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 陈珍国【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 陈珍国【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6:15 影响了: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方式陈旧、呆板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课堂教学 探究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它更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教学评价的改变。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有的教师的理解还是片面的、肤浅的,仍然采取以往的教法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其存在的问题主要:
  一是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的情况。教师主要通过三尺讲台来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通过课堂45分钟来获取,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很少布置如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作业。
  二是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教学多是教师在讲解或描绘历史情景,是一种单向式的教学。教师往往以其独特身份控制师生的交往过程,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只能是教学过程的依附者,学生处于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的地位,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是缺少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
  三是传统教学存在着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边边角角也不能放过,对教材以外的相关则漠然处之,缺少查阅资料的学习活动。这限制了学生视野,僵化了学生思维,不利培养学生兴趣。
  四是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导致历史教育目的的缺失。在要求成绩和升学率提高的形势下,教师只能强调知识点的串讲和概括,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做题技巧,衡量学生水平高低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从而违背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心理特征,更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根本宗旨。
  五是传统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师备课往往考虑如何去讲,忽视学生情况;教学设计对学生和教学问题分析不够,忽视了学习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具上更是课本、粉笔和黑板,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求教师做到既保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发扬民主,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如在讲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家乡谈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变化。通过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只从大的方面讲,从国家取得的成就来讲。从学生的发言,更能从细微处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摒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满堂灌”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留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与讨论,教师精讲、少讲。尽管教师讲的少了,但学生有了学习时间和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好体验新知识的建立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探究学习的实质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为了体现探究学习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是探究的起点,对于推进认识的深入与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原因、经过和影响。如在讲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预习和思考,“罗斯福为什么要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寻求答案。这样,就把知识建立的过程由单纯的教师灌输转变为学生自己探求和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查阅资料,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查阅教材,掌握知识,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更具有意义。
  
  四、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激情、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情感具有感染性,因此,教师应当用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感染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的是非善恶、感觉民族的兴衰存亡紧密的联系起来,向兴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在讲老师必修(1)“**战争”一课,我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节时,表情严肃,声音高亢,详细描述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学生们更是群情激昂,激发了报国之志。这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坚持开放性原则
  
  第一,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与各学科相互渗透。我们的历史不仅单是历史知识,会涉及到政治、地理等知识,它还包括社会风俗、民族习惯等,这要求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和善于重组的能力。第二,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边的,不单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社区、家庭等多种渠道搜集各类资料,真实地的感受历史。如在讲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和父母了解过去出行的困难,让学生自己上网了解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各方面的发展,给学生以真实、丰富的感觉。第三,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接通。如联系当今学生拿手机,让学生体会联系和交流的便利和快捷。
  
  六、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意愿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将激励比作是太阳、母亲,他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能鼓起冲动,也就很难发挥潜能。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行。”教师应当科学地使用激励,推动学生刻苦学习。激励方式很多,主要是赞美学生,包括对学习差的学生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变竞争的压力为动力;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等。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关系,真正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开放,必将有效推动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