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探索用“生本”来构建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环境资源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什么
 

[探索用“生本”来构建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环境资源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14 04:56:52 影响了:

   [摘要] 课堂教学一直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阵地。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的探索,通过生本教育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生本 实验教学
  
  随着教改的深入,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在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各个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模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忠实执行教学计划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把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笔者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不谋而合了。
  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教师工作就是尽快地让仅仅可能多的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此时学生正处于真正自主的状态之中,其潜能能得到激发,其天性能得到发展,当然收获就会像鲜花一样怒放。这样去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教学,就是生本教育体系。笔者就生本教学理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独立性高于依赖性
  只要是学生能够自己读的,能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就要毫不犹豫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不管课堂课后,毫无疑问的是个人自主学习好于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好于教师讲授;独立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就不用教师讲;稍加点拨后可以自学的就稍加点拨,只有不讲学生不能理解的才是教师真正需要讲的。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摆脱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依赖,也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先学”就是要落实,要充分体现出来。难度不大的,都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通过反馈,好的学生可以让他进行拓展性自学;让中差生将自学中的不解、错误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让教师的指导有真正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从自己的现有发展区得到发展。当然这在刚开始可能要花时间,也会影响进度,但这是必要的代价。一旦学生掌握了“先学”的方法,进度也就会上去了,更何况我们要强调的是不仅仅是学生的一般发展,还有高于一般发展的特殊发展。
  比如,“研究物体的单摆”的实验:
  1.实验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角色:材料管理、记录、交流代表等,每个小组由组长领取一定的实验器材――绳子、剪刀、支架、胶带、质量不等的小球,每个小组要做的工作有用绳子和球组成摆;测量并记录摆在15s内摆动的次数。
  2.实验的过程。(1)提出问题。各组记录的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2)进行猜测或假设。学生可能提出造成摆动次数的差异有――球的质量不同;球的大小不同;绳子的长短不同;时间不准;测量的次数或等。(3)制定计划并且设计实验。把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测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全班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实哪一种猜测是正确的。每一组针对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时,教师作控制变量方面的关键性指导。(4)收集证据并且向全班交流。全班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摆动次数的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绳子长度的不同。
  进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学生再去探究摆动次数(或周期)与绳子长度之间的量的关系,让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摆的应用:比如说由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钟摆、登山运动员通过摆的原理去估测山的高度等等。
  二、过程高于结论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科书、以教师为中心。并不是说可以不要教科书,不要例题,而是要把教科书为工具,让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结论的得出过程。要把物理课的例题作为一个切入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在小组讨论中,或在教师指导下懂得各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必须像电影放慢镜头一样,一步一个动作的分解,有时甚至退回到其原来的知识起点上,重新指导他一步一步推导过来。当然笔者认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远比起简单地灌输给他一个结论更为重要。
  三、超越高于接受
  不要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住老师讲的课本内容,更要鼓励学生有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强调物理课程教材的多元化、多样化;注重学生生活还有自己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相信统一的结论,因而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大力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甚至鼓励超越课本,超越老师。
  如“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实验中:
  可以在课前可先留给学生思考题:①如何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怎样通过实验来归纳并得出?
  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其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去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讨论确定最合理的方案。让学生根据此方案,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做好记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还能自行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变化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之后继续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通过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其原磁场的变化的结论――楞次定律。通过自行学习,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楞次定律原理,当然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四、开放高于封闭
  从管理的方面来说一定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就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而不能就只一节课的课时计划、预先设计完成情况来判定是非。教师心态也要平静,要相信自己一节课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并不影响学生三年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只是一种境界,而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不可能在今天就实现三年后要实现的目标。
  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几个实验中都用到打点计时器,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它的基本原理,以及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在进行实验过程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等。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觉得受益匪浅,不仅仅学习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而言也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如此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有些实验较难,如“测定加速度”“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而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基础又普遍较差,完成实验有困难。笔者想也可以采用培养“小老师”的做法,由各实验小组长参加,利用课外时间,先走一步,取得一些经验,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完成实验。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韬文.拓展生本教育思路提高办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3.
  [3]时晓玲.生本教育:不只是一种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
  [4]吴志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