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规程]水稻技术规程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规程]水稻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9-02-13 04:29:42 影响了: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10年合作建立的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为促进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制定如下技术规程。
  
  一、培育旱育壮秧
  
  苗床地以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排灌条件好,管理方便的蔬菜地为佳。对pH较高的苗床地应提前7~10天施入硫磺粉调酸。种子播前应用药剂浸种消毒、催芽至露白。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苗床播15~25g种为宜。播种前苗床内泼浇充足水分,以确保全苗、齐苗。
  
  二、规范开厢
  
  在距上下田埂0.8~1.5m处起宽25cm左右、深20~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最好。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左右、深20cm左右的腰沟。厢沟宽20cm左右、深15cm左右,厢面宽度14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整田前,均匀撤施腐熟的农家肥,清除田中硬物和未腐熟秸秆。
  
  三、施足基肥
  
  在整平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尿素18~22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5~7kg,硫酸锌1.0~1.5kg,施农家肥的应适量减少化肥用量,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四、盖好薄膜
  
  为节约投资、方便操作,可选用0.004mm厚、170~200cm宽,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一般每亩用量为3.3~5.0kg。厢面平整后,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上,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以防膜下长草。
  
  五、膜上打孔
  
  覆膜后3~7天,等地温提高到12℃时再用特制的大三围打孔器打孔。行窝距为40~50cm,每厢栽4行,每窝以三角型方式栽3苗,苗间距12cm左右。土壤肥力差,容易受旱的田块可适当增大密度。
  
  六、及时移栽
  
  覆膜后,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确保秧苗尽快成活。根据茬口的不同将秧龄控制在15~40天,移栽期尽量提前。每穴栽1苗。
  
  七、水分管理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掉厢面水层,确保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两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受旱,应及时灌水。
  
  八、够苗晒田
  
  稻覆膜栽培,分蘖旺盛,若不及早加以控制,将会增加无效分�,对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当每亩总茎蘖数25万左右时,排出沟水,晒田控制分�。晒田标准:厢面不发白,沟中不陷脚,地面见白根,后期容易受旱的田块不宜提倡晒田。
  
  九、看苗追肥
  
  对后期脱肥的田块,可用尿素作根外追肥,浓度一般以1.5%~2.0%为宜。亩用尿素溶液50~70kg。对于脱肥严重的田块,可灌淹2~3cm深的水,亩撒施尿素4~5kg,让水自然落干即可。
  
  十、病虫防治
  
  水稻覆�栽培,病虫危害相对较轻。但由于其早发快发,病虫危害时间提早,要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为主要依据,选择对口农药,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
  
  十一、适时收获
  
  在收获前15天排干水晒田。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抢晴天收割,收割时要做到低留稻茬,方便地膜回收。
  
  十二、回收地膜
  
  为防止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水稻收获后要及时揭膜,彻底清除残膜。
  
  (通联:①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 成都610066②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③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