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政治制度史”教学体会点滴】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史”教学体会点滴】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4:24 影响了: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教学中关于政治制度史的内容是必修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由于政治制度的千差万别,教师和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教学和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地进行“制度史”教学,是很多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政治制度史”教学的内涵与分类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而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在这当中,几个关键要点是政权、规范、利益,说明着制度的强制性与广泛适用性。
  从时间看,古代有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律制度,近代有西方的资本主义的代议制度、中国近代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提出,现代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从内容看,有专制主义制度、民主法律制度、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性质看,有奴隶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地区、地形来看,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中国的政治制度,欧洲的政治制度、美洲的政治制度、亚洲的政治制度,平原的政治制度、山区的政治制度。
  我们在教学中清楚了这些内涵与分类,有助于学生的概念清晰,思路明了,方向正确,有的放矢。
  二、“政治制度史”教学的脉络与线索
  政治制度史本身存在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其脉络与基本线索,教学中可事半功倍。教学中一般应该探究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制度的基本特征,制度的发展线索,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度的影响与评价,制度的相互关联,制度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等。如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一般有以下要素: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地理环境(平原环境、山区环境、海洋环境),阶级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平民的斗争、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的矛盾),思想基础(百家争鸣、法家思想、自然法思想、古代希腊民主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阶级基础(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再如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影响不需要每个国家都讲一遍,可以归纳为: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反封建斗争,打击封建势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等,并可以把影响类的内容与背景类的内容相联系,体现因果对应,实现知识与思维的打通,把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线索方面,可以按照制度的内在规律进行重新整理,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例如把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可以进行这样的重新归纳:君主立宪制的出现、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成熟,一改教材相关内容零散的状态,形成为有序、科学、联系的完整框架,便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政治制度史”教学的高度与深度
  制度史教学的高度就是教师站在什么样的历史观上,用什么指导思想来教育学生。在史学指导思想上,过去的《 历史教学大纲 》以五种意识形态学说统领历史知识,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贯穿始终。现在的《 历史课程标准 》则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中心内容,围绕着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选取典型知识展开研究,试图引导学生把握人类文明成长的历程,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现在的《 历史课程标准 》,夏商周讲分封制、宗法制,古代欧洲只讲雅典民主、罗马法典,为什么不像过去的《 历史教学大纲 》那样去讲奴隶制及其残暴?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分封制、宗法制,雅典民主、罗马法典,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具有客观性;而“奴隶制”这个概念在当时是没有的,是后来的人们在研究历史时,人为地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具有主观性。从这个例子,可以明显地看出主流历史观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文明史观来肯定我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作用,要从全球史观对比古代中国与西方希腊罗马的制度,要从现代化史观说明法律化、民主化的形成是近代文明的重要体现,要从唯物史观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待制度的作用与存在的不足。
  制度史教学的深度是指在教学中要运用一手资料、原始资料来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文献的理解,以增进材料的提炼、加工能力,全面深入地掌握制度的发展脉络,加深对制度的印象。反对把制度进行散乱的而不是完整的、口号式的而不是客观公正的掌握和理解。
  四、“政治制度史”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政治制度虽然千差万别,但有规律可循。以资本主义代议制为例,教学中一般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是代议制?②代议制有什么特点?③代议制的本质是什么?
  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要了解各种制度和各国制度的特殊性,了解其细节。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类型: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君主立宪制又包括议会制君主制和二元制君主制。议会制君主制,议会即是立法机关,又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的政党有权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君主通常是没有实际权力“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制的国家;二元制君主制,君主处于国家实际权力中心的地位,君主通过任命议员来控制议会,有时还可以任命国家的高级官员甚至议会主席,内阁作为最高的行政机构,君主有权任命内阁首相,内阁成员也由君主批准,内阁只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明治维新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都是这种类型。这样学生就把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各国的个性特征了解了。
  五、“政治制度史”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薪火相传,制度之间同样也是如此。各国、各地区的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好这些联系,有利于政治制度史的教学。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奠定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基础,代议制中的议会制度、选举制、人人平等等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法典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陪审制度、重证据等对近代法律有重大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近代传入了中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等就体现了西方的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的思想,新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也体现了近代西方法律的一些原则。
  同为西方近代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对德国的制度,美国宪法体现的精神在法国《 民法典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有很好的体现,《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虚君制、专制主义在后来的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 》中有明显的再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始终围绕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条主线不断深入、演变,以皇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为主要特征,演绎着那千百年的故事。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看似无关,却同样体现了专制的本质、少数人的民主的相同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些问题搞清了,可以使制度史的学习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制度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唐朝创造的三省六部制,虽是专制之身,但它有分工有合作,权力相互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失为重大制度革命。孙中山先生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是根据国情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也是一大创新。《 美国联邦宪法 》在古代希腊民主的基础上,加上了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些原则,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美国存在的问题。《 德意志帝国宪法 》虽是不彻底的资本主义代议制,但它符合当时的国情,有利于当时德国的发展。
  六、“政治制度史”教学的结论与启示
  作为一种历史知识的建构与学习,应该明确地让学生知道什么,进行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掌握什么样的方法,了解什么样的过程,这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政治制度史的教育也是如此。政治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文明史的核心部分;它因各国国情差异而丰富多彩,体现了它无比的生命力;它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加以评价;它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专制到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潮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成果的最集中的体现;各种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制度史发展不竭的源泉与动力,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体现;在制度创制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牺牲,则是值得赞扬的。
  (作者单位:常州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