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社会发展的人文走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发展的人文走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3:25 影响了: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认识、感受和评价现代社会?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这些问题需要当代中国人对社会发展进行积极的人文反思。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现代社会最先出现在西方,然后扩散到全世界。大家公认现代社会具有如下特征: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营模式,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民主化的政治方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现代社会的进步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现代社会的最大成就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困境。概括来说,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面紧张,进而造成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现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大自然生态失衡,出现了资源枯竭、物种锐减、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正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以说,现代社会发展动摇了人的生存基础。其次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共产党宣言》中说:“它(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最后是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我迷失、精神迷惘,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两难选择
  
  中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后来者。20世纪初,中国开始睁眼认识西方现代社会时,看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民生凋敝状态。所以,中国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两难的矛盾状态:传统社会使中国陷入危机,现代社会又使中国面临新危机。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中国无法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进入现代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现代社会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平坦,前期学苏联遇到困境,后来经过艰难探索才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创造出大量物质财富,广大人民走出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以至于人们认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的世纪。中国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时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观。但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差距很大;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医疗、治安、养老等诸多社会问题突出;政治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人的自我迷失、精神迷惘问题严重。可以说,中国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三百多年的发展道路,其中既有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辉煌成果,也有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生存危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三种人类生存的基本关系上,中国当代社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社会发展的人文反思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类更好地生存。因此,人们就必须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和人自身。首先,人们必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善待自然。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其次,人们必须认识到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的人。所以,人们要自觉地、自律地遵守社会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基本道德规范,如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等。康德说,人是目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人作为手段。当代著名社会伦理学家罗尔斯教授在其著作《正义论》中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世界生存,又有什么价值?”所以说,道德是社会存在的理性基础。没有道德,社会将不成为社会。最后,人们必须认识到人来源于自然、存在于社会、成长于精神文化。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因为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生命的尊严。人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具有根本的不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俄罗斯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把物质需要看成社会生活最本质的东西是一种谬见或是一个骗局,因为人的本性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求。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大的困惑就在于物质生活满足后的精神迷惘。物质生活的富足掩饰不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于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相反却在逐渐下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了现代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道德水准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和文化感受力的增强。这个发展过程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只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并不表现在物质层面上。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所以,人们要努力培养“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也要培养“不忍人之心”。现代社会的发展过于强调人的理性,结果导致人的理性异化。我们应该相信人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承认科学技术的伟大,培养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精神,但是承认科学的伟大并不等于迷信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局限的。人们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人文精神的慰藉,需要人文反思,这样才能达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平衡,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而后具体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健康发展,再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中国现代化呈现出向人的自我回归的发展轨迹。针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当代中国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强调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等,这些更是人文精神的呼唤和回归。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目的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些理论、原则、方法和价值目标都是一种人文精神高度自觉的表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每年在重奖科技人员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评选道德楷模和感动中国人物等活动,同样是一种对人文精神的呼唤。针对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人们开始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造成生活的不和谐。所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而不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重点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建设社会的人文环境,彰显公平、正义,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人文走向的深切呼唤。
  (作者系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思 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