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杂文属于什么文体 杂文与其它文体比较论
 

杂文属于什么文体 杂文与其它文体比较论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9:30 影响了:

  传统批评对杂文概念界定的混乱,导致杂文分类和归属十分模糊,或片面地把杂文隶属于文学艺术类,或隶属于散文、议论文、应用文、时评等,缺乏科学依据。杂文的本质是批判性的思想政治文章,而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也不是什么文艺性论文。杂文与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杂文 文体 区别
  一、杂文与文学的本质区别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以语言为手段去塑造形象,再现或表现客观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文学运用虚构和想象活动把经过选择的生活经验体现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之中,以表达人或自己生存方式的某种发现和体验,因此它是一种艺术创造。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感情,是借助读者对艺术形象的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感受(如:爱、恨、愁、哀等)来实现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允许作家在作品中进行说教。只能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通过塑造典型的形象,才能完成文学的功利主义目的,即充分发挥出文学的社会功能。
  杂文则不然,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但也不排除一些杂文是有形象的,这些“形象”是借助于已有的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形象甚至动物等形象来进行说理的,一般是较概括、较粗略、不完整、不太细致的形象。不可能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相提并论。如《孙志刚替我而死》,里面有一段作者目睹一次北京警察街头拦人、查证、捉无证民工上车的过程描写,用了不足300字,这与其说是描写,不如说是简明的目击记录或新闻报道更恰当。对于文学来说,这算不上成功的形象塑造、情节描写,然而对于杂文来说,却很普遍。
  二、杂文与小品文的区别
  现代杂文和小品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两种新兴文体。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对它们的区别十分模糊,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小品文就是杂文,或杂文是小品文的一种。
  小品文的历史和杂文一样悠久,撇开古代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就现代小品文而言,它往往也被称为“美文”。1932年冯三味认为小品文是针对内容单纯、外形短小的抒情的美文而言。1933年周乐山罗列了周作人、冯三味、胡适、钟敬文、夏丐尊五家关于小品文的概念后,据其利弊,概括出较完美的结论“小品文是以精悍的谐趣的隽永的文字,轻快的技巧,表现人生之一角或片面的实感的短文。”1932年至1935年间,林语堂创办了《论语》、《人间世》等刊物,并发表了一系列专论小品文的文章,定位小品文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把战斗性的特点排除了出去。1947年,唐�认为“闲散飘逸、偏于抒情的为小品文,凌厉峭拔、富于战斗性的是杂文。”至此,杂文和小品文已各立门户。
  三、杂文与文艺性论文的区别
  文艺性的论文主要借助政论语体抒发个人主张。由于在阐述各种问题时要求具体的分析、系统的论述、严谨的论证、诉诸读者的理性思维,所以它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往往要使用形象生动或幽默讽刺的言语表达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问、反语、对偶等修辞手法常被采用。尽管从现时大量的杂文来看,有些杂文是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是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但仍有许多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四、杂文与散文的区别
  古代散文,追其溯源,可以说范围相当宽广,它指的是与韵文相对的无韵的散体文章,它不仅包括了诗、词、曲赋等有格律韵调的所有文学作品的散体形式而外,还泛指一切非韵文的史、志、传、记、经、典、论著等文章体裁。古代杂文则指除正统诗文之外其它不能归类的杂体文章。现代散文,通常被认为是文学“四分法”中的品种之一,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记事抒情的文学体裁。
  从创作机制而言,作者创作意识中写杂文就是写杂文,写散文就是写散文,绝大多数作者意识是十分明确的,这从大量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很少有人将二者混淆。从读者接受角度而言,读者阅读时对杂文和散文的区分也是非常明确的,绝不会把杂文当散文,就如同不会把诗歌和小说混淆一样。因此,将杂文归于散文在实践中也是讲不通的。
  因而,各种理论将杂文归类于散文,是犯了主客颠倒的常识性错误。将杂文归类于散文,不仅与实践相背离,在理论上也难立脚跟。
  五、杂文与时评的区别
  时评从本质而言,是属于言论的一种,但近来许多人将其和杂文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这是很不科学的。二者的区别主要如下:
  1.从杂文与时评的取材范围而言,杂文之“杂”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它常常是围绕一点,用发散思维的形式连类取譬,旁征博引集中起博杂的材料以阐述某个道理。时评因其新闻性,往往是“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它的材料多是报刊上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很强的时效性。而杂文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评论新闻事件,其取材范围比时评要宽广的多。
  2.从杂文与时评的功能作用而言,杂文要表达思想,杂文的主要价值是其独到、深刻的思想价值。时评是“事评”,针对的是具体的新闻事实,追求的是“有效率的表达”,需要对事实做出明确的判断。杂文的“思想”表达作用于人们的意识,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从而间接地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而时评“判断”的提出,就事论事,火力集中于一点,往往会作用人们的行为,直接促使某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
  3.从杂文与时评的艺术手法而言,杂文和时评要表达独立的思想或判断,但杂文的表达是“曲笔”的表达,而时评的表达则是“直言”的表达。杂文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而时评的表现技巧相对单一。如果说杂文关注的是“怎么说”,那么时评强调的则是“说什么”。杂文可以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进行言说,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空间,而时评的评是论非,放言无忌,充分言论的空间相对狭小。
  4.批评意识或批判精神是杂文与生俱来的品性,也是杂文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从文体诞生伊始,杂文就是战斗的武器,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杂文的批评性却没有变。杂文的批评意识决定了杂文关注的是阴暗面,针对的是“假恶丑”,这正是杂文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时评针对新闻事实可以颂是,可以指非,但这种判断的表达是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以提建议、找对策、想办法的形式促使问题的及早解决,时评的批评总不忘强调它的“建设性”。杂文的“批评性”与时评的“建设性”是“本同而末异”的两个东西,但其出发点和立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推动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总之,将杂文归类于文学文体,或归类于散文、小品文等是极不科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杂文已经成长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章体式。
  参考文献:
  [1]三闲继序言.
  [2]准月风谈・前记.
  [3]李少冰.现代小品文与杂文概念界说[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