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指南针导学探究地理_新课改中的地理导学案及其教学探究
 

指南针导学探究地理_新课改中的地理导学案及其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5:44 影响了:

  什么是新课堂?教师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往往都是一些空洞的、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虽然课改多年,但广大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对于新课堂仍然是雾里看花,而学案的出现,它的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无疑让教师们看到了真真切切的东西。在实践中,由于导学案承接了传统达成于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避免了教师们在过渡时期由于意识观念、教育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而产生的阵痛。
  
  一、关于地理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预习、探究为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的方案,三案合一,解决了教与学、说与做、看与听的辩证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谐统一。
  传统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向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实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成功佳径。因为它首先实现了三个转变,实现了“兵练兵”、“兵教兵”的教学目的。
  1 从听明白向学明白的转变,避免了――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一节好课,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讲得好。好像只要讲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一厢情愿地过度关注学生的正面因素,把学生看作是一张无任何知识痕迹的白纸,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从脑海里全都复制出来粘贴在这张白纸上。是否吸收消化,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大多时候,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与学生的成绩不成正比。
  在电视里,见过这样一个游戏:七八名嘉宾站成一排,在前后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了第一位一张纸条,上面是一句很长的话,然后让他向后面的嘉宾依次传达,传到最后一位时,主持人让他复述一遍从前一位传过来的话,结果与纸条上的内容大相径庭。因为,每传递一次都有一些信息被丢失。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学实验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听这种学习方式能记住的知识仅占20%,其他分别是,读为10%,看为30%,看听结合是50%,说占70%,说做结合为90%,教别人为95%。
  可见,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或当小教师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形式,而小组合作就是以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排和设计上,要格外关注学生自我获取显性信息的能力及提高对知识触及的敏感度。并训练学生学会如何从显性信息中挖掘出内在的隐性知识。
  2 从看明白向说明白的转变,避免了――教师“我都演示了快一百遍了,就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不会”的问题
  看明白和说明白其实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基本的知识表述外,教师还要通过课件、Flish动漫等诠释相关概念以及展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看明白其实明白的大多是一些表象的、目视所及的层面的知识。而说明白是透过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表述,是感悟,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是把零散的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
  地理教学中,虽然小组合作是实施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其实是自主与合作两个过程。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是基础,是获取显性知识的主要过程,也是看的过程。合作是升华,是对隐性知识的探究和对表象知识背后原因的获取过程,是说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获取,对隐性知识的感悟,还是对方式方法的总结和技巧的归纳都是在学生们的听与说、看与做中完成的。
  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对知识的条块分割,通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矫正等达到对知识的统一认识,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通过交流、辩论,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说知识。即说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相应的链性、网性知识架构等。
  (2)说感悟。不但包括对学习体验的感悟,也包括方式方法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
  (3)说学习方法。依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相互借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4)说评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甚至是教师的。评价的范围包括构成课堂主客体的各方面因素。
  (5)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技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在新课堂里,学生要说或者想说的其实很多,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可以说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也可以适当探究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地理知识和现象,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
  3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避免了――家长“我的孩子早就不想念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复制式教学,学生由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体大部分感知器官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很难从根本上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以至于学生过剩的激情只好以学习以外的方式发泄。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解边维持课堂纪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首先,利用学案来组织教学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杜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学习就好比踢足球,在正常情况下,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踢足球,教练在场外监控、指导。而我们传统教学是教师把学生置于看足球的位置上,教师自己上场踢球去了,教师踢得越多,学生参与得就越少。而导学案就是把学生推到足球场上,即使足球水平再低,参与的时间长了,水平也会提高。
  其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学生的激情能通过学习宣泄出来。导学案创造7热烈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感悟以及评价。虽然教师也调控课堂教学,但调控的目的主要是对知识或者学习环节的引导。
  ,
  另外,探究小组的命名也可以迎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如,火箭组,奋进组,或者是成功一组,成功二组等。在学生们看来,自己小组的名字也就是小集体的荣誉,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组内同学能起到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通过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真正达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结、导测的作用和目的。组内那些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地理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倡导以学生探究为主要形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而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决定了后面的程序和内容。所以说,自主探究是一节课的起点,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才能找准后面程序的切入点,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直接 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通过“确认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检测补救”来构建课堂环节。
  
  1 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学识状况及学案要求等因素个人备课,设计编写导学初案。
  
  2 集体备课 形成通案
  同一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备课,针对个人备课中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及切人点的确定、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针对个人备课所形成的初案进行评价审议,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形成组内通案。
  
  3 完善提升 形成个案
  教师结合导学共案,针对学生情况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提升,突出学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效性,形成特色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等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4 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找出学案的优点和不足,把优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认识,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不足要提出改正措施,认真总结。对课后反思,要在学案上以旁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补充,使学案更趋完善,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另外,及时反思,还能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学案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由于只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除了基本环节和知识框架以外,具体到学生在课上探究和展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是教师事先无法预知的。就是因为课上有些学情课前不可预料,才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在课上要随时做好对学案的个别部分进行补充或调整,因此,学案的设计不应像教案那样具体,所以,学案也是应急预案。
  
  三、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
  
  1 教师点拨的�容
  (1)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或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适当点拨。
  (2)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探索达到有序的一种知识手段(而组织学生学习,调控纪律属于组织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3)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这时,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4)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5)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2 教师展示的�容
  在以导学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课堂展示,展示自己收获的知识、自己的观点看法、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技巧以及自己对其他同学所展示的评价,等等。但同时还要注重对以下方面的展示。
  (1)展示其他学生不知道的。一是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二是典型性、综合性强的学习案例。三是根据课堂实际教师随机确定需要展示的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展示的内容切忌过滥,应有灵活性。而且内容还应根据课上学生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作出确定,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对解题思路、技巧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展示。以启发诱导为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究方法、究原因、究解题思路。
  (2)展示其他学生想知道的。首先,展示拓展提高。随着传播知识载体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在课外阅读和对日常生活观察中总会有一些自己感兴趣并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在不影响本课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可允许学生们提出来与师生交流。
  另外,在学生展示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对于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要学会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掌握并能解决其他同类型问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展示思路方法。学生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案例或典型试题以及自身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同学们如何审题,怎样从题干的字眼、词眼甚至在给予的选项中发现答题信息,如何从显性知识发现隐性知识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等。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题做会,更重要的是为了练习、巩固、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从同学展示中学到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地构建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切忌就题解题、论题。
  再次,展示规范要求。包括自我探究的基本要求,识图的方法以及文、图相互转换的规范。结合自己的答题隋况以及一些典型试题,明确在一些试题答题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纠正在理解、思路等方面易出现的偏差,对地理术语的运用、语言的完整性、答题的逻辑顺序以及阐述的层次性提出要求。
  第四,展示动手能力。包括学具的制作和使用,教学模型的演示以及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中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老师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出色的。
  对于学生的自我展示,开始的时候教师不能有过高要求,而要通过引导,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由于学生展示出来的信息,来自于其自身的学习实践,所以,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能直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强,对教师矫正、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及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发现学案在设计编排上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事实依据。
  由此可见,教案的操作者是教师,所以,它把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都预先规定在案,如无特殊情况,基本就是照搬原计划,学生在课上做教师要求做的事情,是否听话往往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教师们经常叮嘱的事情。而学案的实施者是学生,如果说教案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那么学案打破了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瓶颈,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学案的推行势必会彻底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改上越走越远,必然会成为近一时期里一些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