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一人可抵百万兵 [一人可顶十万兵]
 

一人可抵百万兵 [一人可顶十万兵]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6:24 影响了:

  有幸见到苏晓林先生是在四野司令员林彪元帅长女林晓霖女士主持的“纪念四野与二野四兵团解放中南五省”的招待会上。晓林先生不善饮酒以茶代之,我们谈得很投机,他讲了他父亲当年在东北作战的一些往事,言谈话语之间充满着对父亲缅怀敬仰之情
  有功不居
  我的父亲苏静中将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我小时候,他从不给我们讲过去的革命故事,更不提他有过什么功劳。父亲去世的前一年,在一次记者的采访中,他说战争年代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向林彪建议采取坑道近迫作业攻城的战术,被林彪采纳。
  其实,战争年代,父亲的贡献远不止这么一个建议!
  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边开路是很有功的。”当时,红一军团走在最前面,父亲任红一军团侦察科参谋,确实是在为整个长征的红军开路。突破腊子口后,毛主席亲自到一军团指挥部队北进,父亲每天早晨都要带上行军路线图向毛主席报告当天的行军路线。总参测绘局的同志看到聂帅的回忆录,打算写一篇题为《长征路上的开路人》的文章,希望父亲提供材料,父亲认为不妥,文章没有写成。整个长征途中,父亲绘制了数百张行军路线图,仅存的几张,至今仍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父亲虽然谨慎、寡言,却非常机警、聪明。1938年115师进军晋西的孝义地区,当时父亲在115师任侦察科科长,国民党军派了一名联络参谋及其随行人员前来做联络工作。而实际上是进行侦察、策反的特务活动。父亲负责与之联络并接待他。在接触过程中,父亲对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观察他们的行动和师机要科译电员的表现,发现了他们通过金钱引诱,收买了那个译电员并骗取密码本的严重問题。父亲果断、巧妙地收回了密码本。随后,父亲决定通过在与其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悄悄获取他们的密码线索。每当父亲装作无意地“透露”一些部队“情况”后,那个联络参谋便如获至宝,当天晚上就用电台把情报发出去,而父亲却在一旁装睡,在被子里偷偷将其发出的电码记录在本子上,经过大量“情况”内容与电码校对,我军有效地破译了国民党军的密码。
  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悬殊。我军装备奇缺,部队分散,通讯不畅,没有后方及群众支持。父亲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前总”情报处处长。100多人的情报处在父亲的精心组织领导下,工作卓有成效,掌握了大量敌军情报,为“前总”指挥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46年2月11日,敌89师226团和265团l营及师属山炮连、运输连孤军深入至秀水河子,远离其主力达3天以上路程。父亲仔细核实了这一情报,立即报告林彪,林彪当机立断,就近调集了7个团的兵力将其一举歼灭。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后,对国民党军作战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此后,情报处又以准确的情报保障了大洼战斗的胜利,歼敌87师4400余人。林彪对其秘书季宗权说过:“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有可靠的情报作后盾,林彪经常通过电台直接指挥到师、团一级。
  点睛之笔
  以上这些,父亲都是有功劳的,为什么他一概不提,却把一个建议看得如此重要呢?父亲去世后,我开始注意阅读一些有关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书。1948年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攻打锦州,而当林彪得知敌增兵葫芦岛,对攻锦构成威胁时,一度信心不足。林彪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锦州与锦西相距只有40公里,我军只能依据其间无险可守的塔山阻敌,塔山阵地实为坡地,正面宽达10公里,南面大小东山和影壁山均被敌军占领:东临渤海湾,易遭敌舰炮火攻击。当时敌锦西方面出动10个师增援锦州,蒋介石率军舰亲自指挥,加上敌机轰炸,是自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海陆空大战。林彪派了2个纵队、2个独立师、1个炮兵旅死守塔山,还不放心,又把1纵放在塔山与锦州之间做预备队,派父亲去塔山的4纵“督战”。战后,4纵的同志戏称父亲为“监军”。听父亲说,我军奔袭锦州,燃料只够单程使用,如果被迫撤离,我军积蓄两年多的重装备——重炮、坦克和装甲车就都要扔在锦州了。
  坑道近迫作业是2纵5师参谋长汪洋在攻打义县时提出来的。父亲与炮兵司令朱瑞亲自前往义县前沿,发现了这一攻城方法,与父亲走在一起的朱瑞不幸触雷牺牲。10月5日,父亲在义县以北的公路旁见到林彪、罗荣桓,马上作了汇报,10月7日,父亲又到林彪住处,再次详细汇报了坑道近迫作业攻城的具体经验。林彪极为重视,立即给攻城各纵、师发电,要求每师用2/3的兵力抢挖宽高各1.5米的交通沟至敌阵地五六十米处。部队借此大大减少了伤亡。敌守军司令范汉杰被俘后,十分感慨地说,一见到这么多交通沟,就感到守城无望了。
  进入东北后,父亲就在四野司令部工作。60年代初,罗荣桓元帅委托父亲组织一个班子编写四野战史,父亲为此付出了很大心血。1994年,陈云提议父亲担任《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副组长,1997年,战史定稿时因对四野战史的编写持不同意见,父亲辞去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职务,因便血住进解放军309医院,此时癌扩散巳遍布父亲的胃、肝和腹腔,一个多月后,父亲病逝于309医院,终年87岁。
  北平和平解放前,父亲只身潜入北平,代表我军与傅作义的代表邓宝珊共同起草签订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父亲与邓宝珊入城前,林彪交给邓一封以林、罗的名义(其实是毛泽东亲自写的1致傅作义的信,邓看信后感到非常意外,表示此信措辞过于严厉,恐怕傅作义不能接受。父亲马上向林、罗汇报了此事,林彪表示,暂不给傅作义看也可以。协议登报前,父亲奉命出城向“总前委”汇报工作,一进门,罗荣桓便面带笑容地問:“那封信交给博作文看了没有?”父亲答:“不清楚。”聂荣臻接着说:“你今天还要回去,問一問邓宝珊,若还未交给傅作义,你要催促他在今明两天让傅作义看到那封信:”首长这么重视这封信,很可能是毛泽东查問了此事。傍晚,父亲回城找邓問及那封信。邓困惑不答。于是父亲便与邓宝珊一起驱车去见傅作义。乘父亲与傅谈话时,邓宝珊把信交给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傅冬菊看信后也未敢交给其父。傅作义是个很有尊严的军人,父亲也担心他看了信会发生变故,直到会见结束,都未向傅作义提到有这么一封信,事后也未再催問邓宝珊。眼看北平和平解放就要大功告成,父亲确实不希望傅作义真的看到那封信,可上面的指示又不能不执行,只好变通一下,走个过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