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静观其变【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静观其变【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1:05 影响了:

  今年数码影像城市论坛的主题是“融合之道”,讨论的内容是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国内动态影像节目产业的业态变化和发展之道。“动态影像节目产业”,是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面对政策和技术层面的两大变革提出的新说法。
  政策层面就是“三网融合”。在传统院线和电视台播出两大主流节目发布方式外,通过手机等掌上型终端屏幕、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租公交等车载移动终端屏幕发布节目将成为重要的方式。家庭用户的电视机屏幕也不再仅仅接收显示电视台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播出的节目,电视机也可以与计算机、IPTV终端盒连接,点播互联网和通信节目运营商发布的节目。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用“动态影像”来统称之:譬如动态影像接收显示终端、观看欣赏动态影像、动态影像节目产业。
  技术层面是指节目制作方式的变革。传统影视动漫节目,是通过胶片摄影机、电视摄像机拍摄,采用胶片、录像带或计算机等工艺制作。但是近几年来,数码单反相机的高清视频拍摄功能被引入到节目制作领域,在传统的索尼、Panasonic和JVC三大电视摄像机生产厂商之外,多个照相机厂商推出可以拍摄高清视频的数码相机;传统摄像机厂商反戈一击,发布了多款采用单反相机大尺寸成像器件的新型拍摄设备;传统胶片摄影机厂商也推出大量的高性价比数字电影摄影机。当我们无法再用摄影机、摄像机命名这些新设备时,不如一言以蔽之,统称它们为“动态影像拍摄设备”,而多种后期制作产品也可以通称为“动态影像制作设备”。
  政策层面的变革,对于业内节目制作者而言,是更多的机会。传统的电影电视行业、互联网行业和通讯行业都将参与动态影像节目的制作和发布,但是互联网和通信行业不会像电视台那样大量采购设备、招兵买马,组建上千人规模的制作团队。习惯性的“外包”理念,将使他们在购买基础视频制播设备制作社会新闻类节目外,大量签约合作节目制作团队,用价格杠杆管理签约团队、提高节目品质。而传统电视台在互联网和通讯企业的竞争下,也将“精兵简政”,剥离非新闻、体育节目等类型节目的制作人员,实行“制播分离”。一个像欧美国家的庞大的“节目制作用户群”将迅速崛起,与传统“电视台用户群”做为中国两大重要的动态影像节目制作群体分庭抗礼。
  技术层面的变革,使得业内人士能够使用最高性价比的动态影像拍摄制作设备,高效率地制作更高品质的节目;也就是说,―方面节约了设备投入,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运营成本。这对追求性价比而不太看重品牌、格式和型号的中小型电视台、行业用户、商业用户和独立制作人而言,都是福音(Good news)。
  技术层面的变革带来的另外一个改变是“个人艺术电影”的产业化。采用高性价比大尺寸成像器件的动态影像拍摄设备配合丰富的“买得起”的照相机镜头,使低成本拍摄婚纱MV、女性动态影像写真、儿童高清短片等“电影感”节目成为现实。当技术上具备可能性,资本就会超级灵敏的嗅觉进入。投资“个人艺术电影”大型内外景拍摄基地,使得一天时间拍摄一条三分钟的高品质电影短片成为可能。当结婚的新人用5000元的价格就能得到一部专业感十足的“个人艺术电影”时,节目制作者、投资人和消费者将会互动联手推动个人艺术电影的产业化进程。
  三网融合带来的用于公开发布的动态影像节目的规模性增长,个人艺术电影产业化带来的崭新的、庞大的个人用户客户群,大量高性价比拍摄制作设备的涌现,都将极大的刺激动态影像节目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动态影像分享平台上,透明的竞争环境将使节目品质成为“收视率(点击率)”的核心指标,节目制作者必须不断提升创作和技术水准才能立于潮头浪尖。另外,目前已成行业默认惯例的“在自己的节目中借用他人镜头”的做法,在更开放透明的平台和更良好的版权保护机制下,将无法再大行其道了。版权保护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清晰的版权和节目价值分配机制将使大多数节目制作人从中获益。除了节目成片外,单条动态影像素材也将通过新兴的“影像银行”(动态影像图片库)使素材版权拥有人持续获得版权收益。
  “融合之道”是个很大的话题,论坛上将讨论的这些变化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成为现实。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做为一名业内人士,在变革面前,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坐视不理;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张开耳目、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才能马到成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