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自由是灵感的源泉|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自由是灵感的源泉|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6:53 影响了:

  【摘 要】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乏于阅读、苦于写作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用自由阅读与自由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读写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自由阅读 自由写作 乐趣 灵感
  
  阅读与写作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健康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有着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的人大多都有着较为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事实上,自由而放松的阅读和写作,能缓解人的思想压力,丰富人的精神品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已经变了味:完全脱离了“人”这一主体,一切都围绕着“试”这一中心。于是对学生而言,“读”与“写”根本就是种“苦”,那里还谈得上“乐”!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自由阅读”与“自由写作”的教学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轻松自由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在笔者看来,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性化、非常自由的事情,比如,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文本,这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然而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阅读时刻是在一种紧张的、有目的的训练状态下进行的,这就丧失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著名语言教育理论家克拉申推行“随意自愿阅读”,主张学生“读自己爱读的书,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这样,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坚持下去,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笔者为学生推荐一定量的阅读书目,然后要求学生“读自己爱读的书”,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一种相对的放松的状态,不布置阅读练习题,不强制做阅读笔记、写读后感,使阅读的过程完全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当然,应当告诉学生,如果在阅读中心灵被触动,突然产生感想,一定要及时勾画、圈点、旁批。)这样一来,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形下进入文本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文本中的万千气象,这时也就不期然而得阅读之趣。当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文本中领略着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着百态人生时,阅读就不再是一件乏味无聊的事了,而对阅读的态度也由最初盲目反感进入到一种自觉自愿的状态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所说的这种境界,我想是应该以“好读书”为前提的。当学生沉迷于阅读的乐趣中时,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目前,笔者所带高一同学在一年的时间里每人至少阅读了5本书籍,其中新课标推荐的书目也读了不少,还阅读了大量紧跟时代、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文化散文和文艺评论,自觉书写了大量读书笔记、随笔、评论,而这些都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
  当然,自由阅读并不是放任自流,书籍多如牛毛,而中学生的精力及识别能力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阅读兴趣,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内容健康、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且可读性强的书推荐给他们,同时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一些相应的读书活动,以确保阅读在健康、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二、鼓励学生“抛开作文本,随意写人生”
  法国作家罗唐斯说:“文学是在所有人面前公布那些你对最亲密的朋友也保密的事情。”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说:“创作是一种燃烧”,“创作与别的活动不同,就在于创作是在一种激情催促之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写作本身就应当是一种情郁于中、宣泄于外的激动。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激动的人能写出打动他人的文章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是在这种师生都毫无激动的状态下进行的。从《难忘的一件事》到《难忘的一个人》再到《难忘的一天》,学生毫无“难忘”的情感,更无阅读基础,一开始作文就写人、记事、写景、说理一篇篇地练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建立在空洞的形式之上,难怪我们的学生会出现假、大、空、套话连篇的现象呢!真难为我们的孩子们了。没有“难忘”的情感体验,硬要写“难忘”的作文,孩子们又怎么能喜欢作文呢?其次,从小学三年级正式提笔写作文开始,老师就教导学生要写“有意义”、“健康向上”的事,并不强调写“真情实感”、“说你最想说的话”,这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极大的误区,于是这“有意义”就成了学生作文的桎梏,在学生童稚的心尚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有意义”之前,一大堆虚假的“崇高”就掩埋了学生真情,搞的他们不知道也不会说真话了。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写作教学的初衷。
  我们必需搞清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是要教他们假情假意,还是要把他们都培养成作家?不,都不是。“文章应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而我们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真情是文章的第一命脉,无论什么样的文章,只要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就可以打动人,就是好文章。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不必在写作技巧上提过高的要求,应当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对学生情感、思想的启发上。为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提出了“抛开作文本,随意写人生”的口号。在教学中,笔者并不急于训练学生写什么文体、表现什么主题,而是重在培养他们感悟人生百态、体验各种情感、思考个中道理。笔者要求他们准备一个硬面抄,在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情感变化,及时把自己所思所想记下来,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论自己想论的理,抒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情。当心中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有一种需要倾诉的欲望时,就拿起笔来,设一个标题,围绕一个中心(以避免流水账,以区别于日记)写起来,不必在意文采,也不必苛求结构,多则多写,少则少写,去除所有的思想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像在对自己谈话,使这种谈话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笔者曾做过一个试验:同一主题的一篇开放式作文,笔者要求一部分同学写在作文本上,另一部分同学写在硬面抄上,结果是后者明显比前者写得生动丰富!由此可见,学生在“作文状态”下思维是僵化的,情感是压抑的,学生的确已经被从小所受的写作训练吓怕了!而教师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激活他们的创作灵感。那种完全脱离“人的情感”的写作训练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启发放在第一位的写作教学才有可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只要有应试在,应试教育就不可回避。笔者以为近年来高考试题已逐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以素质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精神,阅读和写作在题型上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可能地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这一点充分说明,自由的阅读、写作与高考并不矛盾,相反,自由激发了兴趣,兴趣形成了态度,态度决定了效果,这样的阅读和写作只会更有利于高考选拔人才。笔者主张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来个大胆的“大松绑”、“大开放”,少一些框框,多一些自然;少一些要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主题,多一些自我。让阅读和写作成为学生的灵感源泉、终身乐趣吧!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