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2:48 影响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在为我们吸收国外文明成果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使社会上出现了思想多元化趋势。这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贫乏,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大学生代表着未来,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人生观、世界观、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处世哲学等都令人关注。当前,面对西方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高校如何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在为我们吸收国外文明成果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使社会上出现了思想多元化趋势。这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贫乏,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由于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市场经济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容易走入误区。一些学生一味贪图享乐,勤俭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膨胀,穿着打扮追求名牌,甚至为拉关系不惜“重金”请客吃饭;一些学生的亲情观、友情观蒙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他们抛却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大学教师,笔者每当看到这些现象,都有一种痛心的感觉。
  
  二、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常常以厚重的人文气息给人以人生启迪,使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摆脱庸俗、提高境界。可以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在于增长知识,而且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实的境界,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悟。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多彩的世界里具有内涵,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和谐。儒家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都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修身养性,不仅要有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理想信念,还要有忧国忧民和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完善健康人格。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单纯重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过分强调学习的现实功利性,而忽视对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思想能够潜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净化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爱、自立、自重的人。
  (三)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当前,大学校园面对着社会上功利主义潮流的冲击,所以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显得刻不容缓。传统文化中强调重义轻利,强调仁义待人。古之仁者鄙视通过不义的手段而获利的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祖国建设者的大学生而言,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思想无疑会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四)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前的重要准备时期,而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大学生找到正确的治学方法和做事准则。《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平稳的做事治学境界,可以帮助大学生锤炼自己的品格,帮助他们走向事业的成功和达到内心的和谐。
  
  三、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机制,当前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只强调教育学生做事,忽视教育学生做人,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单薄。因此,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课程设置上来看,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现在大学生中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专业学习轻人文学习的现象,致使学生文字功底较差、人文素质不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开设大学语文课,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举行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改编一些有教育意义、启发性的古典故事等。高校还要合理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将这些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知行统一,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在课堂上,大学生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而通过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大学生能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现实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资金的充足。同时,高校要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努力强化自身特色,积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那些利用传统文化建立管理理念而成功创业的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实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确立自己科学的人生观。在真实可信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的感染和熏陶,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三)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塑造人。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超前性、自主性、适应性等,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园里建一些名人塑像,镌刻名人语录,定期邀请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学者讲学等,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健康、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大学生努力奋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会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这些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
  (四)重视网络媒体,抢占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深受网络的影响。所以,高校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和影响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渠道。高校可以充分利用BBS、QQ、MSN等大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交流学习体会,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便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寓教于乐,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教育目标。
  (五)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突出学校馆藏图书的辅助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因此高校图书馆是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图书馆藏书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校学风的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源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选择那些知识性强、格调高雅、引人向上的优秀图书。同时,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想倾向,根据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引导他们在读书中思考人生、社会,在读书中提高人文素质。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加大藏书量,提升管理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林慧博,孟庆祥,白索立.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2).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责编:思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