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血缘与天性:血源性吸引
 

血缘与天性:血源性吸引

发布时间:2019-06-12 04:33:43 影响了:

  元曲剧作家李潜夫的《灰阑记》讲了一个大老婆和小老婆争孩子的故事,明明孩子为小老婆所生,法官却判给了大老婆。几经周折,闹到包公那里。当时又没有DNA检测手段,到底谁是孩子的生母?老包当庭把孩子放在一个用石灰画成的圆圈儿里,让一大一小两个女人拉,谁拉出来就归谁。结果大老婆一用力,把孩子抢到了手。不料老包立时翻脸道,你不顾死活,用力拉扯一个幼小孩子,一定不是孩子的生母!把孩子判给小老婆。关键在于,这孩子有巨额附加值——遗产,争孩子实际是争遗产。判得有理,血缘关系胜利了。
  数百年之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又写了一个《灰阑记》,是一个贵夫人和一个使女争孩子。法官照抄了包公的办法,当庭把孩子放进一个粉笔画的圈儿里,让两个女人用力拉,说好了谁把孩子拉到手就归谁,结果却把孩子判给了失败的一方。但是这次,这位法官的判决却错了,明明孩子为贵夫人所生,他把孩子判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使女,是天大的误判。但是,布莱希特的《灰阑记》更让人感动,因为,虽然孩子为贵夫人所生,但战乱中她抛弃了他,她的使女含辛茹苦抚养了孩子,战火平息之后,为遗产又要争孩子。法官是故意误判。布莱希特的《灰阑记》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是批判现实主义,有另一种含意,批判当时社会的“为富不仁”,批判人们为了财富泯灭了天性。
  布莱希特这一立意非常鲜明,开始他写的是一个短篇小说《奥格斯堡灰阑记》,其中孩子的亲生母亲是一个皮革厂主的夫人,后来又改写成话剧《高加索灰阑记》,生母由小工厂主夫人变为总督夫人。一直以来,人们赞同的也是这一“为富不仁”的批判主题。而事实上,布莱希特的成功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基础,那就是天性战胜血缘,而不仅仅是对弱者的同情。剧情有真实的社会基础,更能为人们所接受,这是作者所没有意识到的。
  总督夫人为什么不顾亲生儿子的死活用力去拉扯?原因就是她没有亲自抚养,没在一起共同生活,没有感情,血缘在这里苍白无力了。而使女则相反,她亲手把孩子养大,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首先,她有可能从一开始就爱上这个孩子,这就是出于人的天性,或者说是动物的天性。
  我一直对所谓“狼孩”的传说持怀疑态度,但最近看到一个电视画面,一只豹子捡到了一头幼狮,对这个仇敌的崽子它不是一口咬死吃掉,而是小心翼翼地叼起来,唯恐伤害了它,如果不是后来为残忍的鬣狗所抢走,也许它真的能抚养这只幼狮。我始信,所有动物对幼小的生命都有一种说不清的爱意,不管有无血缘关系。在后来的抚养过程中,使女对孩子的感情远胜过血缘关系。我们常说“血浓于水”,在这里,“水浓于血”了。
  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我发现,皇帝对亲生母亲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唯一有感情的女人是他的乳母。读《我的母亲杨沫》,我发现,马波对抚养他的姑母的感情远胜于对杨沬的感情。在我们身边,这类血缘败于天性的例子比比皆是。爱,是人的天性,并不决定于血缘关系。所以,没有血缘关系的使女爱孩子胜过生母贵夫人可信。
  《高加索灰阑记》生命力并不取决于它的主题而取决于它的真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