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析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_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大学生考证热
 

浅析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_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大学生考证热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6:00 影响了: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考证热风靡各大高校,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对此,高校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必须从多方面去重视、引导,使在校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热”。
  【关键词】考证 大学生 引导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考证”之风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并不断升温,时至今日,“考证热”持续不退,并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大学生增加就业筹码的想法、做法予以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应当对其“考证热”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
  
  一、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
  
  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已在九十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考证热”,至今热度不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为考取各种资格证而奔波的行列。参加的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的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随着社会催生的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和我国职业就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证书的种类和范围也有不断增加、丰富的趋势。如前所述,大学生热考的证书主要分四类:通用型证书、英语能力证书、IT能力证书、职业资格类证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考证”率已达到68.7%,而在暂时没“考证”的大学生中,也有76.23%的人有考证的意向,各种证书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已经不是拿与不拿的问题,而是拿多与拿少的问题。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分析
  
  1.国家政策因素
  从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例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规模巨大,就是因为这两种等级考试被列为大学生的“必考证”,甚至与学历学位挂钩。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八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
  
  2.社会因素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用人单位总是希望大学毕业生除了应具有相关的学历文凭,还要进一步考察其是否具有“多功能的附加值”,即是否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用人单位倾向于录用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以降低录用风险,节约培训成本。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这种青睐可以看作是大学生积极考取证书的直接原因。
  
  3.学校因素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学校教育还简单地停留在仅仅完成教学任务上,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体制创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导致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而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人们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竞争。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社会的需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往往会选择通过“考证”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也使得在校大学生不得不加入考证大军。
  
  4.大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历文凭在找工作时越来越缺少竞争力,而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则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通过考取各种证书来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是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合理考证的教育与引导
  
  1.引导大学生明确考证目的
  明确考证目的是合理考证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了解自己的爱好特点、性格气质;考虑将来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参加与考证目的相关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这样在考证过程中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发挥长处,克服短处,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获得相应的从业能力和资质。
  
  2.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基础课程学习与考证之间的关系
  
  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而考证仅仅处于辅助地位,起辅助作用。高校应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考证内容。首先引导学生考虑选择那些同自己专业比较接近的考证内容,因为只有当两者相得益彰时才能既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实际生产的需要。通过知识的整体关联性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考证的内容,将考证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引导大学生充分考虑个人职业规划
  大学生应在充分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做好个人职业规划,这是影响职业方向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大学生在八大学后就读于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浓厚的兴趣,更有一些大学生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改变初衷。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领域和行业工作。不管是坚守当初的专业选择,还是后来改换新专业领域,高校应引导学生一定要以自己的职业发展为前提,有意识有计划的参与考证,应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证书的适用领域,分析某种证书对个人发展与就业的作用;帮助学生认清考证与个人专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及增长才干等之问的关系。
  
  4.引导大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具体情况
  个人具体情况包括个人的财力、时间精力、能力等。考证是个投入产出的问题,所以要考虑关于在考证方面的教育投资在将来能否得到回报。在做出考证的决策时是否属于理性选择行为,是否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利益。高校应提醒大学生在参加考证前,要充分估量自己的实力、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如果有些考证需要的知识贮备和能力水平是自己现阶段所远远达不到的,就不要莽撞地去参加这种认证考试。
  
  5.引导大学生主动争取适当的心理疏导
  “考证”行为中体现的许多问题其实都与大学生对压力的应对不良有关,这些压力有就业压力、群体压力、内在压力等。其中就业压力是最突出,它不仅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考证”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群体,形成群体压力作用于个体行为;群体压力是大多数学生的考证行为对个体形成的一种心理压力,它在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反应中形成,影响个体的考证行为;内在压力多源于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等。面对较大压力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在面对问题不能理智地思考、推理,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可见,理智地面对压力对减少“考证”行为中的偏差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或使其能理智地面对压力是纠正大学生“考证”行为偏差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在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相关服务的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在遇到压力时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6.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问题
  引导大学生尽快走出“考证”误区,不能认为证书越多越好,不能认为证书等级越高越好,要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不能盲目跟从,更不能因为“考证”而耽误专业学习。同时提醒大学生慎重对待社会上的“考证”服务现象,有分析、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培训。避免上当受骗,以免造成时间、精力、财力的损失。
  
  7.引导大学生考证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资格证书固然重要,但能力才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现在,用人单位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在考证培训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起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意识,应以提升能力为终极目标,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本科生“考证热”现象的产生与其他任何一种现象一样,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既具有现象的一般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其持宽容态度。同时,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选择考取哪些证书,将。考证”作为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专业知识的补充,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