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非理性”绝对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当代艺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非理性”绝对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当代艺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12-27 04:18:52 影响了: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绝对主义思想,颠覆了一切价值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完全摧毁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理性原则,对许多当代艺术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哲学思想背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泛艺术化思想主张人类社会进入无艺术、无文化的创作理念,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
  [关键词]当代艺术;非理性;原生性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70-03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真理,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和模仿,而艺术则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从古希腊开始奠定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是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西方文化艺术的摇篮――古希腊时期开始,西方人就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的理性世界。希腊神殿上所刻的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成了信神的西方人此后行事的座右铭。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成为西方人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和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
  然而,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开创的新人文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现代性”的产生,形成了“现代性”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表现出对人性的极端推崇和对人性的摧残两面特性,也就是说具有“人性”和“反人性”(或非人性)的矛盾性和悲剧性。说明西方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作为人类文化新产品的西方现代主义已经产生。
  尼采在《悲剧的产生》中说:“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在他看来,各种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都是扼杀人生真正价值的精神力量。反对把充满理性的真理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标准。直接向理性主义挑战,使自己成为反理性主义的一名狂热战士,坚决反对人的理性化,主张人应回到最初的自然状态,高度肯定人的原始本能和欲望情感的正当性。“……道德,这人类的巫婆,把属于心理上的东西彻头彻尾的虚伪化;它败坏了一切东西,甚至达到一种可怕的无聊以至把爱当作‘利他的’。”?�“……每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生命的任何要求都用‘应该’或‘不应该’的定规范来贯彻,生命道路上的任何障碍和敌对事物都借此来清除。”说明他反对任何抑制和控制自然欲望的教义和道德原则,“人仍然是动物”也就是标榜人的非理性主体创造力的生命原生性和本原性。尼采不仅对xxx道德进行批判,而且主张在现实生活中破坏xxx道德原则,以醉汉为榜样,以破坏道德原则的实际罪恶活动向xxx道德宣战。在他看来,破坏传统道德原则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人生的快乐。
  正是在尼采的启发下,后来的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先锋艺术”者自居的艺术家们,将其作品集中在非理性、原生性和本原性的绝对主义原则下,表现其反人类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中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知识的信息化、媒体化、技术化、符号化、商业化、经济全球化及多样化。西方世界进入后现代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同全球性和垄断的商业利益相结合,上述后现代知识语言论述的符号化倾向,进一步同具有政治和文化性质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相结合,也加速了具有政治和文化性的商业活动对于整个社会控制的正当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当代社会语言结构的符号化和信息化,使知识原本具有的真理意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代知识论述中真理客观标准的丧失,致使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游戏。利奥塔声称:“后现代主义是与理性观念的主要转变的发生相适应的。”所谓“理性的转变”,显然是转到理性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适应”的就是理性的对立面。威尔默更明确地说:“后现代主义的轮廓至今仍不清楚,但其中心经历――理性的死亡,似乎宣告了一项历史工程――现代性的终结。”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后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立场,是对以往的反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他们也认为“后现代主义的轮廓至今仍不清楚”。
  利奥塔在谈到后现代主义社会的语言学转折的时候,指出:这一转折标志着西方文化灵魂的哲学和普遍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彻底垮台,意味着对于“理论”的传统兴趣的衰弱,整个人文主义及其精神的失败,意味着资本的全球化。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尼采的绝对主义思想,以功能性的非理性极端化,以否定、消解、摧毁、颠覆等功能性的手段,解构理性认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即真理,颠覆一切价值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否定事物或历史的规律性和进步性。彻底放弃理性中心主义,就是完全颠覆和摧毁传统文化艺术的理性原则。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中说:“本书的目的在于摧毁读者对‘心’的信任,即把心当作某种人们应对其具有‘哲学’观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即把知识当作是某种应当具有一种‘理论’和具有‘基础’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康德以来人们所设想的‘哲学’的信任。”
  利奥塔、德里达、罗蒂、福柯等都是对后现代主义艺术产生深刻影响的哲学家,他们极端发展非理性主义而完全抛弃理性主义,否定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反真理与规律的后果就是深度模式的彻底被消解。思想原则同样也都是从怀疑一切出发,批判和解构现有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使原有的中心和边缘、平衡和失调的二元秩序彻底破坏,变成无中心、支离破碎、模糊化、焦虑的和边缘化的永恒运动。因此,英国哲学家汤因比把现代主义描述成为一个无政府的、彻底相对的主义,使世界进入一个以非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崩溃为特征的“动乱年代”。
  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把非理性作为主体创造的相对主义的原则,力图摆脱、拆除或分解古典艺术,进行艺术创造,后现代主义则用绝对主义的思想怀疑、否定一切,将标榜原生性、本原性的反人性或反人类的思想作为主体活动的概念。德里达企图对“本质”的否定与对“能指”和“所指”的摒弃,就是想对寻求文本意义的实现的消解与颠覆,德里达宣扬没有意义的追问,没有真理的显示,一切如同游戏。德里达说:“没有终极意义就为表意活动的游戏开辟了无限境地。”他明确表示:“游戏的规则已被游戏本身替代。”任何最起码的规则都被取消,不必存在和需要,因为“游戏的规则”都被游戏自身替代了。譬如,在后现代艺术中,一切都成为游戏,艺术史中建立起来的原则、尺度、规律、审美都被游戏所替换,所以,就有了行为艺术。
  艺术家卡普罗1958年在《杰克逊•波洛克的遗产》一文中,指出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反艺术的荒谬,他说:“新艺术的每一种对象都是物质性的:颜料、椅子、食物、霓虹光、烟、水、旧鞋垫、狗、电影、以及被当代艺术家发现的其他事物。不仅这些大胆的创造者首先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生活与其中的世界,而且他们彻底的显露了闻所未闻的偶发艺术和事件。它们出现与垃圾箱、警务公文包、饭店大厅、商店橱窗、大街,被感觉于梦中和可怕的突发事件中……如今的青年艺术家无需再说:‘我是一位画家’,‘一个诗人’或‘一个舞蹈家’,他就是一位‘艺术家’。全部生活都对他开放。他将发现普通的事,普通的意义。他将不再试图使它们变得特别……批评将被拒绝或令人感到有趣。”
  后现代艺术也是以反现代主义艺术为立场和基本点。我们都知道,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立场是与近现代工业社会推崇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科学认为人类如果尊重规律和崇尚理性,我们的人类生活就可能最终实现尽善尽美。因而现代主义艺术崇尚美,认为艺术如科学一样揭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并给予美的理想,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追求美的理想和美的形式,给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审美的新空间,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和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和思想。因此,美国形式主义艺术的代言人格林伯格始终把艺术界定为“精英文化”,使艺术和生活不重叠,扬弃一切世俗的生活以及低俗的“快餐”因素。而后现代艺术要颠覆的正是这些现代艺术所宣扬的理想与追求,解构理性的认识和客观的美,颠覆艺术的价值的普遍审美性,否认传统艺术的确立性和意义的延续。在解构普遍性的基础上,结构技术与生活的界线,最终实现消解艺术本身,即割裂传统中建立起来的艺术原则、尺度和范式。简而言之,即反审美并否认艺术的一切形式和存在。
  如果我们把塞尚作为第一代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他推翻了“绘画是对自然的模仿”的古训。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作为第二代代表人物,他们建立了画面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存在的创作原则。杜尚作为第三代代表人物,创造了艺术不必以某种固定物资与形式进入现实世界并影响观众的观念,从而彻底地解构了传统美术的概念。如果说前面的现代主义画家或艺术家还可以有效地劳动的话,那么后来的所谓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上升到了新的反叛或者说彻底颠覆、摧毁的层面,完全消解了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界限,消解了艺术品与世间或者宇宙间所有事物与物质的界限,直至消解艺术与一切活动的界限……
  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中国后现代艺术的变体首先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基于当时改革开放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正处在文化思想存在难以连续的断裂,艺术家的思想急需进入或填入的状态。一经传入就在思想精神、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尤其在艺术领域迅速产了极大的影响。在缺乏相对独立文化精神对主体的理性保护下,中国艺术家完全挪用、照抄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或者说被它们占领。从此,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创作的标准。它倡导的反文化、反传统,追求艺术的无序性、无中心、无审美等反艺术的结构特征也同样成为中国现代或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中心特征。“在虚无之外将发现超凡脱俗,并且这或许是同样虚无”,主张艺术中的非理性主体和客观世界的彻底断裂以及主体内在性的无羁放纵,把荒诞推上美学的前台。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其程度已经放大到所有公共领域。后现代艺术家常常以行为艺术方式假冒国家主义干预他人的生活,艺术家的个人主义行为不断地占据着当地的大众广场或城市的其他公共空间。后现代主义的泛艺术化思想使人类进入无艺术、无文化的社会。在当今中国所谓的后现代多元化背景中,许多人认为艺术正在成为一种虚无的、随意的观念,以至于变成依赖阐释而缺乏内容的观念猜谜游戏。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甚至认为架上绘画不需要了、过时了,因为行动本身就是艺术,或艺术本身就是生活。
  尽管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否定艺术,但他们还是以艺术的名义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2001年被称为“中国的行为艺术年”,就在这一年里出现了各种极端的行为艺术作品。前卫艺术家们运用激烈的酷语,企图揭示中国文化的暴力叙事特征,包括割肉、放血、玩尸体、食人肉、人体彩绘、与狼共舞、钻牛肚子、展出连体婴尸等等。
  美术批评家陈履生说:“前卫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残忍、恐怖,已经把艺术推到了一个挑战人性、道德、法律的可怕边缘……不管何种艺术的行为如何前卫,只要以艺术的名义,就应该在‘艺术’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越社会道德和法律以及人性和公共利益。”行为艺术家的“艺术行为”违背了真、善、美作为人类崇高精神的审美理想,人类作为生存状态的艺术标准,正在逐渐消亡。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标举非理性主体创造力的生命原生性和本原性,忽略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先决条件:人之所以是人,而不同于其他的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文化的先进性,文化是人类的专利,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后现代主义行为艺术家的艺术行为面临着严重的公共伦理挑战。从平面话语向视觉(行为话语)的转换,遭到了普遍的道德控诉。他们忽视了主体对客体、理性与非理性、有序与无序、和谐与不和谐这些人类文明积淀的根本范畴,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使它最终走向必然的逻辑终点。
  
  [注释]
  ①尼采:《尼采生存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9~446页。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参考文献]
  [1]德•尼采著,杨恒达等译.尼采生存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美• 弗雷德里克-R-卡尔著,陈永国、傅景川译.现代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 阿瑟-丹托著,欧阳英译.艺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5]陈履生.以“艺术”的名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高氏兄弟.中国前卫艺术状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贾方舟主编.批评的时代[C].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8]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