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诺亚方舟游戏_打造游戏精神的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游戏_打造游戏精神的诺亚方舟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3:58 影响了:

  儿童文化精神实质的游戏精神在近年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哪里?教师如何对此危机进行有效干预?通过经典电影《鲁冰花》,笔者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电影简介
  
  《鲁冰花》是发生在台湾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春天,郭老师由城市调到水城乡担任美术教师,他带来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他发现家境贫寒,调皮捣蛋,学业不好的阿明酷爱画画,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觉,是个绘画天才。但郭老师无力改变师长乡绅的陈腐观念。待世界证明了阿明的才华,却为时已晚,阿明因贫穷和疾病已经夭折。
  
  游戏精神所遭遇的危机
  
  当今儿童的游戏精神遭遇了来自于两方面的严重危机:
  1.儿童观――儿童不成熟观
  “阿明画什么,你看得懂吗?我们再看林志鸿这张,无论是形状、色彩、大小,明明白白,正正确确,一看就懂。”成人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儿童。他们没意识到游戏精神的存在。林志鸿的画“没有一丝一毫幻想的成分”,他缺少的其实就是游戏精神。
  2.教育观――干涉观与压制观
  虽然儿童成长离不开成人指导,但指导不等于干涉。过分强调“玉不琢不成器”,不注重儿童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儿童甚至整个人类都是不利的。在电影中,阿明玩球时打破玻璃,受到组长和主任的辱骂:“没有一个好东西!……廉耻两个字知不知道怎么写?……低能儿!”阿明在夕阳中画小狗,“天红红照在它身上”,他将小狗画成红色,被父亲骂做“色盲”,并骂道:“不工作,每天只会画画,就能当饭吃吗?”这样的干涉使得儿童在生命中所凝结着的浪漫色彩逐渐消失。于是,游戏精神也远离了他们的世界。
  压制观较干涉观更极端。在电影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市级美术比赛参赛资格的选拔。阿明充满生命力的画因画得不像以及家庭的贫困落选了。阿明离开时说:“没关系,去年也是这样子。……老师,有钱人的小孩子,什么都比较会。”他彻底绝望了。“我永远都不要画图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并未打骂他,但却是对他灵魂的鞭笞,远比身体伤害严重得多。直到离开这个世界,阿明对艺术的热爱都再没被唤起。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走进儿童文化
  
  成人文化只有通过儿童文化的检阅,才能真正被儿童所吸收,才能让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分别从内外两方面成功促成儿童个体精神的完全生长。我们可以从游戏精神的精髓――平等和自由着手,寻找成人文化进入儿童文化的大门。
  1.平等
  游戏精神是平等的精神。电影中,郭老师的平等精神体现在他总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为小朋友好,我们还要让他们快乐”,有原则性地让教育迎合儿童的需要。而这种教育中的换位考虑其实就是解决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
  游戏精神的平等是一种事实上的人格平等,成人社会的高低贵贱在儿童文化中没有立足之地,就如阿明和林志鸿一样。所以,教师要走进儿童,也要先摒弃成人世界的高低贵贱观念,努力培养自身事实上的人格平等,带着无暇的心靠近孩子。
  2.自由
  自由是对天性的尊重,也就是顺应人的身心发展。它包括了儿童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自由的想象与创造以及不被功利观念和压力所束缚的生存状态。在电影中,郭老师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由。“小朋友怎么样感觉就怎么样画,跟实体人物像不像是不大要紧的。……儿童本来有的是纯真,往往因大人的教导限制了他们的天分,变得这也不敢画那也不敢画。阿明可爱的地方,就是他有主张,能用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幼小心灵的经验和感觉,这才算是创作。”
  电影结束了,远方传来了茶农唱《鲁冰花》的回声。那歌声带着哭腔,夹杂着悲愤、不解和无奈。这是孩子们希冀成人的温暖与拯救的呼唤和追问。这让观众不经意间就在闪闪泪光中被深深触痛。作为教师的你,被触痛了吗?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