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生成之难,难在何处】酮体在何处生成
 

【生成之难,难在何处】酮体在何处生成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9:41 影响了:

  “生成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之外“生成”的、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而形成。生成和预设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可贵的教学资源。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这些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问题,往往是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思考的表现,是教学智慧火花的闪现。但是走进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缺乏“生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笔者以为,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教师对学生“生成问题”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
  例如“速度”这一节的教学,教材要求学生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中,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后形成速度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少教师认为速度这个知识点太简单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纸锥。事实上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能会生成许多问题:为什么要做成大小不同的纸锥?什么原因使大小纸锥下落的快慢不一样?为什么要使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虽然有些问题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关系不紧,但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如果从无问题到有问题,再到能发现新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表征,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
  二、长期以来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学习活动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一般是: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课堂上既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讨论,也没有鼓励学生质疑。实际上,在“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活动中,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会生成许多问题:为什么罐口会出现白雾?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冷却的易拉罐里面还有没有大气压等等。因此,我们要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我们也不能要求学生的思维与老师完全一致,而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大胆质疑。
  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学生无法生成问题
  有时候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列举的事例不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候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把握不准,过易的知识缺乏探索性,学生无需思考、探究就能回答,过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学生会认为高深莫测,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有时候不切实际拔高教学要求,使学生开展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无法生成问题。例如“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题的计算,对学生来说能力要求较高,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认识与理解搭建一架合适的梯子,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
  四、评价不当形成学生的畏惧心理,有问题不敢也不愿提出来
  有学生怕提出的问题不好而担心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不敢发问。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应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欢迎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对于那些高水平的生成问题,教师要给予大力的表扬,对于一些生成水平较低,甚至可能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尤其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进行鼓励,切忌讥笑与挖苦,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其提问的积极性。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提问质疑的热情。
  五、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没有能力生成新的问题
  2010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中一道试题就反映了这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图所示,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铅笔的两端下面,尽量使铅笔保持水平,向铅笔的中部移动手指(也可以用直尺做)。重复几次,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没有经过规范的训练,肯定无法完成。因为这一条仅仅通过观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亲自动手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铅笔在什么情况下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铅笔向左或向右移动是由什么决定的?其方向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与铅笔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与手指移动速度有什么关系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再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总是要面对各种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交互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前细化“预设”,课堂加强“互动”,鼓励质疑,关注生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行为和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人格成长。
  (林成国,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2240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