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诊断”语文自主学习“虚弱症”:
 

“诊断”语文自主学习“虚弱症”:

发布时间:2019-01-28 04:01:48 影响了:

  摘要:构建语文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新课标改革的亮点之一,在课改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目标始终未能实现,本文就教学中构建语文自主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自主学习这一目标。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对策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语文自主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有助于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自主学习”有如下特征:①学习主体学习策略得到发展;②学习主体有感情的投入;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学习主体能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然而,无论是课改实验区还是课改推广区,在构建语文自主学习方式中或多或少存在“虚弱”现象。
  
  一、组织形式的“虚表”
  
  语文自主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改变,虽然在语文自主学习小组构建中不乏成功经验与案例,但也有不少的小组学习是无效的语文自主学习。有的小组学习进行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热烈、活跃的氛围只是一种表象,实在难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有不少老师不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每个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角色与组成。这样组织语文自主学习,只能是随意的、无效的。
  组织语文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分析学情,灵活分组,科学分工,轮换交流,黄金搭配,使学习小组能真正成为语文自主学习的“共同体”。
  
  二、教学过程的“虚张”
  
  语文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而不是放任自流。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重要问题后就不管了。还有的老师在自主教学中,不明白哪些内容应是让学生自主的,哪些内容应该是教师引导的。语文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下放那些属于学生的权利,即学生发问的权利、自主探究的权利、合作交流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
  因此,自主就是在相应环节中留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发挥点拨、导向作用。
  
  三、教学环节的“虚假”
  
  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其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使语文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形同虚设,语文自主学习无效。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语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是,他们设置的问题没有实际价值,导致学生没有参与兴趣,从而很难激发学生思维,有的教师设置问题,既抓不住要领,又抓不住主要矛盾,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中收获甚少。还有的设置问题范围过大,学生根本无法切入,也导致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以疑激趣,使之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的“虚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思考之后,往往是让学生展示成果,表达自己,发表各自的见解和看法,这些成果之中,有不少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也不排除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成果存在遗漏甚至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点拨、启发、诱导,让语文自主学习者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究,找到正确的结论。然而,实践中并非如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不能恰如其分,不能一语中的,不能引起师生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使语文自主学习评价步入“虚假”境地,成为“虚伪”的激励,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内在动力的形成。
  其实教师“评价”的虚假是其表,其反映出的实质是教师内在功底的“虚有”。一个深钻教材的教师,一个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能应对学生的各种质疑,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看法都应当有恰当的理解而后作出中肯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学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人应有的理念,教师尤应如此。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