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解释预测与调控 [关于歌唱心理学的调控]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解释预测与调控 [关于歌唱心理学的调控]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9:11 影响了:

   [摘要]歌唱的心理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纬度的系统运动,根据心理学中对于心理调节的分类论述,关于歌唱的心理调控的探索包括感觉心理调控,记忆心理调控、情感心理调控、意志心理调控、表演心理调控以及合理的心理休眠方面的调控,本文对其中的感觉心理调控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歌唱 心理调控 感觉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从并为之倾倒,它把旋律与语言有机的结合,能够最直接的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也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它有别于器乐表演的最大特征是以人体自身为乐器,正因为他的乐器是自身的声带,所以不可以象其它乐器一样任意选择,对于乐器的把握就需要表演者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来控制歌唱生理器官机能的活动。歌唱的心理调控是:贯穿于歌唱过程之中的,它支配着歌唱者的整体歌唱状态即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上层建筑,那么对于歌唱心理调控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众所周知,人的心理世界是变幻无穷的,对于歌唱者来说,同一作品,不同的演唱者对于什品的心理感受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是不是对于歌唱心里调控的研究就没有共性可谈了呢?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声乐作品《那就是我》,作品所要表达的是身在他乡的游子借物寄情的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怀,所有演唱这首作品的歌者通过对旋律与歌词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从而向观众传达,但是,也正是演唱者在心理唤起这种情感之后,通过作为个体的不同心理,控制不同的表情、表演、动作、声音色彩、声音力度、歌唱速度等因素所传递给观众的不一样的艺术情感形象,由此不难看出,歌唱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但并不是无序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纬度的系统。
  其中歌唱的感觉心理调控是十分关键的。歌唱首先是对于音乐的感知,而后把反映到个体心理的映像通过个体的声音传达出来,就是说感觉是构成认知和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心理学的研究同样认为感觉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事物的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并且必须是第一步,也就是感性认识,所以,歌唱的感觉是所有心理过程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而后形成的歌唱的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就提出了感觉启发示教学法,就是把抽象的声音通过比喻、假设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动作和感觉,使声音的调控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如对于紧而虚、气息浅、喉头不稳定,吐字刁二统一的声音问题,就可以采用“支点”感觉启发式教学,假设支点在中山装第2个扣子处,感觉声带和嘴巴就K在那里,将所有的字和声音都放在那里唱,因为假设的支点比实际喉头位置低,这样就可以使喉头位置降低,喉头相对稳定,喉咙也会打开,声带的负荷也相对减轻,气息也就稳定在支点之下得到放松和深呼吸的状态,由于所有字都在一个支点转换,又可以使歌唱中的吐字在科学唱法上统一起来,从而建立正确的统一的平衡的演唱状态,也就是说把获得正确声音效果的状态比喻、假设为准确的、统一的、容易掌握的具体感觉动作,达到用具体的感觉动作控制正确的歌唱状态。
  
  一、音色感觉的调控
  
  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最科学的音色是混合声音色,就是把的先天的真声与科学训练后的假声有机的结合在―起,使他既有真声的明亮、结实,又有假声的通畅和圆润,运用到声乐作品中,就需要及时的调整混合声中真假声的比例,从而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音色是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手段之一。
  音色是内心感受最直接的感受任何细微的内心感受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演唱中生理器官的运动,用不同的内心感受来调整声音的色彩是至关重要的,以董华演唱的陕北民歌《兰花花》为例,作品讲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陕北女孩子兰花花被迫与情哥哥分开,嫁给了周家财主,而后又从周家偷跑出来,见到情哥哥后又双双殉情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歌曲开始,她就用清新柔美的音色突出了兰花花的形象;在全曲的最后一段“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呦,有说不完的话”,把整个情绪推向高潮,尤其是见到情哥哥们以后的“说”字,她运用了独特的音色把兰花花所有的悲愤、委屈、无奈、反抗与对情哥哥的无限深情都通过这一个“说”字表达出来,使得兰花的形象深深刻在观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二、节奏感觉的调控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存在于“运动”之中,时光在流逝,情感在流动,心里在驿动,音乐也在律动,如果把音乐幻化为生命的话,那么节奏就是生命存在的骨架,它反映音乐进行的长短疾徐、顿挫收放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序变化,歌唱者通过对歌词内容和旋律的体验,把人物的心理节奏和情感表达的节奏同歌词的字、音、韵和乐音的长短时值、速度、基本节奏型等和谱的统―,把曲谱变成流动、鲜活的、感人的音乐。
  清代徐大椿在《乐垧传声》中提出“凡喝底板之曲,必音节悠长,声调宏放,气缓辞舒,方称合度,又必于转接出落之间,自生顿挫;无节之节,处处音节;无板之处,胜于有板,如鹤鸣九皋,干云直上:又如天际风筝,宫商自协,方为能品”,这里道出掌握节奏要由自己心理控制,才可以有节制而自由,有板而不为板所限制,有章法之中无章法,无章法之中有章法。
  
  三、呼吸感觉的调控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是不同于生活中的生理呼吸的,它随着乐句的长短,情绪的变化变换运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的呼吸,要想保证歌唱中充足的气息支持,首先,就是要进行深呼吸,把腔体打开,怎样才可以说是深呼吸呢?如果从生理方面解释吸气与呼气肌肉群的运动,也许会有许多人做不好,可是生活当中的打哈欠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打哈欠与深呼吸的状态是一致的,所以就把生活中的感觉用到演唱状态中,简单易学,如果还是做不好,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感觉把气吸到脚后跟就不怕吸不深了;其次,是气息支持,也就是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构成对抗,产生压力,把气用的均匀而有控制来支持歌唱,一般来说,在演唱高音和音量加大的时候,对抗的密度要求越大越强,这时候通过强调“叹”着唱或者“吸”着唱继续加强吸足气状态的保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气息支持了;再有,有些人在歌唱起音的时候容易保持不住吸气的状态,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漏气”起音,把关闭的腔体重新打开,为歌唱提供好的动力支持。
  
  四、共鸣感觉的调控
  
  歌唱的乐器从狭义上说就是声带,从广义上是指演唱者整个身体,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单薄,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身体共鸣的扩大和美化音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混合声,共鸣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歌者的音色,人的共鸣腔体共分为头腔、胸腔、腹腔共鸣,我们知道空间越大,所获得的共鸣就越好,同理,歌唱的最好共鸣状态就是最大限度的打开共鸣腔体,用感觉来调控,从整体上,就是把腔体感觉为一个歌唱的通道,打开共鸣腔体,就是把这个通道无限的加宽、延长;从打开局部的头腔、胸腔、腹腔来看,就是简单的几个字“上哼、中吸、下叹、外笑里哭”。“上哼”就是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头腔;“中吸”就是用深呼吸的感觉打开胸腔;“下叹”就是以叹气的感觉打开腹腔;“外笑里哭”的状态是针对头腔共鸣而言的;“外笑”就是用微笑的口型感觉来保证高位置的演唱;“里哭”,顾名思义,就是用大哭的感觉支配打开头腔,它与“U”通道的上通道和后通道上的支点是一种感觉,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五、整体系统的调控
  
  综上所述,歌唱音色、节奏、呼吸、共鸣等感觉的心理调控,归根到底是一个完整的歌唱系统的调整,它们是同时进行、同时发生、相互调整、相互制约的,所以,在对于歌唱系统进行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完整性,歌唱的训练是打破原始,自然状态的同时不要破坏心理感觉的平衡。例如,对音色的训练,必须在保证基音――声音的基本色彩不变的前提之下,再去开辟混合声,而不是训练假声之后,再衔接基音,此时的基音已经是改变的,不自然的了;对于节奏的感觉训练也是如此,在原有的音乐心理节奏中调整,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把固定的节奏模式套在原有的节奏感觉中,使心理调整失衡。所以,只有注意完整系统的调整,才可以获得科学自然的歌唱状态。
  
  参考文献:�
  [1]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民族音乐文论选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马秋华.声乐演唱艺术与思维.中国音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