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_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
 

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_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4:47 影响了: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办法和措施,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而且也改变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简要的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办法和措施,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十几年来,各地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所以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简要的做出了以下分析:
  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第二,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们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里上的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好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们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探索。而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也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师生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情感上。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激发,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