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容应对新时代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容应对新时代的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9-01-27 04:06:07 影响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裂变,由此改变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文化与精神活动的要求和内容。与此相应,阅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来说,当今阅读环境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读物数量,规模空前。如今,电脑迅速普及,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开通,电子书刊走进了人们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同,受到喜爱;而传统的纸质书刊又锐气不减,市场空前。于是,读物的数量也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2、读物内容,瑕瑜互见。读物的数量多了,读物的内容自然也就多了。从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价值来认识,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展示一个比儿童的实际生活更为绚丽多姿的世界;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低级趣
  味内容也相应增多。
  
  3、阅读方式,不一而足。阅读方式是指学生阅读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有静声默读,放声诵读,轻声慢读,有一目十行的浏览性阅读,有充实知识的积累性阅读,有寻疑解惑的探究性阅读,有开拓视野的扩展性阅读,也有咬文嚼字的赏析性阅读。课外阅读,因阅读目的、阅读指向的多元性,其取向方式也呈多元性,可谓不一而足。
  鉴于上述特点,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把握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向,让学生从容应对新时代下的课外阅读。
  
  一、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
  
  阅读环境改变了,我们的下一代已完全无法回避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安守一块“净土”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既能恣意遨游又不迷失自己呢?笔者认为,应该着力于培养基于以下三种品质的课外阅读能
  力:
  
  1、培养自制力
  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学生在其课外阅读活动中,理解内容、鉴别利害、调控行为这三个层次的自制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的调控行为是终端因素,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强调自主性
  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从事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阅读教学意义上的学生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阅读文章。而所谓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应包含:(1)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2)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3)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3、要求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在阅读活动中实施各种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娴熟性与灵敏度,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迅速地选择适宜读物,直觉地预料读物内容,灵活地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合理地调动各种辅助手段,从而最快、最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课外读物铺天盖地的情形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达到自动化程度,否则,就可能由于读书效率不高而导致读书与其他活动之间的矛盾。
  
  二、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如何按照自制力、自主性和自动化这三种心理品质的要求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1、培养健康情趣的策略
  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的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比如:①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②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③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④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2、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
  ①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速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读等能力。②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③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方式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3、开展主题阅读的策略
  所谓主题阅读,即预先设定一个阅读主题,限定时间(一周或两周);要求学生课外搜集并阅读相关内容读物,做摘记或写阅读笔记,课余自由交流;确定议题,利用公共阅读课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写相关周记,叙述阅读或交流的心得,利用班级园地交流优秀周记或推荐给校刊及其他刊物发表。教师可以设计系列主题,如情感系列主题(宽容、快乐、美、幸福、感恩等)、自然系列主题(花鸟虫鱼、江河湖海、山川名胜等)、人物系列主题、事件系列主题等(这些主题可以适当与教本阅读内容相呼应),如此,使得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有序渐进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也应及时关注学生生活及思想的热点,对预定计划做适时调整。有时也可以把设定阅读主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极可能会收到意料之外的阅读效果。
  
  三、把握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向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的背景是非常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好奇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究竟什么样的书适合学生读呢?
  
  1、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坐井观天》、《盘古开天地》后,向学生推荐《中国成语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习了《最大的“书”》、《太阳》、《鲸》等课文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少儿版》让学生阅读;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词后,可参考大纲中“小学生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
  
  2、根据作者,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了白居易的《草》,介绍读他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钱塘湖春行》等美妙的小诗;学习了巴金的《鸟的天堂》,介绍读他的《长生塔》、《明珠和玉姬》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了安徒生的《丑小鸭》,介绍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
  
  3、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根据课文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三句诗。课前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及北宋词人秦观的《浣溪沙》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弄清三首诗、词的大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中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陈碧云,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