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爱莲说》说课_爱莲说 说课
 

《爱莲说》说课_爱莲说 说课

发布时间:2019-04-01 04:30:59 影响了: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文言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语文教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多维度地共享资源、完成建构的过程。
  本文包含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一,它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资源。文章散句、骈句交错运用,长句、短语错落有致,疑问句、感叹句穿插使用,虽119字,然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教材。
  第二,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资源。写物类作文有一种写作模式,即“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寄意(抒发情感)”,本文也是“引出莲花——描写莲花——抒发情感”的写作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练笔。同时,本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三,它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资源。莲是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征,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学习他们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二、以学定教说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3.感悟课文,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条教学策略。
  一是自主朗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范读、自由读、个别朗读、全体齐读、反复品读、思考研读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意,达到“理解的朗读”。
  二是合作品味策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弥补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的缺陷,也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
  三是探究质疑策略。文章所采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所蕴含的情感,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适时适地地点拨,由浅人深地追问,让学生在朗读中察情,在品味中明意,在探究中悟理。
  三、以读促悟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一)慢读——读准
  首先我用古人的读书方法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古人读书的方法,通过情景再现和比较,激发学生像古人一样读书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慢读的要求,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读准字音,读出轻重缓急,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断句——读懂
  通过学生在朗读中的展示与交流,正确把握句子节奏并合理处理停顿的问题便呈现出来。我先范读几个句子,再重点探究两个句子的断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通过读、思、划,明确正确的读法及原因,让学生理解:同样是第一人称代词,第一句应在“予”字后面停顿,第二句应在“予谓”的后面停顿,因为它领起后面写菊、牡丹、莲的三个句子;另外,句中的连词“而”之前一般也会有语气停顿。通过指导断句,反复朗读揣摩,学生对文章大意会有基本了解。
  (三)品读一明意
  要读出文章的味道,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我以文本中的语气词作为突破口,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按照“明确任务——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质疑评价”的模式进行学习。
  第一组:1.找“焉”所在的句子;2.以喜欢的方式读句子;3.品析莲的具体形象。
  第二组:1.找“者也”所在的句子;2.以喜欢的方式读句子;3.品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第三组:1.找“噫”统领的句子;2.以喜欢的方式读句子;3.品析这组句子的感情。
  三组问题,三个目的。“焉”字句,是对莲的具体描绘,品析该句,旨在领会莲的具体形象,感悟莲所承载的高贵品格;“者也”句,是作者对菊、牡丹、莲的评价,品析该句,意在领会衬托的手法;“噫”字句,是作者对三种人的不同态度,品析该句,在于体会作者对三种人的不同情感,从而感受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君子之志。三个句子,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是描写、议论和抒情,品析这三个句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能力。
  本环节力求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行的“对话”原则,力争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三个维度的对话,将话语权、思考权和选择权真正地还给学生。
  (四)导读——悟理
  经过一番品读交流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1.从文题“爱莲说”三个字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2.同样是写莲,冰心的《荷叶母亲》与本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解读好了文题,就找到了理解文章的钥匙,进而快捷有效地突破文章内核。对于问题一,学生仔细思考之后会得出:“爱”是作者感情,这种感情贯穿全篇,是文章的线索;“莲”是描述对象,是君子的象征;“说”是议论性文体,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爱莲说”就是表明作者爱君子之德。
  问题二旨在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荷叶母亲》是借荷赞美母亲,《爱莲说》是借莲赞美君子,两者都运用了借物喻人。但本文不仅赞美了君子,还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志向。此时我跟学生明确:这种写作手法叫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现自己志向和意愿的一种写作手法;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其结构一般是“引出事物——描写事物——托物寄意(抒发情感)”的形式。
  在明确托物言志后,我布置了一个简单的练笔任务:选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粉笔、蜡烛、梅花、母鸡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这样,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目标均得以体现。
  四、言文并举说感悟
  通过对《爱莲说》的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文言文教学要唤醒文言文本身的生命力,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内容。挖掘文言文本身的美,适度淡化对“言”的关注,增强对“文”的感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文言美的熏陶和感悟。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朱河镇初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