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授之以鱼是什么意思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是什么意思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8:00 影响了:

  【摘 要】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学习和鉴赏现代诗歌作品,准确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更要有“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举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 鉴赏水平 语文素养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现代诗歌有限,高考语文试题对现代诗歌也鲜有涉及,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现代诗歌的作品与日俱增,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对现代诗歌鉴赏的知识既陌生又迫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以获得鉴赏的依据和方法,期望他们以此提高现代诗歌鉴赏的水平。
  一、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我给学生的第一首诗是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学生朗诵,我问:这首诗该怎么读?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了一遍,顺势请他把节奏划了出来: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我请学生观察,这几节诗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两个特点:一是整齐匀称(每节两行均由对偶句构成,两行之间字数、音节数均相等),二是音节数量逐节递增(如第一节为四个音节,第二节为五个音节,第三节为六个音节)。我接着提问:诗歌的节奏和诗歌的内容有联系吗?学生回答:自己仿佛置身于奔驰的列车之上,似乎可以感受到车轮在有规律地飞快转动,车箱在有节奏地轻轻摇晃,甚至还感觉到,列车正在不断地加速。接着我补充道,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之于诗,是她的生命,没有节奏便不是诗。”
  我给学生的第二首诗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一投影出来,学生雀跃,因为他们初中学过。我说,我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广东歌谣: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呀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啊,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我�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几多只呀,我有只风车仔,�转得好好睇,睇�凼凼转呀,菊花圆,睇�凼凼转呀,凼凼转又转……
  听完以后我提问:这首诗和这首歌有没有共同点?不少同学很快发现,《天上的街市》有着像《凼凼转》这样儿歌式的独特旋律。郭沫若正是抓住了童谣的特点来经营诗的音乐美,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童真的境界。我们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正一面指指点点天上的星星,一面聆听奶奶或妈妈讲着天空中美妙迷人的故事。
  通过这两首诗的品读,学生了解到: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二、现代诗歌的含蓄美
  1.品味意象。说到诗歌的含蓄美,学生很熟悉,因为以某种景物的描绘作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通过意象传达情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悠久传统。我告诉学生这在新诗的创作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如闻一多的《死水》和冯至的《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蛇》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一沟死水象征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黑暗的中国现实。冯至的《蛇》则把“我”的寂寞比作“一条长蛇”,冰冷无言,令人悚惧。
  不过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在“意象”上有一些区别:现代诗歌追求一种只属于个人的“私人意象”和意象的多义性,如“蛇”等。古典诗歌的意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性,由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积淀而成,如“月”就是思乡的代名词。
  2.发挥想象。诗歌的含蓄不仅体现在通过意象传达情感,诗歌留下空白,使读者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去填补、增加美的体验也是诗歌含蓄美的重要体现。学生刚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假设自己就是电影导演,现在要拍一部《沁园春・长沙》,剧本就是这首词,请用语言展现拍摄出来的画面。一说到请他们做导演,学生顿时激动兴奋起来,大家跃跃试试。其中一个学生根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给我们描述了她想象的画面:(空中拍摄)湘江如一条玉带般横过屏幕,向东奔流。江中的橘子洲,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随着镜头的推进,树上的果实和树下金色的落叶映入眼帘。在这树林边,江渚上一个黑点越来越大,逐渐清晰,最后定格为一个高大的背景,他披着长衣,双手叉腰,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湘江。
  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我们只有充分展开想象,才能通过有限的字句去体会诗歌阔大深远的意境,领会诗歌的感情。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美
  1.高度凝练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特别讲究凝练,它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甚至要求每一个词都有极强的表现力,我给学生选了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推开窗户/满园的欲望是多么美丽。――穆旦《春》
  当学生朗诵后,我提出哪些词最有表现力时,学生几乎脱口而出:“嘶哑”、“欲望”。我进而和他们一起品读:“嘶哑”一词,充分表现了对苦难大地的哀伤、对祖国的挚爱。“欲望”一词凝结了春天里林林总总的生命活力,带给读者一种奇异的美感。通过品读,学生体会到这些高度凝练传神的词语,的确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
  2.创新的语言。诗歌语言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突出的创新特点。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词性发生变化,如名词变成动词等,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词被活用后,含义增加了,给人新奇的刺激,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如: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余光中《碧潭》
  “玻璃”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使之在特定的语境里软化了硬度,放大了透明度,明澈如镜,而它的透明的冷又与忧伤的情感色彩一致,使人新鲜可感。
  诗歌语言除了打破固有的语言秩序外,还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反复、排比等等,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别康桥》
  康桥旁边的柳树很美,但究竟美到什么样子?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秀美。
  四、结语
  “少年情怀总是诗”,我们的中学生与诗歌具有天然的亲近感,诗歌教学可以使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学习和鉴赏现代诗歌作品,准确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更要有“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举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华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