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交友中的学问:交友的学问
 

交友中的学问:交友的学问

发布时间:2019-04-08 03:59:45 影响了: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曾合伙经商,得利均分,管仲多取,叔牙不以为贪,知道他是因为穷。管仲曾三次打仗三次败逃,叔牙不以为怯,知道他是因为有老母在。管仲曾三次出仕三次被逐,叔牙不以为不肖,知道他是因为时势不利。后来,叔牙先在齐桓公门下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终于得以施展才能,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霸业。他曾经感慨万端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管鲍之交,成为我国历史上广泛传播的美谈。珍重友谊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诗经·小雅》咏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尚且追求朋友,人当然更是要交朋友的。按照古人的说法,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知己、知心、知音之人,建立起友谊。健康的友谊使人与人的关系密切起来,能够给人温暖、鼓舞和力量,成为人们前进的—种助力和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友谊,使同志之间和谐融洽,同心同德,不仅能够推动个人不断进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而友谊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天涯何处觅知音
  刚刚走向生活的青年人,最渴求友谊,也最珍重友谊。不过,现在恰恰是有的青年为此而苦恼了。他们认为,由于这些年的罗织株连,沉渣浮起,当今交往唯利,人情如纸。温情脉脉少见,勾心斗角常闻。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你把心交给人家,人家却拿刀捅你一下子。你善意地指出某个人的缺点,他会骂你是恶意中伤。你尽力帮助某人克服困难,他时来运转却把你踩在脚下。是非颠倒,世态炎凉。因此,有的青年灰心了,失望了,他们感到孤独、寂寞和缺乏力量,得出了“交友难”、“做人难”的结论,发出了“茫茫人海,何处觅知音”的感叹。
  这些青年朋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他们不是浑浑噩噩 ,而是在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在他们那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后面,显然跳动着一颗追求真挚友谊的火热的心。但是,把这颗火热的心引向孤独寂寞,而没有引向欢乐幸福,观察与思考的结论是厌恶世情,而不是去积极争取友谊,这就说明思路发生问题了。
  大家知道,佛家是最厌恶世情的。照佛家的说法,这个现实世界“一切皆苦”,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彼岸在哪里?彼岸就是他们幻想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生在世间而厌恶世间,食着人间烟火而幻想天国的安乐,使他们的思想陷进了孤独绝望的死胡同之中,给他们自己造成了无可解决的矛盾。其实,哪里有什么西方极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任何人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无论你对这个世界满意也罢,不满意也罢,一切都只能从这个现实世界出发,谁也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弄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明白:何处觅知音?就在周围的现实中觅知音,立足现实而不要立足于幻想,正视现实、改造现实而没有必要诅咒现实、厌恶现实。
  春兰秋菊各芬芳
  任何社会都是复杂的,不复杂不成其为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才三十一年,新的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在内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十年动乱,一些庸俗腐朽的不正之风盛行,使我们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面貌。一些青年同志有“人情如纸”之感,并非事出无因的。不过,如同沙漠中也有芳草萋 萋 、风光绮丽的绿洲,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压灭真正的友谊。与酒肉朋友、势利之交并行的,总有一些可以同甘共苦的道义之交。“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长在尔虞我诈的封建社会中的李白,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并没有否定友谊,恰恰相反,他对汪伦的深情厚意表示了由衷的赞颂,对他们之间的友谊流露出无比的欣慰。在我们这个消灭了剥削的社
  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不但更有可能建立而且事实上存在着无数动人的友情。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包含不同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离开了这种辩证的观点,对社会的理解必然会偏向一边,不合事实。
  看人也应当这样看。任何一个同志,总有优点同时有缺点:擅长音乐,数学可能不行;善于思考,往往不娴辞令;才华出众,舌头却太长;工作严肃认真,但生活作风马马虎虎;心地善良,不免爱虚荣;有乐于助人之誉,可惜穿着打扮太奢华,等等。所以鲁迅说过:倘要完人,世界上配活的人怕就有限。善于交友的人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懂得春兰秋菊各有芬芳,能够发现、尊重和学习周围同志的优点,与学习刻苦的人结为学习上的朋友,与工作认真的人结为工作上的朋友,与善于生活的人结为生活上的朋友,还有以文交友,以球交友,以棋交友等,和多方面的同志结成内容不同的友谊。与此相反,有的青年同志在自己的头脑里事先勾勒出某种高大完美的朋友的形象,按这种理想来选择朋友。他们在周围当然是找不到这种人的,所见的是张三有点庸俗,李四水平不高,王五小气,赵六落后。于是,似乎哪一个都不值得自己倾心相交。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必须敬爱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敬爱;必须从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关心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和增进友谊。两眼朝天,目空一切,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把别人看成豆腐渣,拒人于千里之外,别人也绝不会敬你爱你,承认你是一枝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择友求全的结果,必定是自取孤立,落得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提高到思想方法上来说,择友求全思想的错误在于不承认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这正是形而上学的特征。
  退后一步路自宽
  既然任何一个朋友以及我们自己都是有错误有缺点的,爱好、脾气、水平又都有不同,那末,在相处中自然难免发生分歧、纠纷、摩擦甚至争吵。这也是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其中大有文章。有的青年同志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稍有不满,便感情用事,剑拔弩张,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张口就骂,伸手就打。这种做法,表现出思想方法的僵化性,不合乎辩证法。其结果往往不是矛盾的解决,而是矛盾的激化,关系搞得很紧张,亲人如仇敌,朋友变冤家。辩证法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些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相处很融洽,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只是由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这个原理的要求,善于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朋友之间的矛盾,有原则性的,有非原则性的。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应当互相批评督促、互相规劝。古人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就是通过切磋琢磨把对方的原则性缺点错误去掉。君子爱人以德。如果迁就包庇,反而会害了朋友,毁了友谊。然而,原则性与灵活性要结合起来,规劝和督促必须适合朋友的特点,分清不同的场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同春风化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达到帮助朋友、增进友谊的目的。至于朋友之间一些非原则的小事,则必须多加谅解、妥协和忍让,有的还可以求同存异。有的人以为解决矛盾必须依靠斗争,而斗争又只能你死我活。这是对辩证法的歪曲。斗争只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之一,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互相妥协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当管仲未遇之时,鲍叔牙对管仲的贪、怯、不肖,就是采取谅解、妥协、忍让态度的,因而才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友谊之歌。宋代有一位宰相名叫吕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既然大事都不糊涂,小事不会搞不清楚,只不过没有必要搞清楚,所以他糊涂罢了。我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共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根本目标和利益相一致,一些矛盾更多地是非原则性的,就更需要互相谅解、妥协和忍让。没有必要对一些小节吹毛求疵,为一些鸡毛蒜皮眦睚必报。斤斤计较,一切皆斗,只会扩大矛盾,伤了感情,有损于我们的共同事业。
  一条是立足于现实,一条是全面观点,一条是正确的方法,这三条都是马列主义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交朋结友,大有学问。正是马列主义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交友的正确的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交友中的各种矛盾,从而能够脚踏实地,胸怀宽广,态度积极,方法灵活,尝到美味的友谊之果。改造旧的社会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友谊的任务,历史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每一个青年都有责任与庸俗之风作斗争,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友谊。认真学一点马列主义原理,会使你采撷到美味的友谊之果,也会使你在交友中变得更聪明和更成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