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9-04-29 03:56:53 影响了: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探求精神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启发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了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特别是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不断提高的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那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注重情感体验”。爱祖国,爱家乡是语文学习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学科中蕴藏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是,我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鲁迅的思想情感。文中“成群结队的”,“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宛如小姑娘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些反语形象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充满讽刺意味,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在作者与学生看日本战胜俄国片子,枪毙中国人时,受毒害的日本青年高呼“万岁”,麻木的中国人却酒醉似的喝彩,表现作者对同胞不觉悟的痛苦心情。作者决定弃医从文来拯救人们麻木的灵魂,表现了鲁迅的爱国情怀。学生被作者在那黑暗社会里寻求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感动而产生敬佩之情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反复诵读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后,让学生想象“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的每个画面,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情怀能够给与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仇恨,写下了《我爱这土地》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炽烈的爱国情感感染着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又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小弗朗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那么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启发教育学生爱国并不空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渗透探求精神教育
  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来源于人们不断的探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通过两个小孩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启发学生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学习《应有格物致之精神》一文时,学生恍然大悟,怎么样获取知识,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告诉我们:“格物致知”,“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正因为有了这种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科学家们才揭开了《落日的幻觉》的秘密。落日色彩绚丽,变化多端,这种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探索其产生幻觉的原因,无不让学生受到启发。只有不断探求,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止一个。而对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而言,不愿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来思考问题,讲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让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的精神,这样他们就不会放弃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
  三、渗透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正遭受破坏,环境保护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要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然而学校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责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观看今夕罗布泊的影像图片,圈画出文中描写今夕罗布泊景色的词句,然后启发学生:昔日如此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现在为什么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究其原因原来是我们人类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同样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青海湖湖水水位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有干涸之势。这些都是人类自食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频发的沙尘暴以及各地区地震、泥石流等频发的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启发学生:为了让人类今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及地震等灾害之苦,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那么,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好。
  四、渗透挫折教育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挫折是一所学校,它能教会人们学会生活。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都是在比较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对于他们来说,遇到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郁闷”,“无聊”“我要疯了”等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怎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