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老板跑了我们该问谁要工资 你的工资跑过CPI了吗?
 

老板跑了我们该问谁要工资 你的工资跑过CPI了吗?

发布时间:2019-01-01 07:40:56 影响了:

  最近一年来,CPI(消费价格指数)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一路狂奔上涨,令政府和经济学家都目瞪口呆。其中,主副食品价格上涨最令人生疑,从开始阶段猪肉“一枝独秀”地上涨。到后来几乎所有食品价格都在涨,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推动疯狂的价格呢?而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民以食为天”的阶段,主副食品价格的上涨,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通胀最直接的痛苦感受。涨价是如何开始的:都是猪肉惹的祸?
  CPI并不把房价计入其中,所以大家看到的涨价是从猪肉开始的。有人说,房子涨价不要紧,可以不买;医药涨价不要紧,不总生病;但猪肉涨就是真的涨了,因为你不能不吃啊……
  应该说,猪肉价格上涨,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粮食价格的上升,二是其他非经济因素。首先,猪肉价格上涨起初是被粮食价格上涨所引动。粮食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饲料价格,粮食价格变动一段时间之后猪肉价格也会发生变动。归根结底,是粮食供求出现了问题。
  但是,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此前不久,农业部的公告还提到,2007年粮食产量将超过万亿斤,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那么食品价格上涨,显然不是来自于供给因素。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程度高,也不应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太大影响,同时偏紧的货币政策这几年也没有改变,因此唯一可解释的,就是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与富人相比,穷人对食品的消费倾向比较高,也就是说穷人收入增加后,会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食品。近几年,在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之后,对低收入者的倾斜力度事实上开始增大,这间接提高了穷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扩大食品消费需求,引发价格上涨。这样,物价持续上涨的萌芽就从食品开始,蔓延到所有消费品,这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第一次冲击。然而,食品需求增加,理论上只要供给增加的话,就会使食品价格慢慢恢复平稳。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特殊性,短期内供给显然不会有较大改变,这就使得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在当前全球都处于粮价上涨周期的情况下,我国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彻底放弃粮食“供不应求”的自豪感,着力增加粮食和食品供给,从源头上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政府可以施加影响的。主要是运用财税政策对症下药。包括:一是在城市化不断侵蚀耕地的情况下,保护耕地的意义需要再次被重视,对此,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包括耕地占用税在内的相关税收工具,提高占用耕地的税收成本。同时。对耕地的侵占,最终归因于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冲动。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促进省以下分税制的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与事权相应的财税支持。二是为了增加粮食供给,还应继续增加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如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各类农业补贴等。都是为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三是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粮食出口,防止粮价上涨风险向国内传递。2007年12月,众多粮食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正是为了稳定粮价上涨的预期,增加国内粮食供给。类似的措施,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应坚持应用。
  此外。作为非经济因素,可以看到2007年的猪蓝耳病疫情增大了农民养猪风险,农民养猪意愿锐减。家畜疫病对农户威胁很大。笔者在调查中见过遭受家畜疫病打击全村沦为贫困村的不幸事例。农户抵御疫病风险能力很弱,在饲养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躲避,缩小养猪规模,使猪肉供给的紧张状况雪上加霜。而东莞等地闹得沸沸扬扬的“禁止养猪”事件,背后反映了许多地方政府重视面子工程而忽视“菜篮子”的思路,也在客观上减少了猪肉供给。
  总之,这样看来,猪肉上涨的根源应该还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而粮食价格上涨的背后,则是更复杂的供求因素作用结果。进一步看,在CPI上涨的背后,除了粮食价格的作用,更隐含了其他深层因素。所以,猪肉价格上涨只是整体物价上涨中的一个环节,只是因为最早出现涨价,并与普通百姓生活非常密切,所以成为“众矢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有人说这次是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有的东西在涨,有的东西在跌,所以并不严重,真的是这样吗?
  应该说,并不能把中国的通胀简单归结为结构性通胀。因为所有的通胀发生时,都不会出现所有商品价格一起上涨的情况,总是有先有后。西方国家谈到结构通胀时。主要是指很少一部分商品出现的价格持续上涨。
  然而。从2007年11月以来的CPI数据可以看到,CPI持续呈现几方面与先前相似的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11月居民消费价格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4%;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消费品价格上涨8.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此外,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一是CPI涨幅创了1996年以来的新高。二是月环比增速加快。9月CPI环比下降0.3%,10月环比上升0.3%,而11月则环比上涨了0.7%。三是继10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大幅反弹后,11月PPI同比上涨4.6%,创出两年来的新高。未来向CPI的传导压力进一步增大。
  由此可见,当前物价走势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全面通胀迹象,这是由于结构性通胀、隐性通胀和输入型通胀共同转化的结果。
  第一,所谓结构性通胀。通俗地说就是有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有的则比较平稳甚至下降。结构性通胀的存在,是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与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相应的。在经济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总是有过冷部门和过热部门,过冷部门的典型代表是农业生产部门,过热部门则包括钢铁化工等生产部门。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资本会更多涌入过热部门,进而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而过冷部门则只能靠倒逼吸收更多的新增货币来满足需求,产品也会供不应求。进而过冷部门就会首先出现产品价格上涨乃至通胀。当宏观调控紧缩力度不断加大时,对本来就实际处于紧缩性环境下的过冷部门就会加剧短缺下的物价上升,而过热部门本就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面对紧缩其产品价格也不会下降更多,但由于预期未来利率的持续上升,可能会把未来的投资提前进行来降低资金成本,进而增加了生产要素需求,促使价格上涨从生产向消费传递。这样。当前的结构性通胀,已在某种程度上向全面通胀转化。
  第二,所谓隐性通胀,则是由于市场机制扭曲而一直未释放出来的通胀,主要是资源、劳动力要素价格过低所隐蔽的通胀压力。现在,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开始加快,公用事业改革也不断加速,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构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其次,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再者,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市场结构的原因,近三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成本压力。这几方面,使得原来隐藏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胀。   第三,所谓输入型通胀,则是指外部通胀向国内的转移。在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可以滥发,因此可以向剩余世界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长期以来,由于有廉价要素资源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我们事实上在贴补外国投资者以及消费者。以压制国内的通胀压力。这是为吸收全球的通胀压力作贡献。
  正是在上述三类通胀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走向全面通胀的危险越来越大。之所以官方与民众对通胀感受有所差距,首先是由于CPI难以反映经济的全貌,如果用GDP平减指数来看,目前通胀水平已经远超出国际标准。况且现有统计难以反映金融和非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如果都考虑进去,通胀压力确实超出想象。
  
  哪些职业的工资跑得过CPI?
  
  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社会蓝皮书》,透露了一个让人担忧的趋势:职TI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均出现下降。数据显示,1990~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低到41.4%,降低了1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营业盈余(或称“资本回报和资本利润”)。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所以,可以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现在,人们开始担心是否会产生“利润侵蚀工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非国有企业员工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国有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等体制外的员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到2006年达21,001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比同期GDP增幅高2.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多数公众都觉得工资增长严重落后于经济增长呢?这有两个原因:收入分配差距和物价上涨。
  一方面,在职II资总体增长的情况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正逐步扩大。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工资快速增长会直接拉高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增长的统计数字,从而有可能掩盖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甚至有的职工工资水平相对下降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目前已经高达6.9%,增加了职工家庭的消费支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增长的效果,有可能造成低收入职工对工资增长的感觉不明显,工资涨了,但相应消费支出也增长了。
  如此看来,在物价指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哪些行业和职业能够跑赢CPI。成为收入分配中的幸运者呢?在此,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其一,垄断行业作为占据转轨优势的“幸运行业”,自然能够获得超过CPI的收入增长。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我国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增加到4.88倍。扩大了两倍多。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绝对差距也由2000年的8436元扩大到2005年的32,249元。而垄断行业是收入最高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垄断行业工资畸高已经成了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新的一项统计证实,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准,已超过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0%。
  许多统计认为,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邮政、自来水供应等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也就是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电讯、银行、石化、电力、烟草等行业是少数几家国有集团公司来控制整个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行业。第三种如汽车等行业,企业数量还没有达到非常大,相互之间的竞争还不充分,属于垄断竞争行业。判断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高还是不高,一是看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或利润水平,目前我国垄断行业的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从这些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来判断,近年来年职工收入水平居前的是金融保险、电力、电讯、交通运输等。这些行业职工收入水平比全国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要高出30%左右。
  其二,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员。这几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加速、银行改革加快,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股市的火爆也带来了证券业的繁荣,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员自然从中获益匪浅,基本上其工资也能够跑赢CPI。
  有资料表明,外资投资银行的工资水平远远在金融业中领先,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全球投资银行等海外第一流投资银行,它们都在中国设有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投资银行在中国招聘的毕业生,有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不同的工作地点,其中以东京工资最高,中国大陆工资较低。例如,某家外资银行在北京的员工年收入为25万元(年终分红另算),这个工资水平也令众多行业职工眼热。此外。据统计,证券业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约在5万元左右。其中投资、基金项目经理、高级理财顾问等高端职位薪酬较高,最高可达年薪百万元。高级咨询师年收入则能达到15~50万元。
  其三,国家公务员。作为旱涝保收的职业,公务员的工资似乎也能跑赢CPI,但是由于全国各地政府财力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
  总的来看,这几年公务员工资增长较快。按照《公务员法》中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相关规定,近年来公务员收入获得较大幅度提高。比照公务员工资标准,一些企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不少。2007年公务员工资晋升条例出台,公务员工资和津贴几乎同时上涨。
  尽管从工资收入上看,中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地区差距较大。同资历、同职务、同级别的干部,不同地区收入相差几倍,没有体现同工同酬。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公务人员不仅工作条件艰苦,而且收入水平低,不利于调动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基层政府工作。二是基本工资之外存在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津贴,计算过于复杂,导致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甚大,不仅扰乱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而且容易孳生腐败,有损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
  由此看来,对于某些贫穷地方的公务员来说,工资也不一定能跑过CPI。而由于很多公务员往往有“灰色收入”,也难以得知他们的真实工资是否跑过了CPI。
  其四。职业经理人作为“白领新宠”,其工资跑赢CPI是理所当然的。由于企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加上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的兴起,使得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群体。
  美世调查的数据表明,2006年通胀率为1.5%,办公室行业工资涨幅为8%,制造业工资涨幅为7.8%。作为高级白领的中高层职员及经理人,工资增长自然不会低,德国埃德瓦机械设备公司负责人理华尔先生表示,2000年前,公司在华雇用一名有经验的经理人,月薪为5000元左右。而如今,这个价格已经涨到最低1.5万元,而且还需有年薪的40%作为奖金。
  事实上,在民营、外资、中外合资、国企四类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薪酬水平最高,其总裁、总经理年薪在27万 元左右。国企的薪酬水平在四类企业中最低。其总经理的年薪不到15万元。
  太和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金融、高科技、公关等领域成为亮点行业。尤其公关行业,经理层的年度总薪酬已高出传统行业近一倍,可达40~50万元,其中职位年薪TOP3为客户业务总监60万元、财务总监40-50万元、人力资源总监35~40万元。
  其五。IT圈等高科技人才处于越来越“吃香”的状态,其工资跑赢CPI的潜力巨大。共有超过3000名IT从业人员参与调查的《2007年IT薪资调查白皮书》显示,IT管理人员2007年的基本月薪平均为每月7123元,较2006年的每月7004元上涨了1.7个百分点;2007年的预期奖金和其他现金收入相比2006年有了明显增加,从每月6438元增加到了每月7323元,每月平均总收入较2006年预期增长了7.5%。并且根据多家咨询公司的研究,2007年IT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薪酬涨幅将在8%左右。
  其六,某些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渐走向专业分工。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对某些“物以稀为贵”的职业,更是获得较高的工资增长空间,跑赢CPI不在话下。事实上,在专业化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学历对工资的作用相对开始弱化,只要是专业性强的职业,不论“白领”还是“蓝领”,都逐渐成为“金饭碗”。
  中华英才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专以下的技工类人才薪酬上涨幅度最大,达到13.97%,而拥有硕士、MBA等学历的人才薪酬却走出了下跌行情。2007年上半年,MBA的平均年度总薪酬为165,909元,略高于博士的164,188元;硕士(不合MBA)的年薪达到了122,552元,与同为硕士学历的MBA相比,总体年度薪酬水平要低一些;本科目前的薪酬水平为70,964元,只有硕士(不含MBA)的57.91%;大专为40,102元,只能达到本科的56.51%;大专以下则更低,其21,567元的总体年度薪酬仅是大专的53.78%。
  但从各学历薪酬的上涨率来看,各学历薪酬均在上涨,只有硕士学历薪酬在下降。具体是:大专以下薪酬上涨13.79%、大专上涨6.15%、本科上涨1.63%、博士上涨8.22%,而MBA下降了3.56%、不含MBA的硕士下降7.07%。
  再比如,据预测,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而目前仅有百余名精算师。精算师已成为保险行业的紧缺人才。初级精算师的起步月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有几年工作经验后,薪酬可升至万元左右。精算师往往是集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投资学家于一身的高级人才,要具有高超的分析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在公司的产品定价、财务精算等方面,精算师常常比总经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此外,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物流人才缺口达到60万,其中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熟悉国际惯例且有扎实英语能力的物流经营型人才尤为紧缺。目前,物流师入行月薪大致在2000-4000元左右,拥有一定经验后,月薪能达到5000-9000元的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