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正确学习心理的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正确学习心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7:45 影响了:

  【摘要】本文试对新课程初中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探析,旨在阐述正确的策略运用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促进作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以“激活潜能,全面发展”为导向,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价值,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教师在该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提高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心理教学策略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语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习惯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发展。
  
  一、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约束自己学习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交给学生力所能及、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这样他们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两名学生“双差生”(指成绩不理想和思想品德低劣),课堂上学习不够认真,但动手能力较强。根据他们的特点,笔者让他们参加了班上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结果他俩分别在市级团委举办的手工制作比赛中获奖。在一次校级文娱演出比赛中,他二人以自己不守纪律的表现为素材,自编自演了哑剧《自习课上》获学校二等奖。这一节目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也让他俩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坚定了“向自己的过去告别”的决心,产生了在其它各方面积极要求进步的上进心里。
  
  2.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语文教学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的适宜行为进行大量的强化和鼓励,而不是漠视和否定,以此来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名学生是外校转来的留级生,爱好体育,对他的这一特长,教师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继续发展。他对老师的信任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经过课余时间的刻苦锻炼,终于获得了校园会跳高第一名。之后,他把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大有长进。
  
  3.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和优点,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都是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主人。
  
  二、语文实践活动中磨练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鼓励学生融入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
  为学生提供自我实际锻炼的机会。在日常课余生活中,只要是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去做,教师决不能包办。使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指导每一个学生搞好自我服务和班级工作。教师还应大胆地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激励他们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
  
  2.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组织各项课外活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让学生人人参与,各司其责,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活动的才能。班级一切活动从拟定计划方案到组织实施均由学生自己“编、导、演”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的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利用适度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自我实践中,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耐受力,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耐受力较差,经不起磨难和挫折,往往娇柔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批评。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能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的耐受力的活动,锻炼学生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养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认清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
  对于那些有言语与沟通障碍的、有自卑心理学生来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克服障碍的最好办法。如对语音口讷而羞于与同学交往的学生,就应多给他们一些当众开口的机会,除教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外,还可使其在课外活动中充当主持人或参与演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引导下,一方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给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素质。
  
  2.指导学生公开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竞争意识
  嫉妒心理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分裂,但也可以激励学生的好胜心,化消极为积极作用。教师一旦发现同学之间有嫉妒心理存在,就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是因为同学组织活动能力强而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嫉妒,就要增强嫉妒者的自信,鼓励其靠自己的努力,化嫉妒为公平合理的竞争。
  
  3.教育学生大度为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学相处难免会有误解和争执,如果处处为自己着想或抱着得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的态度,就会加深同学的矛盾。教师应提醒同学大度为怀,产生争执时该讲道理则讲道理、该让则让、不必非要争个高低。太斤斤计较会让人觉得心胸狭窄、缺少修养。对此,笔者建议学生在学完了一定的课文后,就采用书写学习心得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文本中的人物交流讨论,以此来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并使学生经受各种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新世纪的素质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琴.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王毓捷.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科教育,1994,(6).�
  [3]杨国明.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9).�
  [4]王光龙.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06,(7).�
  [5]方相成.语文学习习惯及其培养[J].语文学刊,2004,(2).�
  [6]刘培芳.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