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1年纺织原料进口机遇与实务应对] 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2011年纺织原料进口机遇与实务应对] 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发布时间:2019-02-20 03:59:49 影响了: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活,信息流动性和对称性大大提高,世界变平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危机不再局限在一国之内。就像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至今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不能独善其身。外贸业务的运营难度越来越大,化纤原料进口商的商机又在何处?
  有危就有机。变化的时代如果可以有随机应变的思路和把握时局的能力,那么不但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反而可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纺织原料的进口贸易商经营的商品品种并不算复杂,在近年的经营中可以发现,利润水平较低,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的局面。那么这样的业务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吗?他们还有机会吗?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优势在哪里”的问题。
  日益加剧的贸易战使得竞争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货源、渠道等的争夺上了,同样现代国际贸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易加上物流的堆砌了。除了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熟悉产品价格以外,还需要善于解读各类宏观经济政策,懂得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使自己更识水性,从而游刃有余。
  可以从对经济形势研究剖析中,来获得未来可能有的机遇。同时,通过适当的金融工具,产生更多的贸易比较利益。
  
  一、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中美政治中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美国政府把自己国家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他们希望自己更少地进口中国的商品,而更多地向我国出口他们的商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得美国商品可以更多地对外出口。最近他们竟然提出如果人民币再没有行动,那么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27.5% 的惩罚性关税。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潜在汇率将会有 27.5% 的升值。一旦升值的预期超过 20%,市场就会有套利的预期出现。
  再加上中国政府也有意愿减少贸易顺差,那么这对进口商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政府如果用进口来平衡贸易顺差,就可以有效冲抵一部分因为汇率而带来的贸易摩擦,进口是会得到鼓励的。这就是进口商的入货时机。人民币未来的升值增加了货币的购买力,使进口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所以升值是利于进口的。
  纺织原料有很多是可以进口的大宗物资,譬如棉花、PTA等,把握这样的时机进口初级品(纺织原料),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在具体的贸易实务里,进口商应该多争取远期付汇的支付条件,这样就有可能享受货币升值趋势带来的额外利润。
  
  二、准备金率问题
  
  201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0.5 个百分点,至此,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 20.5% 的历史高位。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央央行第 10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年内第 4 次上调。调整频次的密集显示了政府进行紧缩的决心。
  2011年1月份信贷的强劲增长,间接反映了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需要继续做好货币流动性管理。预计,2011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将会上调到 21.5% ~ 22% 的水平,更有专家预测要上调至接近 23% 左右的水平。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的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今后准备金率还会继续上调,而在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中,应将利率和汇率手段搭配使用。
  准备金问题对于进口商来说,就是一个利率问题。利率上升,对进口商来说,需要注意资金运用成本。纺织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大宗商品的,单位金额高,数量大,但单位金额的盈利能力弱。在成本预算中,必须考虑利率因素。利率的上升,带来通胀的预期,短期内持有货品是保值的,持物好于持币。对内通胀,对外货币又走强,对于进口商来说,是个很好的商机。另外,如果还能善用资金优势和资金杠杆,更能令自己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胜出。这里还要提到的是期货交易市场对贸易实务的作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对冲方法,可以将进口风险降低。
  由于与民生相关的物价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因此为平抑物价,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实行紧缩的调控手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于进口商来说,长期可能就会面临产品因经济紧缩而带来的购买量减少,这是需要留心的。目前政府在预控风险的同时,还要鼓励经济发展,所以这里就有两股对冲的力量。因此要跟踪分析哪种力量会占上风,把握好阶段性的节奏。进口商对准备金问题有敏感度,对政府调控手段有所把握和洞悉,掌握节奏,就能判断行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油价问题
  
  目前一些产油国的紧张局势造成了人们对油价的预期。 经济动荡造成了人们对石油及格上涨的预期,与之价格联动的石化产品价格也会收到影响,对一些大宗纺织原料的价格会在短期形成支撑。
  在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商机。比如2003年的**期间,在人们对市场充满疑虑和不知所措时,浙江某企业大胆决定继续买进生产原料,因为他们相信危机很快会过去。市场的悲观情绪使原料价格大跌,但他反而入市,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目前的油价飞涨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有一点市场调节过度的迹象。但必须清楚的是,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必须做好长期高油价的准备。
  
  四、日本海啸和核危机对纺织原料进口的影响
  
  3月11日的日本地震和海啸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由于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汽车、化工、电子等重要支柱产业,有一些工厂受到海啸和地震的破坏被迫停产,更严重的是由于核电危机使得日本电力严重不足,拖累了日本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经济重建。
  地震和海啸后,国际市场上很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电子元器件、汽车配件等行业供应链遇到十分严峻的形势,化工产品价格应声上涨。我国是日本化工产品重要进口国,当前,必须将一部分进口数量转移到其他国家,同时也看要看到,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日本震后重建,对化工产品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五、“十二五”规划中的纺织产业政策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纺织行业要在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提高、就业能力强这 5 个方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的任务。纺织工业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要不断适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简单来说,未来的 10 年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 10 年,如何把人们穿的水平提高上去,纺织品市场就有了。
  从贸易商的角度,就要看到这样的商机。原料商完全可以引进新的纤维原料与最新纺织成果,从新材料提高面料质感和质量的方面去下工夫,例如对一些特殊纱线的进口。也可以在细分市场的产品上做文章,开拓新的原料品种,这些品种虽然不能在贸易数量上取胜,但却可能获得高额利润。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各项成本的提高,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和能耗成本。据美国的经济预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2年就要结束。单靠劳动密集型企业,肯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纺织工业提出了纺织强国的“四个战略目标”:第一,纺织科技强国;第二,纺织品牌强国;第三,纺织可持续发展的强国;第四,纺织人才强国。作为专业原料进口商,就可以跟着规划走,特别在科技纺织、品牌纺织上下工夫,关注新型、有科技含量的纺织原料。
  综上所述,目前的形势对进口商来说是一个机遇。从事纺织原料进出口贸易,犹如给纺织企业提供粮食,是未来 10 年扩大内需概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货的决策上,如果可以坚持信心,善用金融工具来防范风险,那么在动荡的行情中,依旧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