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抹灰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抹灰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发布时间:2019-06-11 10:54:20 影响了: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建筑施工改革与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混凝土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地震灾害不断发生的年代,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影响的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怎样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更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施工管理过程中实际情况,阐述了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产生原因,详细介绍通病害产生防止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防治措施
  1 管理上存在的通病
  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待通病的态度不够重视,施工观念粗放。管理上存在的通病,主要采取以下防止措施:制定实行材料准入制度,严格把关水泥的质量,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严格控制河砂的含水率,采用规定级配,颗粒均匀,符合技术指标的碎石;进场钢筋要检查其出厂质保单,并做取样实验,不同规格和等级的钢筋应分开堆放;集料堆放时,要防止串仓;根据要求和条件选择原材料,进行试配,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随时监控集料含水量,动态控制混凝土的级配变化。
  2 实体质量上存在的通病
  2.1 麻面
  麻面所表现出的病害现象是混凝土表面的局部区域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是钢筋没有外露。麻面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模板的湿润度不够或根本不湿润,将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吸走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模板表面粗糙或没有清理于净杂物,混凝土表面在拆模时易出现麻面;混凝土没有振捣,未排出气泡,这些气泡停在模板的表面就会形成麻点;涂刷模扳隔离剂时不均匀,导致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形成麻面。防治麻面出现的措施:(1)清理干净模板表面,尤其是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前,充分湿润模板,堵严模板缝隙,选用长效的模扳隔离剂,并且均匀涂刷,防止漏刷,混凝土振捣时,应进行,将气泡全部排出。(2)可不处理表面作粉刷的,应在无粉刷的表面的麻面部位充分浇水湿润,再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2 蜂窝
  蜂窝所表现出病害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这种病害现象产生的原因为:混凝土配合比没有调整好,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的比例计算不够准确导致石子多、砂浆少;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时也会导致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和易性较差;水泥浆从没有堵严的模板缝隙流失。防治蜂窝出现的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必须准确,均匀拌合,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适合;当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大于2m时,需设置串筒或溜槽,分层振捣,分层下料,不得漏振;将模板的缝隙严密堵塞;浇灌时,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防止“烂脖子”出现。(2)对于小蜂窝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于大蜂窝,可在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对于较深的蜂窝,可用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在用水泥压浆处理。
  2.3 孔洞
  出现孔洞的病害现象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出现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混凝上下料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被搁住,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一次性下料过多或过高或过厚,振捣力度不够而形成;杂物进入混凝土内导致其被卡住;混凝土砂浆分离但没有进行振捣。该病害的防治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 露筋
  病害现象则为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可能是由于:钢筋过密,石子卡在上面,导致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造成露筋;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露筋的防治措施(:1)浇灌时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钢筋密集时,应选用较小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对于表面漏筋,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深层漏筋应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 夹层和缝隙
  病害现象为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这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处理就灌筑混凝土;施工缝处杂物未清除干净;浇灌高度过大时未设串简、溜槽;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该病害的措施:(1)按要求处理施工缝;清理干净并洗净接缝处的杂物;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设串筒或溜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冲洗干净后,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2.6 缺棱掉角
  典型的现象就是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原因为: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防治缺棱掉角出现的措施:充分湿润木模板;拆模注意保护棱角;缺棱掉角,可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认真养护。
  2.7 表面不平整
  病害现象为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产生的原因:浇筑后,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这种现象的防治措施: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才 可 以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3 露筋现象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1 产生的原因
  (1)钢筋垫块漏放、少放或移位;(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4)混凝土离析、坍落度过小,或模板漏浆严重。
  3.2 预防措施
  (1)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固定好垫块,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和位移;(4)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下料,模板接缝要严密。
  3.3 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除,冲刷干净润湿,用比结构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并养护好。
  参考文献:
  [1]孙强.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9)
  [2]杨芳.谈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成因与防治[J]. 山西建筑. 2010(2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