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6:23 影响了:

   【摘要】积极参与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学习效果。有效的化学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是笔者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有效教学 积极参与 敢于参与 乐于参与 懂得参与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I remember. Involve me,I understand.其意思是: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参与了就理解了。杜威也主张,“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积极参与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发展能力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因此,有效的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一、教师要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学意义上的教学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场所,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温馨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要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教师要以情激情,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营造出积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消除畏惧胆怯心理,从而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例如,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表达能力欠佳的同学,有时候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微笑的表情,都是莫大的鼓舞,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改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分活动空间,多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再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正面、积极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学的及时雨,它能直接起到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在上“钠”这堂课时,笔者让学生按要求做完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了哪些现象?”一个普通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热烈的反应,纷纷提出各自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如实回答,而是根据课本上的叙述来回答的。比如,大多数学生说钠燃烧生成了淡黄色固体,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得到的是黑色固体。这时,笔者展示了两组同学得到的结果:一组淡黄色,一组黑色。笔者做了点评:科学是严谨的,必须实事求是,如果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不吻合,就应该仔细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进而揭示真相,看来我们的同学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此时学生已是群情激昂,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究竟。笔者顺势充满激情地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应当怎样分析这个问题呢?”这就引发了学生思维的涌动。通过讨论和分析,同学们各抒己见,但说到点子上的仍然不多。笔者再次点拨:“全班同学能人人动脑,思考点多,思考面广,这很好。不足在忽略了实验过程中的个别细节,导致最后没有想到点子上,这真是细微之处见功夫啊!”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由于钠表面的煤油没有擦干净,煤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所致!这样一来,学生对认真把握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又有了崭新的认识。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学习“学生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学习“为学生准备的知识”。教学就是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己的知识建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要求的“不平衡”,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创设情境通常可由以下几方面来切入:
  1.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比如,色彩鲜艳的布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丰富多彩的合成纤维更是化学的一大贡献;菜篮子的丰富离不开农药与化肥;制造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离不开用化学方法提取出来的各种食品添加剂。此外,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和化妆品也都是化学制品,可见人人需用化学制品,我们就是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2.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从社会发展来看,农业要大幅度增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化学科学的成就;农副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合理贮运,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在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方面,也都需用化学方法研制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产品。以此创设情境,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3.化学与科技的结合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化学科学本身也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目前全球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是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奥秘的探索,这一切都与化学相关。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学生会为化学知识的魅力所折服,可以因势利导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
  4.化学史、化学小故事的讲解。例如讲授氯气时,笔者是这样引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利用生化武器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战争。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前线战场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的气体逐渐向前袭来,但见无数士兵,大咳不止,疼痛难忍,以至精神失常,中毒身亡。那么,大家知道释放的气体是什么吗?是氯气。氯气的毒性是氯气作为生化武器的化学基础,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氯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知识。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
  5.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在此情境中引进学生的认知失调,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但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创设出“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其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注重学力培养,使学生“懂得参与”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懂得学习,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教师要就参与方法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参与方法,具有最基本的参与能力,只有“懂得参与”才能自主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参与的空间。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广度;增加一些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增大参与的深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保证小组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并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合作,使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达到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的内容。如从废旧的电池中分离出锌、铜、碳棒、二氧化锰等,用各种花卉的汁可制得酸碱指示剂;浆糊的制作:将淀粉(木薯或红薯粉)用HCl、Na2CO3处理后,加入明矾溶解煮沸即可;彩色叶脉书签的制作:选取桂花、茶树、柳树、杨树等的老叶,用稀的Na0H液煮过后,用刷子将叶肉刷洗干净,放在各色染料中浸渍几分钟晾干、压平便成为漂亮的彩色书签;自制生活用品:如透明肥皂的制作,取猪油或牛油、酒精、Na0H溶液、少量的白糖按一定的比例和步骤便可制得肥皂。
  学习总是从表面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中不断深化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整体去设计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逐章逐节逐篇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步加以引导,从少到多,从无意识、被动参与到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从师生的双边活动到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从教师的示范、学生模仿开始到学生以思考操作为主,教师从中点拨启发为辅,最后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