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扁形茶不同加工方法对比试验 扁形茶
 

扁形茶不同加工方法对比试验 扁形茶

发布时间:2019-02-14 04:37:35 影响了:

  摘要根据湖北省不同茶区生产扁形茶的不同工艺,对扁形茶炒干与烘干、加棒理条与不加棒理条加工处理的成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成茶品质风格亦不同。   关键词扁形茶;加工;品质;差异
  
  2007年4月,笔者在承担省科技新农村基点大悟县俞家山茶场技术服务的同时,开展了扁形茶不同加工方法的对比试验,旨在探索这些不同方法加工的扁形茶地产品的品质特点及差异。
  
  1试验材料
  
  试验时间为2007年4月18~20日,试验地点为大悟县俞家山茶场,鲜叶原料为群体品种的一芽一叶,试验设备为七槽多用机(燃料用电)和蔑制烘笼(燃料用木炭)。
  
  2处理与方法
  
  2.1扁形茶炒干(Ac)
  青锅:当七槽多用机槽底温度上升至160℃时投叶1kg,调快机速,1min后打开吹风机,再过3min后放轻棒加压,调慢机速,5min后起轻棒,关吹风机,再加重棒重压5min起棒,关一组电热开关,荡炒2min后起锅摊凉30min后辉锅,此时茶叶失重60%左右。初烘:当七槽多用机槽底温度上升至100℃时投叶(3青锅叶合1锅),荡炒2min后加轻棒轻压4min后起棒,再荡炒10min左右起锅摊凉,割末入库,此时茶叶含水量7%左右。
  2.2扁形茶烘干(Bh)
  青锅:当七槽多用机槽底温度上升至160℃时投叶1kg,调快机速,1min后打开吹风机,再过3min后放轻棒加压,调慢机速,5min后起轻棒,关吹风机,再加重棒重压5min起棒,关一组电热开关,荡炒2min后起锅摊凉30min后烘干,此时茶叶失重60%左右。初烘:当烘笼温度升至80℃时投叶500g烘20min后起烘摊凉30min后足烘,此间翻动3~4次。足烘:投叶1 000g,60℃低温长烘30min左右,翻动4~5次,当茶叶一折对断即为干燥适度,含水量7%左右,起锅摊凉30min后割末入库。
  2.3烘干扁形茶加棒理条(Cj)
  青锅:当七槽多用机槽底温度上升至160℃时投叶1kg,调快机速,1min后打开吹风机,再过3min后放轻棒加压,调慢机速,5min后起轻棒,关吹风机,再加重棒重压5min起棒,关一组电热开关,荡炒2min后起锅摊凉30min后辉锅,此时茶叶失重60%左右。初烘:120℃高火笼烘15min(每笼1锅青锅叶)此间翻动5~6次,摊青回潮2h后复烘。复烘:80℃时投叶(2初笼合1笼),烘20min后起烘摊青回潮至第2d足烘,此间翻动5~6次。足烘:60℃投叶(2复笼合1笼),低温足烘30min左右即干,此间翻动5~6次。
  2.4烘干扁形茶不加棒理条(Db)
  青锅:当七槽多用机槽底温度上升至160℃时投叶1kg,调快机速,1min后打开吹风机,5min后调慢机速,关吹风机,5min后关一组电热开关,3min后起锅摊凉30min后烘干,此时茶叶失重60%左右。初烘:120℃高火笼烘15min(每笼1锅青锅叶),此间翻动5~6次,摊青回潮2h后复烘。复烘:80℃时投叶(2初笼合1笼),烘20min后起烘摊青回潮至第2天足烘,此间翻动5~6次。足烘:60℃投叶(2复笼合1笼),低温足烘30min左右即干,此间翻动5~6次。
  
  3结果与分析
  
  2007年4月29日对4个处理茶叶进行了感观审评,结果分析如下。
  3.1扁形茶炒干与烘干的品质差异
  从表1结果来看:扁形茶炒干与烘干的茶叶品质感观审评总分相近,仅差0.5分,说明品质接近。但从分科结果来看,各有特色。炒干扁形茶外形扁平尚光直而优于烘干扁形茶,给人一种一看就美的感觉,而且味道醇厚,可多泡几次,是喝茶成瘾者的首选;烘干扁形茶外形不整齐,但色泽翠绿,滋味鲜爽回甘,是那些追求绿茶以绿为上且细嚼慢饮品尝回味的消费者的首选。
  3.2扁形茶加棒理条与不加棒理条品质差异
  从表2结果来看:扁形茶加棒理条与不加棒理条茶叶感观审评总分相近,仅差0.5分,说明品质接近。但从分科结果来看,各有特色:加棒理条扁形茶外形美观,比不加棒理条扁形茶高2分,香气清香持久,又高1分,以形美味厚为特色; 而不加棒理条扁形茶外形色泽翠绿高1分、汤色高0.5分,滋味鲜爽回甘又高1分,以色味领先,特点明显。
  综上所述,扁形茶加工方法不同,成茶品质风格亦不同,4种方法加工的4种茶叶各具特色。饮茶者由于长期饮用本地茶叶,一般对当地产品的外形内质特点理会很深,往往情有独钟,甚至依赖成性,很难适应外地品质再好的茶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