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耐用消费品国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耐用消费品国外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9-04-04 03:59:02 影响了:

  【摘要】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和莫迪利安尼的相对收入假定、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米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消费理论,奠定了居民非耐用消费品研究的理论基础。由于数据来源和理论基础等两方面的现实资源的限制,国外早期的消费实证研究一直停留在非耐用消费品方面,但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连续性这种支出特点,耐用消费品并不具有,相反,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具有间断性和结块性,因此,需要专门研究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模型和解释。目前,主流经济学中研究微观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准模型是(S,s)模型。
  【关键词】耐用消费品 (S,s)模型
  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冲击,可以看出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层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部需求冲击的敏感度逐渐变强。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消费占GDP比重越高,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强。根据经验分析,需求每增加1个百分点,投资可以拉动GDP增长0.22个百分点,消费可以拉动GDP增长0.87个百分点。因此,在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下,为了降低我国经济对外需敏感度,稳定国内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由这些研究提出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应政策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思路,综合考虑,逐步提升我国居民消费。
  本研究选择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是基于一个重要宏观经济事实:在经济周期中,消费品的不稳定性是我们研究经济周期、制定宏观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因素;统计数据显示:耐用消费品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非耐用消费品,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周期波动时常常将耐用消费品支出波动作为先行指标。换言之,研究耐用消费品的不稳定性成为更贴近现实的本质,更具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耐用消费品消费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对耐用消费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年代的耐用消费品消费狂潮时期,之后随着福利制度改革等原因,耐用消费品消费逐渐趋于正常化,研究成果较少。
  国外对耐用消费品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生产者行为而忽略了消费者购买选择行为,1961年米勒运用投资理论对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消费支出最优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即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最优替代决策。Schmalensee和R.Parks(1974)、泰迪·苏(1975)相继将最优耐用消费品决策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认为耐用消费品耐用度由生产者决定,但耐用消费品最优置换时间是由消费者根据耐用消费品的贬值速度及维修花费等因素决定的。随后的80年代是耐用消费品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阶段,1982年曼昆发现耐用消费品购买过程的随机游走现象,而后在1985年在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可以暂时替代的假设框架下对耐用消费品进行研究,他认为真实利率的变动对耐用消费品购买影响显著。Blinder(1987)在耐用消费品可分的理论假设下,建立了耐用消费品购买理论,他们认为每个单独的家庭均会决定每种耐用消费品存货范围,即耐用消费品存货超出或低于存货范围时,消费者家庭就会做出相应的卖出或购进耐用消费品存货行为。Grossman and Laroque(1990)对(S,s)模型进行系统论证,此后Gaballero(1993)和Gabllero and Engel(1999)分别对(S,s)模型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完善,国外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Stone,Rowe (1957)将存量调整模型引入耐用消费品消费研究。主要思想:假设存在一个理想存量,其取决于收入、耐用消费品现期价格等因素,消费者则根据上期实际存量与现期理想存量的差额对现期存量进行调整。由于调整不是一次到位的,因此它是一个部分调整模型。但模型中描述的假设情况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实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不是每期进行调整,而是具有间断性和结块性的,并且调整速度也不可能是常数,因此,由于存量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解释现实现象,研究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学者进一步引入了其他领域的模型,即(S,s)模型。(S,s)模型最早是由Arrow,Harris,Marscha(1957)在最优存货策略一文中发表用于研究投资品存量调整的模型。Blinde(1987,1988)将(S,s)模型引入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分析,得到(S,s)模型中消费者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呈现不连续的锯齿状,并证明应用于非耐用消费品的持有收入假说,仍适用于耐用消费品消费研究。
  后经Grossman and Laroque(1990)对(S,s)模型进行系统论证证明,并在耐用消费品消费、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分析框架下,将(S,s)模型中耐用消费品具备的购买规则引入,得出与Blinde(1987,1988)类似的结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在考虑耐用消费品固定交易成本时,并非是连续的,即消费者需要由一个目标消费财富比,只有财富变化足够大时才对耐用消费品存量进行调整,即需要使用(S,s)策略。
  此后Gaballero(1993)和Gabllero and Engel(1999)分别对(S,s)模型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完善,他们证明,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如耐用消费品,若具有投资不可逆性和线性调整成本的特性时,购买决策符合(S,s)规则,即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现有存量与目标存量之比的对数,在其上下界内服从随即游走过程,只有碰触上下界时即会做出购买决策,将耐用消费品存量调整到目标存量值。
  曼昆(1982)在霍尔随即游动模型的基础上,将非耐用消费品的研究推广到耐用消费品研究,即耐用消费品时间序列模型。假设消费者只能从耐用消费品消费中获得效用,在预算约束线下,获得一生最大化期望效用时,只有现期耐用消费品存量有助于预测下期消费量,其他变量如收入等均无效。并证明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应该服从ARMA(1,1)过程。从结论来看,霍尔对非耐用消费品分析的结论是曼昆耐用消费品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结果的一个特例。
  Bernanke(1985)应用调整成本模型来解释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的特性:间断性和结块性。他认为耐用消费品存量的调整类似于企业的资本积累,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这种较大的调整成本引致耐用消费品调整滞后,导致耐用消费品购买的不连续性产生。这个结论与Blinde(1987,1988)对耐用消费品消费不连续性的解释类似,只是Blinde(1987,1988)将调整成本具体归到购买和搜集耐用消费品信息的交易成本项目下。
  参考文献:
  [1]Caballero , R. J..Consumption Puzzles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0(25).
  [2]Caballero,R.J..Durable Goods:An Explanation for Their Slow Adjust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