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浅探]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3:14 影响了: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之美、感悟语文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探究式 阅读教学 实施
  
  一、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分析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沿袭的基本上都是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来取代学生的体验和习得,存在着不少误区。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性。尽管教师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启发学生答题,而实际上却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使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死板,等等。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领会语言,理解和鉴赏。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1.创设和谐的“探究式”教学氛围。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也是情感学习、交流的舞台。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兴趣盎然、动机强烈,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与评判。因此,我们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以关爱、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平等对话,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闪光点,并进行鼓励与肯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们应充分运用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语言,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几句精彩的课前导入语“目前已不是荷花争艳、莲子飘香的时节了,虽有文人雅士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丝丝幽情,截得片片荷叶于水上,但色彩毕竟单调多了。而今天我们将会看到一处无可比拟的荷塘美景,她会令你如痴如醉,不信吗?”创造了一种恬静幽深的意境,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对课文意境的探究之中。
  2.引领学生探寻作者创作心境。
  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是阅读经典、鉴赏作品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和作者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交流思想。所以,我们要提供关键的作者信息,发动学生充分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别是对其性格和思想的分析,与作者达到共鸣。比如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欣赏,词的豪迈,是作者性格的体现。课前安排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他22岁就组织了两千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掌管起义军的大印;为起义军首领耿京报仇,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骑马奔向有几万敌军的济州,绑下叛徒张安国,送交朝廷;辛弃疾一呼万应,召集上万人参加抗金队伍,这是何等英雄气概;他还创建过一支勇猛的“飞虎军”,但是始终没能实现北伐中原的愿望。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他四十二岁那年,受朝廷官僚打击,被迫退休。从辛弃疾的生平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操、豪迈的性格、出众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由此也就会明白为何他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为何哀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就不难理解他的词风是这样的奔放豪迈,词中的爱国热情是如此炽烈,英雄报国无门的叹息是如此深沉。
  3.设疑答问,感知领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引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如: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抓关键字词设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我们可以从标题中的关键字“怒”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杜十娘为何而怒?”思考杜十娘悲剧产生的根源;也可以从矛盾冲突点设问。如《雷雨》教学中,不少学生从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的种种行为表现上,认为周朴园还是善良的,是深爱着侍萍的。针对这个学生有争议的冲突点设问,让学生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对作品继续深入探讨。此外,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辨明是非。以课文《过秦论》、《阿房宫赋》为例,论述秦国灭亡的原因。贾谊认为是“仁义不施”,杜牧则认为是“秦爱纷奢”。文章虽然论证严密,但其认识不免片面。为此,我们设问:如果秦国能像贾谊所设想的那样,不施暴政而行仁政,或像杜牧所言“复爱六国之民”,能否不亡?并组织学生去查阅史料,去探索、求证,从而产生新见:六国灭亡与其因循守旧、不实行变法或变法中途而废相关,也与其政治腐败、民心背离相关,还与其各存私心而不能精诚团结、互相信任相关。
  4.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而且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把探究式课堂阅读教学拓宽到课外,将课内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使“问题”的探究更深入和广泛。(1)比较阅读。可就文章的主题、写法的某一方面有类似之处的文章、语句进行比较,如学习、品味李煜的《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让学生联系李清照的《武陵春》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联系贺铸的《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较它们在写愁的内容、手法上的异同。(2)积累写作素材。如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他的《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搜集相关资料,把握其生活观、人生观,积累好人物素材。(3)以读导写,课外练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鉴赏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组织他们以《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为题进行口头或笔头作文训练,强化对原作品的鉴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