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基于课程文化建设,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鄢】教师课程领导力
 

【基于课程文化建设,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鄢】教师课程领导力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7:37 影响了:

  摘要: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关键词:课程文化建设;课程领导力;西庐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2-0056-03
  课程领导是近年来课程领域内的一个热点话题。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还很薄弱,只把自己看作是课程执行者,而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课程领导行为,只认为课程领导是校长或其他领导者的事情。为此,开展从教育行政到全体教师的多元化课程领导力建设,切实转变传统的课程管理理念与行为方式,增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力,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课程实施的最终走向是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1]首先,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它的实质是“化人”。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需要我们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要求,立足课改,抓住现在,面向未来,通过构建课程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成为课程的主人,主动参与课程领导,进入课程决策圈,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化人”的职责。由此可见,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加强课程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本文以太仓市城厢四小的校本实践为例,阐述之。
  
  一、科学规划课程愿景,提升教师课程规划力
  
  学校课程规划是对学校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的说明、对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性规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在学校课程整体框架的规划设计中培养教师的课程规划力。
  (一)内化西庐文化课程理念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太仓西城,毗邻西庐。西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晚年归里所筑的田园式别墅。当年王时敏曾在此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广纳贤才,成功开创了“娄东画派”,为清初“四王”之首,有“画坛领袖”之誉。西庐见证了娄东画派的创新与发展,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西庐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依托独特的西庐人文优势,将这一地域文化衍生为学校的教育文化,即倡导一种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具有西庐文化特质的学校文化。同时,站在文化的角度,用文化的力量,形成带有西庐文化烙印的学校精神――“仁和、笃修、敏悟”。其本质内涵为:“仁义至善、和谐共生;笃实好学、执着追求;慧然独悟、乐于开拓”。它不仅是学校课程的核心主张,更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内驱和价值追求。
  全校教师通过学习,进一步内化西庐文化课程理念。即“课程孕育仁和,课程倡导笃修,课程崇尚敏悟,课程促进发展。”我们倡导师生以仁爱之心,与人为善,构建和谐校园;勉励师生认真修养,不管从教还是从学都应专注、执着,修身、修德、修学;提醒师生学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淀学识,厚积薄发,锤炼思想灵动、具有睿智的教师,培养才思敏捷,有灵气、有悟性的新一代。这是教师参与课程规划的前提。
  (二)明确西庐文化课程目标
  基于西庐文化引领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共同的愿景,从而推动课程目标的实现。经过无数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头脑风暴,我们把课程目标确立为:构建学校西庐文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而西庐文化课程体系则主要包括西庐文化理念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西庐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西庐文化具体的艺术形式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以此满足不同学生全面和谐并富有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凸显“西庐文化”的特色品牌,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三)制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引导教师分工合作,对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出校本的、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方案,主要有:《“西庐文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西庐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特色化实施方案》、《“西庐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等。随后,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探讨,形成西庐文化校本课程纲要系列,如《麦秸工艺校本课程纲要》、《橘艺校本课程纲要》等等,让其成为西庐文化课程建设的指南。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实施方案,确保三级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校本化实施。这是教师课程规划力的体现。
  
  二、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整合力
  
  在市教育局“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的理念引领下,我校充分发挥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在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广泛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颇具太仓乡土特色的麦秸工艺校本课程,聘请“麦秸工艺创作第一人”史仁杰老师担任技术顾问。制订了《麦秸工艺校本课程纲要》,围绕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对纲要进行了多次审议,使麦秸工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趋规范化。通过年级段普及、兴趣组提高、创作班强化等形式让麦秸工艺这一校本课程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成为学校西庐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有力抓手。如今,麦秸工艺校本教材的编写、麦秸工艺陈列室内麦秸制作的流程图、制作步骤、材料及工具的展示、校本课程过程资料的呈现、师生麦秸工艺作品的展览,已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更可喜的是,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整合力的过程。
  
  三、适度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力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它反映了课程的教育本土化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又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如何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是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建构起来的。我们因地制宜,进行了西庐文化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包括西庐人文环境课程和西庐社团活动课程。
  人文环境课程的建构环节主要有三个:环境感悟――艺术化塑造西庐文化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等;情境化活动――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开展各种有主题的教育、教学或学习活动;环境创造与再创造――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发挥创造性,重构自己心中的人文环境,逐步深化西庐文化的内涵。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能力。
  社团活动课程主要分三个板块:主修板块课程――按低、中、高年级段分别是体现西庐文化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橘艺活动”、“翰墨活动”、“麦秸工艺”。兴趣板块课程――坚持与西庐文化相结合,以兴趣活动课为主阵地,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专业活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过开设“兴趣课程超市”,尽可能让教师乐其所长,让学生乐其所爱。竞技板块课程――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科技节、英语节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强化西庐文化精神,锤炼西庐品性,为学生提供发展才干、展示才华、实现自我的机遇和舞台。通过活动课程的多样化实施,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等能力。
  
  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力
  
  为学生发展而设计教学,这是教师的一项必要领导力。它既是教师根据学校、学生、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的能力,又是教师结合学校“仁和、笃修、敏悟”的课程主张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由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成主动的课程设计者,应该把学生的兴趣、能力、经验和需要考虑到课程设计中去,把满足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差异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处理好人与社会、自然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我们首先将学校构建西庐文化的愿景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倡导“敏悟型智慧教育”模式。敏悟型智慧教育是慧然独悟、乐于开拓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崇尚生本的教育;是彰显课程主张,追求有效的教育。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尝试设计“敏悟单”(包括课前敏学、课中敏学、课后敏学、学习感悟几个部分),结合学科特点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指导、评价等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渗透其中,让“敏悟单”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导学单,让“敏悟型智慧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切实提升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力。
  
  五、注重课程多元评价,提升教师课程评价力
  
  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校课程发展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坚持在评价标准上,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活动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坚持互动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在评价手段上坚持多样化,引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等综合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力和对自我(或他人)的教学评价力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对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评价。根据校本实际,首先在教师中进行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现状的调查评价,出台了《城厢四小教师课程领导力评价表》,构建起动态发展、科学有效的教师课程领导力评价体系,确立推动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评价观。如“课程开发”一栏下设三个具体评价指标: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能体现课程的宗旨,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对学生技能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课程目标明确,三维目标清晰,将西庐文化的课程主张渗透到实施目标之中;三是课程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内容能涵盖西庐文化的主题特性,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对照评价指标开展自评、互评,根据权重,打好等第。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整体评价,鼓励先进,分享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评价力。
  
   参考文献:
   [1]马�.解读课程领导力[J].上海教育.2007(18).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Teacher Curriculum Leadership
  
  LU Yan-ping
  (Chengxiang No. 4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o curriculum reform lies in teachers, whose curriculum leadership refers to the abilities of planning, integrating, developing, etc.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plann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Curriculum culture is the main pursuit of teacher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ourse culture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eacher's curriculum leadership, facilitate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heightened schooling levels as well.
  Key words: curriculum cultur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leadershi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