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7:36 影响了:

  [摘要]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生物学课程。本文结合幼师学生应具备的生物科学方法与能力素养,谈谈幼师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 幼师 生物 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求对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幼师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学生今后适应从事幼儿科学教育、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生物科学知识。包含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与人类现代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基础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知识,还有生物学术语、生物学方法论,生物科学史以及与生物知识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等。
  
  一、幼师学生应具备的生物科学方法与能力素养
  
  根据现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生物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科学素养的内涵,笔者认为,在幼师生物教学中培养以下几种能力对幼师的发展尤为重要:
  1.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观念不断涌现,幼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有所学知识不够用的感觉。所以,幼师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前学生预习环节,提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序言中创设自学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指导自学,让学生知道怎样阅读、写读书笔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
  2.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许多科学家都是非常重视观察法的,达尔文曾这样说:“只是在察觉那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现行幼师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也保证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需要,安排了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以及相关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教材编写的思想,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3.提问能力。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接受式生物教学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
  4.应用能力。作为一位幼儿科学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解答幼儿对生命现象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设计自然角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引导学生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5.实践能力。幼儿科学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学习,这对幼儿教师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是验证和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发展科学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师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1.更新幼儿教师生物教学的观念。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的转轨必须切实做到:从以生物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培养;由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生物教学真正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服务;由“模型化”教学目标转向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由传统的单一的“社会指向价值观”或“功利性价值观”转向以“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价值相统一”双重教学价值观,这种新的教学价值观的确立,意味着在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亦承认教育在满足个人丰富的精神需要和完善个人独立个性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内在塑造力,承认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从基础知识出发,奠定学生良好的生物结构基础。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知识、灵活运用生物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由这些基础知识构成的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反映基础知识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广泛迁移性和适用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基础知识发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多侧面、多角度地理解学习基础知识的意义,并把基础知识放在基本结构的网络中进行教学,尽可能地挖掘相关知识的内涵以及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3.对学生整体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研究自然界的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交叉纵横、相互沟通。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打破因分科教学而造成的思想上的禁锢,能用系统的观念去看待、分析和研究世界;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4.鼓励学生自觉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深,记忆牢,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和谐地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都很有帮助。
  5.加强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和研究。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生物史是生物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生物科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1)生物科学史教育是生物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的桥梁;(2)生物科学史教育可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3)生物史教育可暴露科学家探索过程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4)生物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价值观的良好素材;(5)生物科学史教育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6.开放生物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试验。课堂实验课有既定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为完成实验任务思想较紧张,这无疑会影响实验的效果,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开放生物实验室,课外实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放松思想,做起实验有条不紊,深思熟虑,充分想象,实验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7.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开展生物教学技能活动。幼师生掌握一定的生物技能,不仅是上好幼师生物课的需要,也是今后从事幼儿科学教学的需要,但是许多生物技能只靠课堂培养不成,必须借助课外活动方能练就。例如,幼儿园自然角要求学生能制作植物叶标本和昆虫标本,对此,在幼师生物学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采集制作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实践,使学生从中掌握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另外,制作生物教具和绘制生物图是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基本功,所以,也应把它列为幼师生物课外技能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郑庭海.幼师生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侯爱华.浅谈幼师生物课堂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J\].大学时代(B版),2006,(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