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劫后余生] 劫后余生的感悟
 

[劫后余生] 劫后余生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8:20 影响了:

  1943年12月15日,更新型的T-34/85被批准大批量生产,这种拥有3人大型炮塔及1门54.6倍口径85毫米加农炮的型号与此前的各型T-34/76相比,在火力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装甲防护与机动性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这款优秀的车型当年就生产了283辆,到1944年产量则猛增至11000辆。另一方面,虽然客观地说T-34/85的战斗力不及PzKpfw V,不过由于PzKpfw V的生产数量从来都是供不应求,所以1944年绝大部分德军装甲部队仍是以PzKpfw IV为主力,即便是经过改进的各种长身管型PzKpfw Iv(H/G),对付T-34/85也是力不从心。因而德军坦克手们非常希望能得到T-34/85。
  1944年,战场形势时过境迁,处于全面战略守势的德军已经不可能再像1941~1943年那样大批缴获苏军装备了。在被德国缴获的战利品中,T-34/76的比例远远超过T-34/85,因为,绝大多数T-34被缴获的时间是在1941~1943年中,这段时期德军在东线总体上是处于攻势,苏军在后撤中往往来不及对战损车辆进行回收,另外,在1940~1944年,各型T-34/76的生产数量达到了35 119辆,这个令人恐怖的数字一方面说明了苏联红军对其的依仗程度,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装备规模自然也使T-34/76被缴获的机率大增。而T-34/85从1943年末才开始生产,此时苏德双方的攻守形势已然发生了逆转,自然也使T-34/85落入敌手的机会不多。不过也有例外:1944年6月,第5SS“维京”(Wiking)装甲师在华沙附近的维斯瓦河(Vistula)前线缴获了5辆T-34/85,在喷涂德国标志后随即便投入了战斗;第252步兵师则在东普鲁士也俘获了5辆T-34/85并同样纳入麾下。另外,有资料称第7装甲师也使用了至少1辆被缴获的T-34/85。但总的来说,与T-34/76不同,落入德军手中的T-34/85数量极为有限。
  在大多数情况下,T-34/85一经缴获就要被上缴,用于后方陆军武器局装甲兵器研发部门的各种测试。1944年8月,陆军武器局第6处(Wa Pruf 6,负责管理战车设计与开发)就曾在里堡的造船厂里为一辆缴获的T-34/85换装了从损毁的“虎”I坦克上拆下的KwK36 L/56型88毫米坦克炮,而被搬到T-34/85上的其他“虎”I部件还包括火炮防盾、前大灯、指挥塔以及炮塔后部起配重作用的巨大方型储物箱。1944年末,这辆奇特的德国版T-34/88在第12装甲师的编制内参加了惨烈的库尔兰(Kurland)战役,在库尔兰港口城市利耶帕亚郊外的一次战术进攻行动中,该车在损毁前共击毁了8辆红军坦克。
  
  二战后期德军使用T-34的情况
  
  由于综合性能非常平衡,再加上结构简单耐用度高,更重要的是缴获数量巨大,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德军中的大多数T-34 747(r)及同系列的SU-85(r)、SU-100(r)和SU-122(r)等变型车一直服役到了战争的结束,德军甚至为T-34(r)专门编写了使用手册。而且,在德军中服役的T-34(r)备件来源从来就不是个棘手的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战场上落入德军手中数以千计的苏联坦克残骸,从这些残骸中获得的零件有效地支持了T-34(r)的运转。直到1944年末,退役和战场损坏的T-34(r)坦克的零件仍然被拆下作为T-34(r)、SU-85(r)、SU-100(r)和SU-122(r)的备用零件使用,车体则作为实验和打靶的目标。截止到1944年12月30日,东线德军共装备完好的T-34(r)29辆。事实上,从1941年末到1945年战争结束止,包括SU-85(r)、SU-100(r)和SU-122(r)等变形车在内德军中的T-34(r)总量一直保持在300辆左右,足足可整编成一个装甲师。
  鲜为人知的是,1944年末德军于东普鲁士组建了用于东线的“美洲豹”(Jaguar)装甲旅。这是一支与西线阿登战役中的第150装甲旅十分类似的部队,所不同的是由于作战对象不同,第150装甲旅装备的是缴获的英美盟军车辆,如M4坦克、MIO坦克歼击车或者是加以伪装改装的“黑豹”坦克,而“美洲豹”装甲旅则是清一色的苏制装备,包括33辆T-34/76、11辆T-34/85、4辆KV-1S以及5辆“斯大林”2。
  “美洲豹”装甲旅的主要任务是渗入苏联红军战线纵深干些偷鸡摸狗打冷枪的勾当。据称“美洲豹”装甲旅在波兰克拉科夫(Krakow)附近十分活跃,由于没有思想准备,苏联红军很是吃了几次大亏。维斯瓦一奥德河战役结束后,“美洲豹”装甲旅残部被编入南方集团军群撤退到匈牙利继续战斗。
  既便是到了风雨飘摇的1945年3月,德军中还有超过300辆T-34(r)在斯洛伐克和东普鲁士与苏军顽强作战,甚至此时穷途末路的大德意志装甲师也被迫接收了部分T-34(r)作为主战装备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于1945年仍为德军苦战的T-34(r)相当一部分属于第23装甲师,这是一个自1941起就装备T-34/76的老部队了,其编制内的第128装甲营主要战斗力由33辆T-34/76与SU-85构成。该营在1944年12月于罗马尼亚战场成功地击毁了超过120辆苏军坦克,被击毁苏军坦克中有一部分是美制M4,另有少数苏制T-70,此外还缴获了39辆T-34/76/85,阻滞红军的攻势达6天之久。
  事实上,德军对缴获T-34系列坦克的利用范围远要比人们想象中大得多,甚至残骸也不放过,可谓物尽其用:很多战损严重但底盘部分仍可使用的T-34/76被广泛用作炮兵牵引车或是装甲弹药运输车,即Munitionspanzer T-34(r))。最著名的一种T-34(r)变型车则是装备1门20毫米Flakvierling 38 4管高射炮(由4门L/115 20毫米高射炮并联而成)的FahrgestellT-34(r)自行高炮,它是由第653重坦克歼击营的前线修理厂就地将Flakvierling 38与T-34/76的底盘组合后制成的杰作。
  该车以几块战损半履带车上的装甲钢板焊接成了一个顶部敞开式简易炮塔,弹药也被储存在车体后部装具架的钢盒内,至于底盘的其余部分则保持不变。后来所有以T-34底盘改装的小口径自行高炮都被统称为Fahrgesteli T-34(r)。有意思的是,Fahrgestell T-34(r)与同样利用T-34坦克底盘改装而来的我国63式自行高炮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该自行高炮在我军一直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才退役。
  另外一些行动部分被击毁但上半部车体大致完好的T-34/76被作为装甲碉堡使用,或是将其炮塔装于装甲列车(Panzerzug)、铁路护卫列车(streckenschutzug)、 及装甲车头(Panzertriebwagen)之上(如著名的德军装甲列车“迈克尔”号)。还有资料称,1945年退守萨克森的德军部队还将“战场多面手”88毫米Flak 36高射炮搬上了一辆T-34底盘,制成了一辆奇特的坦克歼击车,直至在最后的战斗中被摧毁。
  
  罗马尼亚使用的苏军装甲车辆
  
  在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军的盟友罗马尼亚军队很快便发现自己缺少能够有效对抗苏联红军T-34或是KV-1的反坦克武器。一开始,罗马尼亚的法西斯统治者安东尼斯库元帅曾寄希望于德国人,然而面对“T-34危机”此时德国人自身的状况都是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去向罗马尼亚军队提供Pzkpfw IV/F2之类的装备,无奈之下,安东尼斯库元帅打算立足国内,希望国内工厂能为罗马尼亚军队生产一种性能与T-34相仿的坦克,不过罗马尼亚薄弱的工业基础再次打碎了这位独裁者的美好憧憬。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尼亚陆军中校康斯坦丁・吉乌拉提出了一个具有很高可行性的建议,利用缴获的苏制坦克/装甲车辆底盘改造出一种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以满足本国部队的前线需求(截止到1942年底,共有175辆缴获的苏制坦克/装甲车辆及154门苏制火炮在罗马尼亚陆军中服役)。建议一经提出,马上被到处寻找救命稻草的罗马尼亚统帅部采纳。1942年12月,23辆正在前线服役的T-60轻型坦克被抽调回后方准备接受改装。1943年1月12日,首辆经过改装的Tun Anticar De Afet 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在布加勒斯特的狮子座流星群工厂下线,该车实际上是在苏制T-60轻型坦克底盘上加装苏制F-22 76.2毫米加农炮改造而成,至于其防盾使用的装甲材料则取自BT系列坦克。1943年6月,第一批17辆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T-60自行反坦克炮被交付罗马尼亚陆军机械化训练中心以及第1坦克团进行评估测试。截止到1943年底,又有18辆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被生产出来,所有的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被罗马尼亚陆军第1、2坦克团平分。
  罗马尼亚陆军第1坦克团第61反坦克歼击连装备16辆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第2坦克团第62反坦克歼击连装备18辆,另有一辆留在了罗马尼亚陆军机械化训练中心。这些Tun Anticar pe Afet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后来参加了1944年2月~8月比萨拉比亚及摩尔达维亚前线的战斗,苏联红军则在1944年10月开始缴获了第一辆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T-60。当罗马尼亚倒向盟军阵营后,剩余的Tun AnticarDe Afet M0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又参加了匈牙利境内的对德战斗,并几乎全部损失于布达佩斯郊外。
  
  资料链接
  
  苏军装备过的最奇特的德制装甲车辆――SU一76I自行火炮
  SU-761自行火炮实际上是莫斯科第37工厂利用缴获的PzKpfw川坦克底盘加装S-1型76.2毫米加衣炮改装而来。S-1在F-34坦克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价格也相对低廉,更重要的是S-1采用了一种和F-34型完全不同的炮架,这使得S-1在无需额外基座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安装在PzKpfw川坦克底盘上,这使SU-761看起来非常简单,战斗室前部装甲厚55毫米,侧面厚25毫米,后部厚15毫米,最初战斗室顶部有一块用螺栓固定的装甲板,但在部队中多被自行拆除。苏军中服役的SU-761自行火炮经历了多次改进,从1943年5月起,几乎所有的SU-76I都开始装备有9-R电台,而在1943年7~8月间根据从库尔斯克战役中获得的经验,又开始在火炮的防盾前安装额外装甲护板。截止到1943年11月最后一批SU-76驶下生产线为止,莫斯科第37工厂一共生产了201辆SU-76I,其中包括20辆加装有PzKpfw Ⅲ坦克指挥塔的指挥型。实际上,SU-761的改装思路与德国方面同样是利用PzKpfw川坦克底盘改装而来的StuG川号突击炮如出一辙,二者的不谋而合,堪称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