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上出数学课的厚重,展示有效课堂的魅力_数学课堂的魅力
 

上出数学课的厚重,展示有效课堂的魅力_数学课堂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1:47 影响了: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课堂中出现了表面纷繁实质肤浅而低效的教学问题,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上出简约而高效的数学课?“简约”并非“简单”,追求在“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堂中上出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的、常态性的课”。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简约 深刻 数学味
  
  一、在简约的课程资源中蕴涵着深刻体验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材,是这样编写的:呈现实验材料,给出实验方法,提出实验目的。编写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而且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其发现知识的能力。这样编写,给教师的教指出了方向,但可能还是有学生对此感到很茫然。学生探究的过程很有可能成为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其学习的主动性、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呢?
  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我精心预设了以下三个问题:
  1 (指着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2 同学们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 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这个度数?敢肯定吗?你能用什么方法去说服别人吗?
  学生把刚才量的三角形的角加起来验证。
  生1:我把刚才量的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内角和是180°。
  生2:我用的也是这样的办法,得到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79°。
  生3:我用的也是测量的办法,量的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2°。
  生4:我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我们量的三角形内角和有的比180°大,有的比180°小。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测量时有误差。
  师:那还有其他办法来验证吗?请你们用老师准备的学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验证。
  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我把放和引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动”的过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能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知识的规律,内化智力活动,使之不但知其结果,而且知其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了认识上的飞跃,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师:既然你们都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否把它转化成上册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角大小比较的经验,会有一些学生想到,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与平角比较(如图)。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会请这些学生上台演示,并鼓励全班同学都动手做一做。使更多的学生明确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师:你们将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各种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我还想到了一个折角的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也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是180°。
  生3:直角三角形只需将两个锐角折成一个直角。
  师:老师也用折角的方法验证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请看。
  电脑展示折角过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能肯定地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我这儿也有一个三角形(较大)。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现在呢!(用剪刀剪掉一半)就这样一直剪下去,还剩这么小昵!(180°)。
  师:现在,同学们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有疑问吗?(没有)谁能用一句话总结?
  生总结:“所有的三角形,不管形状和大小都是180°”。
  我现场演示,让学生从视觉上又一次证实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管形状和大小都是180°。
  
  二、在简约的教学手段中蕴涵着深刻数学味
  
  新课程倡导教育现代化,首先倡导的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不是用媒体技术现代化来彰显教育现代化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手段选择上我们应从“简朴有效”的原则出发,用简朴,常规、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出深刻的、有“数学味”的课,那是老师“无招胜有招”的专业水平的体现。
  如这节课在组织学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从猜一猜、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在简约的教学环节中蕴涵着深刻生成
  
  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差异性和实践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饱含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应用。高质量的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刻苦钻研:对教材的研究,发掘数学知识中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上接第97页)的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水平及学习新知识时可能的思维方式和各种困难等;对以往教学的研究,反思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的主线(显性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数学教学就要抓住数学思考这一本质,而设计好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关键。
  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再经过老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恰当点拨、引领、拓展,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方法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