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绘画语言语法结构的断想_汇编语言小程序100例
 

绘画语言语法结构的断想_汇编语言小程序100例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2:57 影响了:

  内容摘要:绘画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是画家藉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媒介。文章试图借鉴实用交际语言的语法规则对绘画语言进行剖析,从中分析出绘画语言的词汇、词法等语言中枢元素,这些有利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发展绘画语言,找到逻辑原点和理论依据,从而为绘画语言进一步向规范化、艺术化、多元化、个性化方面发展提供实践的落脚点。
  关键词:绘画语言 实用语言 语言结构
  
  一、绘画语言
  广义而言,语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主体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同时语言也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绘画语言首先是一种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情感和话语的作用,强调个人的感觉状态与时代文化的衔接,具有时代性、精神性等特点,有很强的感染力,并向观众展示自身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绘画语言是指绘画的造型语言,它是以绘画构图的营造、色彩的冷暖、明暗的对比、形体的塑造为词汇表现人物、景物、环境等,从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绘画语言通常是个性化的,绘画造型语言表现的是画家们在超越常规词汇后的更加自由、独特的语言体系,是个体的、自由的、综合的和创造的。
  绘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形式,在具体应用中似乎很抽象。本文试图对绘画语言进行结构性研究,让其既能意会又能言传,便于交流和传承。既然是语言,就和我们使用的交际语言拥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借鉴实用语言的语法观念和语法规则对绘画语言进行解构和分析。如此,把绘画语言和实用语言同样具有的具象化、元素化,把词汇、语义、语法、语境等元素,嫁接于绘画语言进行分析。
  二、绘画语言的词汇
  参照实用交际语言,笔者按照功能把绘画语言的语汇分为“实词”和“虚词”,还有伴随画面的光、影、调、色、肌理等词语,对这些词汇的不同运用会产生不一样的绘画风格。
  (一)绘画语言的实词
  与其他视觉艺术语言一样,暂把绘画语言实词的主要功能界定为表述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这类词语一般都可以用形状具象地表达出来。它们处于“实空”――实质空间或限定空间,因为形象应属可见形体、客观的世界和存在的图像及图像关系的反映。笔者把表述和反映“实空”的画面,称之为实词。
  按照实用语言语法规则,绘画语言的实词又可分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名词一般是表达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画面,如表现人物、花草树木等看得见的形象;动词一般表示人物或角色的动作或运动轨迹的形象,如背景线条状虚化、人与动物运动中的体态和肢体语言等有动感影像的形象;形容词一般由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的组合表示,当景物的相互关系发生对比、夸张、衬托等作用时,就表达了形容词的含义,如大小、远近、快慢、夸张、粗糙、细腻等。从微观层面上看,形容词和动词多以渐变、因果、节奏和逻辑等关系予以呈现,而名词则多以静止形象呈现。
  (二)绘画语言的虚词
  顾名思义,虚词就是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实在意义的词。绘画语言的虚词主要表现为画面上的“空白”、画面物体间的空间及焦点以外的虚化背景、画面景物的外延、画面肌理、主观存在的形象、派生出来的主观反映的意象、整个画面共同显示的气氛等。虚词存在于“虚空”之中,意即想象或思考的空间、无限拓展的空间。作品的“不写之写、不全之全”①的意蕴都是虚词的功能,虚词的恰当运用能充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画面的“空白”,有“白空白”,也有“黑空白”,但空白不空,中国画自有“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之说,清代画家石涛也说“虚而灵,空而妙”②。空白形象构成了画面的总体空间系统,它不仅起着沟通和联系形象的作用,还起着创造画面意境的作用。画面的肌理是指绘画的表面由于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呈现的一种凹凸的纹理效果,指“绘画的表面结构”或“表层特征”。在绘画语言中,肌理也是一种虚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可以使绘画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性效果。画面空间是景物间梯度(位置、大小、亮度、色彩、距离、轮廓等的变化)差别而形成的视觉效果。梯度主要是指某种知觉对象的“质”在时空中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正是这种虚词的虚无功能,使得视像画面景物显示纵深感、立体感。主观意象、意境等虚词,虽然不能完全以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们确实存在于绘画影像的“整合”过程中,不管是“以意寻象”还是“以象寻意”③,它们总是融入画面,是画面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虚词虽然无具体形象,但富含实际意义,并且确实参与了画面的形成和意义的表达。中国人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④。画面空间感也是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实物)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暗也联成一片,如行云之推月,从而构成了绘画的完整意象。
  (三)绘画的光、影、调等词语
  光、影、色调等现象,虽无形,但当它们的变化和一定的意义相对应时,就形成了绘画语言的词语。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这种词语的运用是相当讲究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光的表意效果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运用。光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侧逆光、顶光、底光等,这些不同的光语言能产生各种奇妙的艺术效果。色彩语言认为色彩具有情绪突破的象征性,典型的和表意相联系。比如,红色温暖、热烈;黄色轻松、明朗、活跃,有时也表示陈旧;绿色平静、安宁、舒畅等。绘画作品的色调,一般是作品的感情基调,传达着一定的思想情绪。比如,高调活泼流畅、淡雅恬静,适于表现优美类型的情感;低调严肃沉寂、凝重神秘,适于表现深沉、肃穆的情感;软调性柔,适于表现阴柔之美的情感。
  
  三、绘画语言的词法
  在绘画创作中,一般用构图对各种元素进行统率。借鉴实用语言的法则,根据上述分析,绘画语言是有词汇的,那就应当具有组合规则。虽然单个的词就可以表述一个意义,但用多个词组成句子来表述意义、观点和思想的情况则更多。那绘画语言的语法规则是什么呢?笔者通过“词法”和“句法”等实用语言法则的范畴,对绘画语言组合规则一探究竟。
  (一)绘画词法主要包括绘画词形构成、词义表达、词类划分等几个部分
  首先,词形构成。词形即客观事物之形的构成,词形应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轮廓特征,并满足承载词义的功能。词形是由事或物的“形”组成,形是具体事或物的外形,或叫形状,形状是人眼所能把握的事物或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形状不涉及物体处在什么地方,而主要涉及物体的边界线。形状能使我们和相关事物联系起来,但由于绘画艺术的特殊性质,绘画表现的“形”往往与现实世界中原物体具有一定的距离,表现为夸张、变形,但要能够体现物体的特征。绘画语汇的某个词的词形的表现形状应能反映事物典型的外形特征,其词形与原物是不一样的。但绘画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其词形应当注重表现功能,外形应当丰富多样。
  其次,词义表达。“词”是绘画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不能再分的。词虽然可以再分出词素(视觉要素),但词素(视觉要素)是不能作为词来独立运用的。如自行车或苹果的形象再分开,就不再是原来意义的“自行车”或“苹果”了,而只能是“自行车部件”或“一块苹果”。词义是和词的存在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物质现实与现象是绘画词义创生和表达的基础。绘画词汇的词义和文字语言的词义大致相同,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一为形象,一为文字。绘画语言的词义表达应和词形相统一,并和语境相适应。词义可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派生意义等几个方面。词汇意义,以现实现象做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评价的词义,亦即词的理性意义。如一些画面中的苹果、猫、山等形象,所指就是客观存在之物。语法意义,由词的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词的组合意义。词的语法意义总是大于词的个别意义的总和。派生意义,是由本意衍生出来的意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为表征。由于绘画语言是视觉形象语言,如果对语境、形象的典型性等不注意追求,产生派生意义的机会更多。当然,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或事物间的联系,有意创造派生意义,以获得特殊效果。
  (二)绘画句法主要包括组句规则、句型等
  绘画创作主要是通过构图,似乎构图很抽象。以上对绘画的词汇进行了阐释,那么绘画词汇间的组合规则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把绘画词汇组合为句子更能表情达意,应建立起绘画词汇之间的意义联系、形式句子(词组)和语境的联系。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比较好确定,而形式联系却往往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正是这种多项选择性,形成了同一意义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复杂局面。由词组合成句子后的新结构形式,应满足表述内容的需要,句子的组成应当体现和语境统一的原则。组句时应围绕着“怎么表达意义”来展开,要遵循“抓住主要、舍弃次要、突出特点、便于实用”的原则。
  句型就是绘画形象语言句型,基本是艺术家们归纳出的一些可供借鉴的构图组合样式,如S型构图、九宫格构图等。选择句型则围绕着“表达什么意义”展开,所选句型应能强化画面的表意功能。选择句型时应善于把句型和实际场景相结合。句型是表述内容的形式,同一种句型可表述不同的内容。表述什么内容取决于所用的词的意义,表述效果的优劣,要看句型、词、内容三者是否是最佳结合。多数情况下是多种句型联合运用。
  由于画面的形象是共时性关系,以并列的形式展开,所以绘画形象的“语言”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景别(远、中、近等)的变化以及主、陪体位置的变化等影响下有所变化。因此,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画面形象的“语言”身份就很重要。比如,近景中的象(词),在远景中可能会变成词素(点、线、面等)。一块砖在“挥掌断砖”的近景中是主体形象,在墙的中景图像中,就变成了墙的形象的视觉要素。绘画画面语言的词法规则和句法规则,最终都要统一、协调于作品的表达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绘画语言同实用交际语言一样具有一个自成系统的语言体系,拥有自己的词、句和语法规则。把绘画语言本身具有的隐性规律显性化,能使绘画作品更具典型性,更有利于信息交流,也能使绘画创作更具规则性和文化性。正像文字语言的语法和规则并没对人们的语言交际产生不良作用一样,绘画语言的语法和规则系统化,也不会使绘画作品的创作陷入死板和教条。至于在保证画面表意尽量准确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画面形式组合的创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那里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关于绘画语言理论的断想,在于它提出了新的绘画语言理论,并敢于和实践相结合,在于它比较周密地反映出了绘画语言体系的逻辑形式及运行规则。
  
  注释:
  
  ①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48.
  ②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 [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88.
  ③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26.
  ④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
  (责任编辑:轩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