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_大学生安全教育1500字
 

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_大学生安全教育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2-07 03:42:55 影响了:

  摘 要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做”这3个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3个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主要从这3个问题入手,谈一些看法和见解,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关键词 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28-02
  
  1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教育学的第一也是一个永恒的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古今中外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笔者看了这一系列的论述后,认识到由于对教育的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出现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实然和应然的区别。关于教育的实然问题,即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较代表性的观点的是教育是上层建筑论,教育是生产力论,教育部分是上层建筑、部分是生产力论,教育是特殊范畴论[1]。关于教育的应然阐述,即转化为教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关于教育是什么的认识直接涉及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影响到人们的教育的理念及在教育中的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与其说“教育是什么”,不如说“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是一项充满期望的活动,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任何关于教育的谈论,都或多或少地是在谈论教育的理想。”[2]人们对教育这一项抽象而具体的活动赋予自己的理想,总是希望它能给人们、给社会带来什么。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以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因此我们常听到的一些教育口号并没能把握到教育的真正本质,诸如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增广见闻、培养气质和爱国意识、独立的能力、表达能力、塑造个性、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意识等等。”[3]在笔者看来,“教育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育无论在别人那里被人们怎么认为,笔者都认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首先,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互相促进及互相发展,得到彼此成长。其次,教育是有生命力的,且是不断变化的。在教育中不能固步自封,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教育过程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调节。再次,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要进行思想间的碰撞、心灵间的交流。正如刘庆昌老师说的“教育是爱和智的统一”,教育既需要教育者的“爱”,也需要教育者的“智”,没有爱只有智,这种教育是僵硬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更像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机器;没有智而只有爱,这种教育是不完善的,毕竟这个智的范围是大的,它要求教育者要有相应的知识、监控能力、恰当的外在的教育行为等。最后,好的教育是相对的,要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此外,换一个角度来出发来思考“教育是什么”也是可以的。在思考“教育是什么”时可以从一个动态的角度出发,不要总是从教育的概念这一静态的角度出发。把“教育是什么”转化为“教育性是什么”,有益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着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基于这种理解,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关怀性的、策略性的和系统性的干预[4]。通过几个动态的词语将教育这一原本静态的名词赋予动态的效果,这样再理解教育就不是僵硬而是动静结合的。教育既是一个指导人们的概念,又是一个赋予变化的活动。
  2 教育为什么
  关于“教育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工具,有人则人认为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有的人认为教育是社会平等的入口,有的人却认为教育加大了社会分层;有的人认为教育是为了个体的社会化,有的人则认为教育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有的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通才,有的人则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专才。对于这些观点的争论,英国教育家约翰・怀特曾作出一个概括:“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个性”和“自治”看做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些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绩。还有一些人提倡社会的需求,倡导确保为社会提供一支人数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以及确保有知识分子参与的民主制度。一些人强调艺术与文化,另一些人强调人的道德品质。”[5]
  关于这些在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教育活动是从何立场出发,它的一个最原始的使命就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要本着这个最原始的使命,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也就迎刃而解。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前提下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真正要做的还是促进人的发展,让人们在受教育后真的是有所收获。至于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肯定有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这个人必须是要掌握社会所需求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在道德上又必须爱善好善。
  3 教育应该怎么做(就我国的教育而言)
  关于教育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果说其他两个是理论性的成分多一些的话,那这个问题则是实践性的成分更多一些。这一部分主要从教育的形态划分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的关系两方面来探讨我国的教育应该怎么做。
  3.1 从教育的3个形态入手,探讨我国的教育应该怎么做
  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类。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校教育在三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其他两种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这里,笔者首先从3种教育应该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自己对教育应该怎么做的一些看法。
  首先,学校教育可以说是3种教育中发展得最为规模壮大的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的地位很高,但这无疑是在加重学校的负担的同时减轻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在注重传递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师生间情感的教育等,这无疑是应该引发人们仔细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艺术的运用,注重教育情感的培养,不能总是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其次,家庭教育在我国处于薄弱地位。家长虽然对孩子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们也只是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的满足,在精神方面的沟通则很少。记得一则公益广告,小孩子在父母孝敬老人的举动的影响下,主动帮妈妈端洗脚水,这对笔者的触动很大。其实,父母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他们只需要多和子女交流,关注子女的成长(不要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长不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作为一个高尚的榜样来影响孩子。家庭环境的好坏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必须注重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很好地重视这一教育方式。
  最后,社会教育在我国所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这也是今后应该重视的一个地方。在我国,无论是关于社会教育的研究还是关于社会教育的实践活动,都没有很好地被重视。要先从思想上重视社会教育,然后发动各方力量对社会教育进行保障。
  3.2 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入手来看我国的教育应该怎么做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教育活动中最鲜活的一对关系。无论是哪种教育形态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互相沟通的,任何凌驾于彼此的关系都会很快归于失败。因此,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必须构建一种新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之间既要注重认知的交往,也要注重情感交往。《学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只有运用一定的情感能力,才能“知其心”,最后“救其失”。
  总之,在我国必须将3种教育予以和谐的发展,要逐渐改变学校教育“一条腿走”的不良现状,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重视起来,促进三者共同发展。此外,还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各种要素的和谐的发展,将教育教学实践和谐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18-219.
  [2]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4.
  [4]刘庆昌.论教育性: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新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3-6.
  [5]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