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详解]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详解]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9:41 影响了:

  话题: 尝试教学法   导语: 本期介绍尝试教学法,是基于这样一些理由:一是这种教学法是被历史与实践所检验,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创立迄今已逾二十年,它几乎改变了所有试验学校的教学状态,成为这些学校最基本最有效的“主心骨”教学法之一;二是这种教学法具有简单易行的品质,尝试教学法的最大特征也是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明了、简洁和朴实,它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其基本原理依然在一般性教学规律的范围之内,它仅仅是对教学习惯有所改变,将由教到学的顺序改变为由学到教的顺序而已,但正是这一不起眼的转变将教学这门科学导向新的乾坤;三是这种教学法的精神与新课程精神相剀切,两者都同样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求知,这一点有力地说明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老”教学法生命力之强大,体现了它对教学发展形势的预测性、前瞻性把握,同时也展现了简朴教学法的穿透力与辐射力。
  主角: 叶清光 张朝煌 张海洋 尹泳海
  主持: 潘孟良
  
   一、尝试教学法概念
  
   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学程序具体可以分为五步:准备阶段→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二、尝试教学法理论
  
  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其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灵活解答,为学生留下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习的目的打下良好基础。“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为学生的学习产生成功动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学习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三、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策略
  
  1. 课堂尝试教学的基本思想。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操作如下:(见下页图)
  
  这七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主体尝试阶段、延伸阶段。这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这七步中,中间的五步是主体,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延伸阶段,这两步都是为主体尝试阶段服务的。在实践尝试教学法的时候,我们逐渐形成了的自己思路和工作要领。
  ⑴先学后导。“先学后导”是相对“先导后学”来讲的,先导后学基本上是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先学后导,把学生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张扬出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尝试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预习”,教师要专门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任务和要求,课堂上“尝试问题”就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检验,通过“尝试问题”和“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自主地不断整理和提炼。我们把“先学后导”作为一项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师的课堂中去,以全面贯彻尝试教学的基本思想。
  ⑵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把学生的练习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传递了一种“学生不是在听中学会的,而是在做中学会的”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我们在实践尝试教学时,要求每一节课都要编写“课堂练习”“第一次尝试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课堂达标练习”和“课后巩固复习练习”,每一个层次的练习体现不同要求,注重不同层次练习之间的连接和变化,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巧妙点拨,画龙点睛,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领会、消化和内化,最后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少讲多练。课堂师生角色的换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也表现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考虑到高中知识的容量和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学生训练的时间要超过20分钟。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尝试和实践,学习的问题、任务和要求在课堂里得到了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外学业的负担。少讲多练,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学会了主动,基本能做到假期没有家庭作业。
  ⑷灵活多变。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理解成刻板或一成不变,这是片面的。尝试教学模式在注意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改变。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科特征、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自我情况,将有关教学模式灵活适当组合,综合为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方法逐渐成熟,如分层次目标教学法、线索引探教学法、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与尝试教学法有机结合,使尝试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丰富、可操作和高效。一堂好课一般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追求模式自由整合的效果,有模到无模,达到“此时无模胜有模”的境界。
  ⑸形式多样。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力源泉,在开展尝试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多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活动,如辩论、表演、实验、游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尝试教学不是围绕练习在学习,而是围绕学习而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是开展尝试教学要去考虑的问题。
  ⑹分层要求。由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年级有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追求学生整体提高。这就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分层要求:备课要分三个层次讨论,教案要分三个层次编写,练习题要分三个层次设计,达标要分三个层次要求。尝试教学分层要求,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进步。
  2. 尝试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已在许多学校和教师中普遍使用,成为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优点。但学案的设计理念、应用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尝试学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课前学习。使用学案,就可以利用学案加强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学案中设计课前预习活动,可以包括两个内容。
  ⑴学习要点。依据教学目标,列出这一课时的知识要点。教师示范性地列出一、二点,然后主要由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归纳。学生预习过程中归纳出知识要点,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既促使学生认真自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⑵问题思考。指向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1―2个思考题,引领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要点。也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后,提出3―4个问题。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研读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习活动,也可以指向学习目标,适当开展一些做实验、自制实验器材、收集标本、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这是学案的主体部分,着重指向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⑴尝试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尝试问题情景,以尝试引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能作出判断。这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和思维的起点。
  ⑵自学课本。课本中的关键词或主要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一边自学一边提炼。课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提供信息。
  ⑶尝试练习。尝试题是作为促使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要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⑷讨论交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学案上的问题情境,必须突出重点,在重点内容上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必须联系现实生活,选用生活中的现象、实例作为问题的情景材料。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精神实质,感受知识的实践价值,又可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拓展学习领域,增长感性认识。
  ⑸学习整理。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在课堂上留出3―5分钟,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⑹第二次尝试练习。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相应的习题,习题应注意层次,体现变化,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次尝试练习中发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补充讲解。
  第三部分:课后学习。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要求。课后学习活动可以是做学习资料上的相关练习,也可以设计1―2个指向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设计为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的专题实践活动。学案上设计课后学习活动,不是取代课后作业练习,主要是布置任务、指点方法,以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以上仅是学案一种基本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决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可以有也应该有不同的框架,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主动尝试。
  3. 尝试练习设计的基本思路。
  尝试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尝试教学决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乱碰,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尝试,即战胜困难和挫折,最终通向成功的尝试”。在尝试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尝试练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尝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尝试练习”是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
  ⑴尝试练习题的设计原则。
  ①生活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理解问题,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多样性原则:新教材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练习题的设计也一定要多种多样,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如图片、游戏、表格、实物等,都可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层次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不断地深入,前面设计的问题要为后面解决问题做铺垫,所以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相互联系,又有发展。
  ④典型性原则:尝试练习题不追求偏难、偏多或题海战术,而追求典型性,力求有开放性、启发性,能为学生拓展一个探索的空间。
  ⑤有效性原则:设计尝试练习题时,不要太追求形式新颖,而要追求练习题的实效性。在设计尝试练习题时,坚持“不挖井,多刨坑”的思路,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启发。
  ⑵尝试练习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①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题目”设计“尝试练习”。
  教学内容中的“题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确立课堂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尝试练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感知到教学内容要点所在。
  ②结合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设计“尝试练习”。
  一项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这一个整体看成是“面”的话,那么,它里面自然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点”。学习一项教学内容,在其所包含的众多“点”中,倘能找到一个足以牵动全篇的“关键点”,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项教学内容中,或一个原理、或一个概念、或一个语法、或一类计算、或一个公式,凡能牵动整个内容的均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关键点”。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设计“尝试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题要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和善于尝试的信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结合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设计“尝试练习”。
  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它的独立性,同是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它跟很多其他的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学习这项内容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结合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设计“尝试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