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评析性倾听什么意思 [教学中倾听的误区及评析]
 

评析性倾听什么意思 [教学中倾听的误区及评析]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5:06 影响了:

  教学中倾听的误区      1.拒听   一位老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男生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都反对的。”男生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这次,老师潸然泪下。我们把这种教师无视学生课堂要求的现象称作教学“拒听”。当教学在一次次“拒听”中走过的时候,课堂教学离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越来越遥远了。
  2.假听
  一位老师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了解“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想一想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表现什么内容。有的学生说:有小朋友在学习的壁画。有的学生说:有大家上课的壁画。有的学生说:有大人在烧饭的壁画。还有的学生说:有大家到商店里买东西的壁画。教师总结: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表现的内容有许许多多,45000平方米的壁画让我们看也看不完,想也想不尽。
  教师的课堂倾听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形成积极的教学行为,以此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其实学生的回答是需要追问的:古代小朋友的学习上课和我们现在一样吗?古代的商店是怎么样的?但学生的回答根本没在教师的内心之中激起半点涟漪,也没有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发生任何变化。它看似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叙说,但教师只是摆出一副听的姿态,而实际上可能心不在焉,不给学生任何接纳和回应,我们把这种倾听称为“虚假的倾听”。“假听”还表现为:有时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刚说了一半,教师就急于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迫不及待地接下去说。有的课堂情形更糟糕,教师连“一只耳朵也没有打开”,他只是站在那里,让学生言说,却并不做任何信息的回应。
  3.偏听
  有一位教师,讲了一节大型公开课《坐井观天》,当老师提出“青蛙来到井外,它会有什么想法?并会如何做?”时,学生纷纷发言。生甲:青蛙跳出井外,很高兴,不停地跳。老师微微一笑,欣赏地鼓励:为什么?生甲:因为它看到天空瓦蓝瓦蓝的,草地碧绿碧绿的,花儿散发着芳香,鸟儿不停地欢唱,这里多美呀!老师带头鼓掌,生甲自豪地坐下去。于是大部分学生纷纷仿效:“青蛙很快乐,大声地呱呱叫。“青蛙太兴奋啦,跳起舞来。”“青蛙觉得太幸福了,一个劲儿地呼唤同伴。”老师连连颔首,脸儿笑成了一朵花,被表扬的孩子一个个面带桃花。“老师,我觉得青蛙肯定很害怕,它会马上跳回井中去。”他声音很轻,因为他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老师脸上的笑僵住了,停顿了一下,老师只勉强地说了一句:“是吗?你的见解也不错。”她一反常态并没像刚才那样问出为什么,学生乙的嘴张了张,一看老师没让他继续说,他只好落寞地坐下去,教学继续进行。后来看到课后续写的作业时,这位老师终于明白,她剥夺了孩子倾诉的机会。学生乙叙述的故事中,青蛙看到了河水污染,鱼虾被毒死以及人们捉食青蛙的可怕情景,觉得太危险了,于是它重新跳进井里。这位老师在教师手记里写道:我一定要学会倾听。
  很多教师倾听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只倾听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和符合自己心意的声音,让学生回答问题,只是让学生猜测自己心中的答案,一旦学生回答不出,就不断提问,直至得出教师最满意的答案,甚至有的教师完全无视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或者曲解学生的回答,这些并非从学生心中自然产生的声音,带有强烈的片面性,并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它们既扭曲了教学的真实性,也扭曲了师生的心理。
  4.误听
  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时,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这时,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教师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教师又问: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学生回答:水要清,要干净。教师又问: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教师说: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又一个学生说: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教师面向提问的学生,说: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不想了。教师问:还敢吗?学生用手摸着头,有点难为情地说:不敢了。
  误听是指教师忽略了声音的象征意义,或者根本不能把握学生叙说的内涵、方向和潜在意义。用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见解来看,他只听出了“所指”,却未能听出“能指”,结果,由于习惯性地把声音概念化,而声音内隐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被遮蔽了、错过了。想到五彩池中去游泳,与其说是一种非分之想,倒不如说是儿童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诗意感受,是美好愿望的曲折表达, 是儿童“进入”文字所描绘的优美意境的一种表现。但是教师心中似乎只有对文字的理性认知,却无法拥有儿童的淳朴与天真,因此,他一心想要做的就是要儿童打消游泳的念头,以体现成人对儿童的安全保护责任。由于教师缺乏对儿童心灵世界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到的是在“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的引导下,儿童对“长长、尖尖的石笋”产生出来的畏惧,以及“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的科学正确认识。特别是那一句:“还敢吗?”一下子就把瑰丽神奇的五彩池,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接近的没有人情味的冰冷世界。
  
   评析与思考
  
  1.教师需要学会倾听
  在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 同时也是一个倾听者、交往者、学习者。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责任倾听和应答,有责任用全部的感官潜能去倾听、理解和呼应学生从生命深处发出的所有声音。倾听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不能倾听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教师倾听的课堂不是一个和谐的课堂。
  教师倾听的意义远不是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那么简单,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花。学会耐心倾听,就会发现学生在制造一个个“意外”,它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正是这一个个的“意外”,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才不期而至。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思索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2.倾听应遵循的原则
   (1)接纳和平等。一旦教师面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接纳。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个性、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上的主体,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 营造一种真诚、信赖、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信任的、可倾诉的,以一种关怀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让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
   (2)参与和体验。教师应在参与中倾听,在体验中倾听。这种倾听是对学生声音主动的听,这种主动的倾听意味着倾听者是行动者、创造者。他将通过倾听去参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的感受。不过,这种参与体验的目的是一种引导和促进。教师通过倾听应把握学生对求知欲望的需求、学生的情感思想、学生间的差异区别、学生的知识掌握与个性发展以及学生与他人的关系等。
  (3)专注和敏感。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专注的神情,真心的倾听,是将一个生命的所有能量聚焦在另一个生命上,结果迸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在专注中还要有语言的敏感性,要对来自学生的每一种声音的方向、特点和隐藏的变化趋势保持警觉。教师在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或是想法时,必须保持诚恳的态度,努力使自己处于学生的位置上,使用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表示对学生的关切。
   (4)鉴赏和学习。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独特的声音。对于学生流露出的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地方,教师也不应该进行批评,而是创造一种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进而了解学生思想的来源,把握学生的心态,努力使自己从学生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增进对学生的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这也是一种学习,是教师向学生的学习,是成人向儿童的学习。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必要的态度,这一学习将会使教师返回自身,充实自身。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