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身事四主“灵甫”舰】 灵甫
 

【身事四主“灵甫”舰】 灵甫

发布时间:2019-02-12 03:59:41 影响了:

  1947年的中国大陆仍然处于国共内战的旋涡之中,但总体形势已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转变为局部进攻阶段。在这一年,国民党的王牌整编师――第74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于孟良崮地区,师长张灵甫兵败自杀。这是解放军首次成建制的歼灭国民党的王牌军,给国民党当局以沉重的打击。也就在这个时期,英国政府根据援助协议,将排水量为5720吨的“阿罗拉”号巡洋舰和搁置于船坞的“曼迪普”号分别赠送和租借给国民党。两艘军舰由国民党分别改名为“重庆”号和“灵甫”号。而之所以命名为“灵甫”号,就是为了纪念在孟良崮阵亡的张灵甫。
  
  英国海军的反潜功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与英国作战时大规模地使用了潜艇战术,给英国海军以沉重的打击。从1940年开始,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邓尼茨又开始采用潜艇密切协同集群攻击的新战术――“狼群战术”,对英国海军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为了对付德国潜艇,英国从1938年开始设计、1940年开始大规模建造护航驱逐舰,其中以“狩猎”级闻名于世。这是一级价格较低、能够大量建造、以防空和反潜为主要任务的实用性驱逐舰,专门用于为运输船队护航,舰名则以英国著名的狩猎场命名。
  “灵甫”号便是英国于1940年建造的“狩猎”级中的一艘。该舰由英国斯旺亨特船厂制造,英文名为MENDIP(“曼迪普”),于1940年4月9日下水,10月12曰完工。该舰长85.34米,宽8.84米,吃水2.36米,满载配水量1415吨;动力系统包括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2座“标准”3胀式锅炉,总功率1900马力,航速28节,储油240吨。其舰载武器包括102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主炮2座、四联装2磅“乒乒”炮1门、20毫米单管“厄利孔”高射机关炮2座,舰尾配有深水炸弹,并设计有比较现代化的雷达、航海、电讯和反潜等仪器设备,缺点是没有配备鱼雷。此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隶属于皇家海军第21驱逐舰队。
  “曼迪普”号服役后即投入战斗,并立下了显赫战功。1941年3月29日,它在为“格拉斯兰”号等商船护航时突遭德国轰炸机队的截击,舰上人员奋勇抗击,迫使德国战机无功而返,商船安然无恙。1942年,“曼迪普”号又与“皮特莱”号军舰一起在雅茅斯以北遭遇6艘德国潜艇。两艘军舰同时发起攻击,当即击沉德军潜艇3艘、击伤2艘、俘虏18名德军。同年10月13日,“曼迪普”号在海上巡弋时发现3艘德国潜艇浮出水面,当即发起攻击。经40分钟交战,德国潜艇重伤而逃。紧接着在11月10日,“曼迪普”号又和4艘驱逐舰一起为21艘商船护航,途中遭遇12艘德国潜艇的攻击,展开了大规模反潜作战。激战中,“曼迪普”号配合其他舰只灵活应对,终将德国潜艇驱散。在1943年到1944年的海战中,“曼迪普”号又先后参加了炮击意大利海岸、支援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曼迪普”号奉命进港维修。
  
  民国海军的匆匆过客
  
  抗战初期,中国海军军舰损失殆尽。到了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为重建海军,分别向美、英两国提出租借军舰参战的要求。英国认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重心已经逐渐转向亚洲,有必要援助中国建立一支独立的海军,以配合英、美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于是,英方同意按照租借法案的相关条款向中国出让部分舰艇。
  1944年10月,英国政府计划根据《中英互助协定》,将一艘小型护卫舰送给中国。但是,这艘于1946年1月12日正式移交给中国的“伏波”号却于次年3月19日夜与招商局的商船“海闵轮”相撞致沉,舰上除轮机官一人获救外,舰长姜瑜及以下130人全部遇难,成为中国海军史上的一大悲剧。这无疑给原定向英国继续借舰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果然,英国在1945年4月就已经答应赠送给中国的13艘舰艇,却于1947年9月29日致函告知中国政府,原先答应赠舰现改为租借5年,并附有限制修理地点、期满后价购等条文。英国人之所以反悔,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英国早在1948年就收复了二战前在东南亚的统治领地,已无求于中国。2、英国财政紧张,不想白送舰艇给中国,希望中方收购。3、英国军舰战后在中国领海航行不如战前不受限制,中、英商约谈判,中方亦未答应给英方内河航行权,英借此报复或者为未来谈判加码。
  后来,中、英双方经多次交涉,终于在1948年5月18日订立了新的协议。英国将无偿赠送“阿罗拉”号(“重庆”)轻巡洋舰以及8艘海湾巡逻舰,以抵偿抗日战争初期在香港被英国海军征用的6艘中国海关巡逻舰。“曼迪普”号则改为租借,为期5年,原定赠送的2艘潜艇予以取消。
  为了接受英舰,国民党先后在蒋管区招考了1000多名大中学校的知识青年加入了海军,组成了“赴英接舰参战学兵总队”,自1944年至1946年先后分批送往英国学习。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各专科学校学习2~3年,经过严格考试训练和舰上实习后接舰回国。
  1946年6月,国民政府招考组建“赴英接舰参战学兵总队”,选调出200多人第二批赴英。这批人中一部分受训后接收了8艘巡逻炮艇回国,另一部分留下继续学习,以备接受“重庆”号和“灵甫”号。他们经过集中军训以后,由海军上校邓兆祥、海军中校郑天杰率领,于12月上旬抵达英国。
  中国学兵首先被派上停泊在朴利茅斯德汶港的27500吨退役战列巡洋舰“声望”号(HMS.Renown,当时接舰官兵将其译为“荣誉”号),接受3个月的海军基本训练,再分别派到皇家海军的航海、枪炮、鱼雷、雷达、通讯、轮机、防潜等学校进行专门训练,最后再上英国军舰实习。中国学兵在英国的学习训练实习时间大约都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
  根据安排,631名官兵接收“重庆”号,167名官兵接收“灵甫”号。登舰后,官兵们进行了8个星期的组合训练,并出海试航。朴茨茅斯军区司令弗雷德海军上将校阅两舰综合操演后,亲自品定成绩为优等,从而圆满完成了演练科目。
  1948年5月19日,中、英官兵在朴茨茅斯军港举行了“重庆”号和“灵甫”号的交接典礼,降下英国国旗,换上中国旗帜。邓兆祥担任“重庆”号舰长,郑天杰担任“灵甫”号舰长。5月26日,官兵们驾驶“重庆”、“灵甫”两舰离开朴茨茅斯回国,历经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太平洋转入东海,8月14日抵达南京。
  由于国民党海军舰艇在抗日战争中已经丧失贻尽,所以“重庆”舰和“灵甫”舰成为中国当时最大、最先进的军舰,它们的到来为行将灭亡的国民党政权注入了强心剂。随后,“重庆”舰被派往北方支援国民党军的作战:“灵甫”舰则留在上海,巡弋于沿海水域及江防线,往来于上海、南京、汉口之间,主要任务 是担任桂永清总司令的旗舰。
  “灵甫”号于1948年12月10日开往上海加油。两天后,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乘“灵甫”舰赴南京,航经通州、江阴时受到岸上解放军的炮击。“灵甫”舰立刻还击,不久即安抵南京,不时巡逻防区。1949年1月25日,“灵甫”号开往南京,第二天转载海军部人员档案物资返回上海。28日,停泊于高昌庙进行整修。
  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在吴淞口起义,投奔解放区。这一事件震动了西方各国,蒋介石极为震怒,国民党当局对“灵甫”舰充满怀疑和担心。当时,“灵甫”舰正在上海江南造船所维修,军舰补充后受到限制,桂永清还派遣“长治”舰停泊在其前方,阻挡“灵甫”舰的出港道路。
  “重庆”号出事一周后,桂永清与“灵甫”号舰长郑天杰面谈。郑舰长分析了“重庆”舰叛变的原因,一部分为受教育程度高思想复杂,一部分为根本不想终身投身于海军。因此向桂永清建议:改派“灵甫”舰为训练舰,南下驻左营;限制该舰油量在5小时训练航程以内;分批调换舰上人员。桂永清表示赞同,3月2日亲下手令,派“灵甫”舰为训练舰。然而不久后他却改变初衷,要“灵甫”舰开往广州。因为英国将该舰借给中国有附带条件:英国如因情势需要向中方提出收回该舰的要求,中国应在3个月内交还该舰。因此,双方经过协议同意将该舰调去广州,如该舰有离开广州的必要,需在3天之前将行程通知英国驻广州的总领事。
  对于“重庆”舰的起义,英国政府也大为恼火,不仅终止了转让舰艇的协议,而且产生了提前收回“灵甫”舰的动议。英国对桂永清采取的防范措施并不放心,英国驻远东海军总司令布朗德中将仍以借用“灵甫”舰是供训练之用、不能参加实战为借口,将“灵甫”舰南调香港,以防其起义。南下过程中,排水量2510吨的英国驱逐舰“司酒神”号一路尾随其后。3月27日,“灵甫”舰驶抵广州白鹅潭。4月中旬,“灵甫”舰受命巡弋海南岛,赴港加油,在此得到了命令,被限制在香港,停泊于英国船坞内。在香港驻泊期间,“灵甫”舰上的官兵有73人在尚镭的率领下毅然起义,投奔解放区。不久,英国政府决定将其收回。
  5月27日下午5时,国民党海军第四军区司令杨元忠与英国驻港海军司令罗拔臣准将共同主持简单的移交典礼。随后,英海军人员将“灵甫”舰牌取下,重新钉上了“曼迪普”舰牌,舰上的40余人在舰长郑天杰率领下前往台湾。至此,这艘在中国海军中服役刚刚一年的驱逐舰又回到了英国海军手中。
  
  投身埃及海军
  
  “灵甫”舰被收回后,英国海军当局对其武器进行改装,增加了40毫米高炮2门和四联装机关炮5门。但是,这样的改装未能延长其在英国海军服役的时间,当年9月12日,该舰在新加坡退役,11月9日行驶到埃及亚力山大港,6天后卖给埃及,改名“穆罕默德・阿里”号,摇身一变成为了埃及海军的主力舰。有趣的是,1950年7月,英国又把另一艘“狩猎”级1型驱逐舰“科特斯莫尔”号转让给埃及,改名为“伊伯拉罕”号,到次年再改为“穆罕默德・阿里”号,“灵甫”舰此时则调换为“伊伯拉罕”号。
  1956年,埃及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封锁了阿克巴湾,断绝了以色列通往红海的水路,迫使英军退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些行动触动了英、法、以三国的利益,三国决定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突袭西奈半岛,引爆了第二次中东战争。31日,英、法联军袭击埃及海、空军基地,占领了塞得港和富阿德港。埃及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双方在陆海空展开激战。就海军而言,埃及海军力量远在以色列之上,但在战术运用上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也由此决定了主力战舰“伊伯拉罕”号的命运。
  30日,停泊于塞得港的“伊伯拉罕”舰接到舰队命令,在天黑之前添弹加油,做好出航准备。天黑后军舰开出港口才知道,它的任务是在次日黎明时分攻击以色列海法军港。这是一次没有空中和海上支援的冒险行动。31日凌晨3时半,“伊伯拉罕”舰到达目的地,舰长不待天亮即发出了进攻的命令,顿时,舰上的102毫米大炮不断地将炮弹倾泻到海法港。尽管到停止射击为止共发射炮弹220发,但由于开炮时距离过远,并没有给海法港造成太大的损失。相反,炮声惊动了附近的法国军舰“客圣”号。这艘吨位超过“伊伯拉罕”舰一倍以上的战舰,立刻展开了对“伊伯拉罕”舰的攻击,大量炮弹在“伊伯拉罕”舰附近爆炸。“伊伯拉罕”舰不得不掉头撤退,向塞得港方向逃去。
  与此同时,以色列立即调集30海里之外的2艘驱逐舰“埃拉特”号和“叶发”号前去拦截。以色列军舰是刚刚得自英国的Z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2510吨,火炮强、吨位大、速度快,很快就追上了撤退的“伊伯拉罕”并对它进行炮击。天亮以后,以色列空军的2架法制“神秘”喷气式战斗机也对“伊伯拉罕”发动攻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交火,“伊伯拉罕”的舰首被击中,驾驶系统被破坏,电力和蒸汽系统都停止工作,运弹架也出了故障,该舰遂挂上白旗投降。埃及海军部命令“伊伯拉罕”销毁文件、破坏航海仪器后自沉,水兵们却因生锈原因打不开船底阀门,最后“伊伯拉罕”舰被以色列海军俘获。
  此役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人引以为豪的一次海上战斗。“伊伯拉罕”舰上4人阵亡,18人负伤;以色列方面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增添了一艘战斗力很强的驱逐舰。
  
  最后的命运
  
  以色列海军将“伊伯拉罕”拖带回海法,修复后就以该港的名字将军舰改名“海法”号。1957年1月,“海法”号编入以色列海军服役。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政府加强了海军的建设,以后的十年中海军力量有了长足发展,仅潜艇就有十二三艘。相比之下,以色列海军较之十年前没有多少进步。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突然袭击进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中阿、以双方主要进行的是陆战和空战,没有进行海战。其原因在于,埃及海军虽然较之以色列海军有优势力量,但仍然采取了保守的战术,龟缩于港内不敢出战,使双方海军没有交战的机会。从而使以色列海军自由来往于各个海域,形成了对埃及海军的威慑,“海法”号成了以色列海军威慑力量的一部分。据说战争爆发时“海法”正在船坞进行例行检修,全身还涂着红色底漆,一天之内检修工作就全部完成,立即投入作战。
  如果说埃及海军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海军战术上有盲目和激进的成分,那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6月8日,“海法”舰在巡弋中发现附近有潜艇活动,便投下深水炸弹,将一艘埃及潜艇炸伤。这是“海法”号在此次战争中的唯一战绩。1972年,“海法”号正式退役,结束了它32年的曲折经历。不久,以色列将其拆解,使这艘辗转服役于4国海军的传奇战舰得到了最后的安息。它的主炮被陈列于以色列海法港海军博物馆中,以示永久纪念。
  变主易帜的军舰并不鲜见,但象“曼迪普”号驱逐舰这样数易其主、屡换旗帜、多次更名的军舰却十分罕见。它通过建造、租借、出卖、俘获等方式先后服役于英国、中国、埃及、以色列等4国海军,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的许多重大战役、颇具传奇色彩。
  
  (编辑/笔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