贱,捍卫真主的权威,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这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瓦哈比派的“圣战”主张。另外,瓦哈比派所强调的净化心灵实际上体现在对社会风尚的改革之中,尤其以净化宗教仪式,强调仪式的神圣性为最明显的体现。同时要求穆斯林禁酒禁毒,摒弃在当时不断滋生出的腐化与堕落的习俗,要求人们回归朴实的生活,禁止大肆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场所,谴责沉迷于个人肉体欲望的行径。虽然瓦哈比派认为苏菲教徒在大多时候是以一种避世隐居的形式,只专注于自身修养的这种思想是造成社会道德衰退的原因之一,但在对个人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的要求上,二者又有着部分相似。

一、瓦哈比派宗教文化思想解读

作为近代伊斯兰教复古主义的派别之一,瓦哈比派又被称为瓦哈比派运动,是由阿拉伯半岛奈季德地区的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于18世纪中叶创立。中世纪以后,随着阿拉伯民族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增多,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希腊哲学等外来哲学思想通过翻译、贸易等媒介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而此时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阿拉伯民族,则早已失去中世纪时期的荣耀和地位,在外族统治之下分崩离析,阿拉伯半岛重新陷入割据分裂的局面。在瓦哈卜等伊斯兰学者看来,阿拉伯世界力量的衰微,阿拉伯民族从世界巅峰逐步走向没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异端思想”侵入阿拉伯民族的生活,改变了阿拉伯人的价值观,污染了整个民族对真主信仰的纯洁性以及损害了伊斯兰教在社会教化与社会改良过程中的至高权威。

[1]

二、瓦哈比派思想对沙特阿拉伯民众价值观的影响

1.强烈的宗教精神与宗教使命感。瓦哈比派的教义精神

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字:回归正道,认主独一。正道即指以信仰独一的真主为基本纲领进行社会宗教实践。《古兰经》中曾

在瓦哈比派的宗教思想中,有大部分主张是与当时盛行的苏菲派思想有所冲突。虽然二者均要求信徒充分地理解真主,认识真主,但苏菲派更多地要求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谨守功修,通过艰苦的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升华。而在瓦哈比派

··55

对正道有这样的论述:“这是真主的正道,他以它引导他所欲引导的人。假若他们以物配主,那么他们的善功必定变成无效的(6:88)”。也正是瓦哈比派推崇的这种回归伊斯兰正道,认主独一的宗教精神以及抗击外族统治,恢复阿拉伯半岛历史荣耀的宗教使命感使得该派思想成为18世纪为实现半岛政治统一的有效思想工具,在被沙特家族全盘接受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沙特思想与政治复兴的有效动力。1932年沙特正式建国后,便将瓦哈比派定位沙特国教。沙特民众受瓦哈比思想影响,强调忠诚于国王,在君主制政体个人权威领导下进行社会活动。在沙特,民众将国王称为“真主的仆人”、“两圣寺忠仆”,其内涵在于国王是效力于独一真主的仆人,领导国家走向复兴与繁荣,同时捍卫正统伊斯兰教的权威。国王是沙特民众效仿的楷模,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应时刻谨记保持自身信仰的纯洁以及对国王的忠诚,通过自身的善行来完成功修,发扬伊斯兰教的光荣传统。瓦哈比派所宣扬的宗教使命感对沙特民众思想价值观的架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满。但不同于突尼斯、埃及等国,在诸多社交网站上,在沙特支持反政府活动的人数不足万人,绝大多数的沙特公民拒绝参与到任何反对政府和君王的政治活动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虽然被称作世界上最不民主的国家,但根植在沙特民众心中忠君爱国高于一切的思想使得沙特政府并未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中遭遇到真正的挑战。

三、瓦哈比派对沙特国民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原因探析

1.沙特独特的宗教历史地位给瓦哈比派思想的发展与传

播提供了沃土。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既是阿拉伯文明的摇篮,又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而沙特阿拉伯作为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又因其是穆圣的诞生地以及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城的所在地,使其在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在18世纪,阿拉伯世界因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而从中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顶峰跌落,之前由伊斯兰教所维系的团结和对外扩张也逐渐被外来宗教所瓦解。而沙特阿拉伯的“国父”伊本·沙特面对当时半岛各部落多神信仰的重新滋生以及阿拉伯世界穆斯林的各自为政、分崩离析,充分地利用了瓦哈比派思想中所主张的复兴伊斯兰社会,割除一切多神信仰的愿望,通过建立一神论兄弟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以及在半岛农垦区建立的希吉来农耕组织,加强了游牧人的宗教信仰,同时促进了半岛经济的发展,也为之后建立牢固的国家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沙特在广大穆斯林心中特有的宗教历史地位,使得坚持以《古兰经》、圣训立教,主张伊斯兰教纯正与至高无上的瓦哈比派在沙特顺理成章成为国教,也成为绝大多数沙特民众所信奉的伊斯兰教派别。

2.强调心灵的净化以及对高尚思想道德的追求。不可否

认,每年巨额的石油工业收入使沙特国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也有不少本国学者指出,正是因为社会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富裕,追逐享乐,沉迷物欲的现象不断增加。近年来也有不少媒体指责来自沙特的富翁们在国外极尽奢华,道德沦丧。虽然享受财富与消费的乐趣正成为许多沙特中年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从如今沙特绝大多数的青年的生活状态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瓦哈比派思想的影响下,新一代沙特民众依然在伊斯兰教诞生地所在国家追求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今每年有着越来越多的沙特青年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国内现有的24所公立大学中,宗教学均被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正是通过各级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将瓦哈比教义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沙特青少年在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受到宗教思想的不断熏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沙特民众对独一的真主的虔信以及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也正是因为瓦哈比派所宣扬的净化心灵,摒弃社会弊端的思想,在沙特法律命令禁止吸烟、饮酒、赌博、淫秽,并反对将音乐、舞蹈等元素引入宗教仪式,这也与瓦哈比派所推崇的整肃社会风尚、净化人们心灵的思想相得益彰。

[4]

2.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视有助于国民价值观的塑造

和形成。在探究人的价值观形成与差异时,应认识到人是价值观载体的这一本质思想。而培养什么样的人,使人形成何种价值观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建国初期的沙特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基本保持了游牧的贝都因人的部落模式,政治上以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思想立国,政治改革被严格地限定在宗教框架之内;文化上发展滞后,大部分国民仍然过着贝都因式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文化水平极为低下。这一阶段的沙特国民教育较为落后,仅有的几所学校也都是以传统伊斯兰教育内容为主,国内充斥着文盲。而后的历任沙特最高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沙特国王大学为例,学校规定伊斯兰教教法以及《古兰经》等宗教经典是所有文理专业大学生入学后必修的课程。

[6]

3.以“认主独一”的信仰为前提,忠君爱国高于一切。瓦哈

比派的社会和政治主张可以从罕百里学派的思想中找到理论基础。罕百里学派与哈乃斐学派、马立克学派、沙斐仪学派合称为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在其思想中主张正本清源,恢复伊斯兰教的本来精神。瓦哈比派在半岛盛行之初是以其倡导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思想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而后沙特王朝的建立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则将瓦哈比教义融入到政治统治之中,强调放弃类似于蒙昧时期的部族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伊斯兰教的统一和领导之下,忠于国家的统治者,将曾经部族的一致性转化成国家社会的一致性,以保卫部族的精神来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以及君主的至高统治。

[5]

也正是通过将瓦

哈比派宗教思想融入到国内各级别教育体系中,使沙特国民从接受教育开始,便受到瓦哈比派认主独一、笃信正统伊斯兰教思想的熏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沙特国民价值观的形成。

3.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为国民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国家法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制约和引导着国民的生活,也影响着国民价值观的发展变迁,与此同时,主流的国民价值观也主导着国家法律的修改和制定。瓦哈比派思想是沙特立国思想,理所当然地也成为建国后沙特立法的标准。沙特的法律体系属于伊斯兰法系,以宗教法为国家的基本法,体现了国家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基本价

在现代沙特社会中,“国家”、“君主”、“宗

教”被看做是沙特人的三大精神支柱。而就在2011年阿拉伯世界动荡发生之后,沙特的一些伊斯兰异见者和反对派活跃人士组建“乌玛伊斯兰党”,通过建立政党来向当局表达不

··56

值取向。以宗教法中的关于禁止利息的条文为例,《古兰经》中强烈谴责和禁止收取利息的行为:“你们为吃利而放债,欲在他人的财产中增加的,在真主那里,不会增加(30:39)”。由此可见,沙特的法律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是完全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及《圣训》为依据,其中也体现出以罕百里学派为思想根源的瓦哈比派对沙特的立法和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运转起到了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依据联合国相关报告,

参考文献:

2011年在沙特国内因触犯国家法令而被处死的犯人数量增

加了两倍,其中也有若干外国人因违反本国法律而受到惩罚。由此可见,严格遵循宗教经典立法,同时毫不姑息地执法也使沙特的法律法规有效地执行下去,也因此影响了沙特国民的价值观形成———大多数商人重视诚信,重视在商业合作中合同的地位,平民百姓恪守传统宗教习俗,在社会生活中习惯于回归到传统宗教教义来解决具体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1]安萨里.圣学复苏精艺[M].张维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7.

[2]王铁铮,林松业.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9.[3]雷志义,史正涛.走向沙特阿拉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165.[4]黄民兴.沙特阿拉伯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1992(2):124.

[5]詹姆斯·温布兰特,著.韩志斌,王泽壮.沙特阿拉伯史[M].尹斌,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151.[6]黄民兴.高等教育在沙特阿拉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西亚非洲,1992(4):48.

(责任编辑:林凡)

InfluenceofWahhabismonSaudiNationalValues

LIUChen,LIUXin-lu

(ArabicDepartment,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Islamhasagreatnumberofreligiousdenominations,manyofwhichhaveagreatinfluenceinmanyfieldsoftheArab

world.AsapioneerinthemodernmovementofIslamicrevival,theWahhabism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Saudinationalvalues.

Keywords:religiousdenominationsofIslam;Wahhabism;SaudiArabia;nationalvalues

(上接第49页)重彩地烘托出女性作为家庭主妇在家务劳动中的重要性,确立了家务劳动是真正具有价值的工作这一超

参考文献:

乎时代意义的思想。从此点来说,《小妇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另辟蹊径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超越时代发展的社会意义。

[1]杨[3]陈[5]阳

潇.忠诚的天使———从清教主义与新女性主义的冲突中分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6):76.娟.浅议《小妇人》[J].科技信息,2008(35):176.

萱.从《小妇人》看十九世纪美国女性自由主义[J].科技信息,2009(30):511.

[2]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小妇人》的女性主义新解[J].科技信息,2008(35):213.[4]何小颖,乔·马奇.妥协于传统的另一种“新女性”——

[6]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M].刘春英,陈玉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试析《小妇人》中马奇姐妹所体现出的超验主义色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84.[7]王瑞雪.成长中的精神之旅—

[8]陈玉晖.浅析《小妇人》中四姐妹性格特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1(8):209.

(责任编辑:林凡)

InterpretationofFeministConsciousnessinLittleWomen:FromPerspectiveofUnaccompanyofFather

WANGChun-xia1,FANLi-bin2

(1.SchoolofPrimaryEducation,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31,China;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ngchunUniversityofTechnolog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Abstract:LittleWomenwrittenbyLouisaMayAlcotthasbeenquitepopularwithfemalereaderssinceitwaspresentedtothepublic.

IthasbeenanalyzedbymanyChineseandforeignliteralexpertsfromvariousperspectives,whichhasbeenregardedasoneofthetypicalworksoffemaleliterature.Thispaperemphasizesontheexpressionoflittlewomen"sinnerhearts,inwhichtheydesiredtorealizeequalityinthesocietyandtoparticipateinsocialactivities.Thepaperadvocatesthepursuitofwomen"sownvalueinlifewhileexposingthesuppressionofpatriarchalsocietytowomen"stalents.

Keywords:LouisaMayAlcott;LittleWomen;patriarchalsociety;feministconsciousness

··5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