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立志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学生励志名言
 

立志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学生励志名言

发布时间:2019-04-10 04:49:18 影响了:

  1 9 57年7月,在一个两千多人的、庄严的反右派斗争大会上,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从容不迫地站在主席台上,义正词严地驳斥右派分子的反党谬论。他的发言既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又是充分地说理,每句话都重重地打击着敌人的要害。右派分子脸色苍白地低下头来。全场人心大快,掌声四起,两千多双眼睛看着这个面目清秀的青年,并纷纷议论着:“他是谁?为什么小小的年纪能够有这样清醒的头脑和斗争的勇气?”
  他叫郑修明,当时是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个普通服务员,共青团员。
  两年后,郑修明在北京学习毛主席著作大会上介绍他的学习经验。他说:“……是毛主席的著作使我懂得人活着的意义,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使我掌握了理论武器,在大是大非面前向敌人作斗争。”他的话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大家都急切地要求知道他的学习经验。下面就是郑修明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故事。
  一
  郑修明出身在一个下中农家庭,1954年高小毕业后,就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做服务员。当时他只有15岁,人长得又瘦又小,却很伶俐活泼,大家也爱逗他,见着他就打趣地问:“小鬼,你来干什么的?”“我干革命来了。”“什么叫革命?”这小鬼却被问住了,只是瞪着眼睛答不上来。真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叫革命?为什么来革命?
  他在计委工作的两年,渐渐地对工作有些不满起来,看见别的通讯员或服务员被提拔当了干部,他就很羡慕。有时,他回家探亲,亲友们问他:“郑修明,在城里干啥工作呀?”他说作服务员。对方马上把眉毛一扬说:“啊,侍候人的工作。”这“侍候人”三个字,格外沉重的打在他的心上 他觉得干这种工作很丢人,因此当1956年调整工资的时候,他想:组织上给我提级,当上干部才好啊!可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 郑修明心里难过极了,他觉得自己的理想破灭了,因而工作没有劲,连业余夜校也不去了,心想:“学不学还不是个服务员,算了吧!”
  一个冬天的夜晚,郑修明扫完了地,顺便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毛泽东选集来看,一下子就翻到“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他记得在小学时读过白求恩的故事,这次拿着毛主席写的文章就看下去了。看到“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他内心很受感动。他又继续读下去:“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毛主席这不是说的我吗?”他心里一惊,读完后马上又读第二遍,读着读着,他的眼睛模糊了,字迹看不清楚,就伏在桌子上哭起来。他恨自已觉悟太低,他恨祖父从小教育他“升官发财”的剥削阶级思想,参加工作后反而忘了本。他回想起旧社会糠荣半年粮,少吃没穿,从小给人放羊,险些死在山坳里。现在呢?有了工作,吃的是大米白面,穿上整整齐齐的衣服,又有政治文化学习,为什么反而不满足,对工作挑肥拣瘦,和白求恩大夫的高大的形象比起来,自己算个什么人啊!郑修明越想越惭愧,他决心要听毛主席的话,向白求恩学习,就提笔写了一首诗:
  郑修明啊郑修明!
  你是属于那类的人?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争名利、贪享受、闹工资……
  不顾作人民服务员。
  啊,毛主席!
  您说的就是我,
  工作不安心,挑挑拣拣,
  现在我知道这是个人主义。
  我的心豁然开朗,
  好似雨过天晴,
  见过阳光一样的清爽。
  第二天他又学习毛主席著作,看到“为人民服务”这一篇,那上面写着:“‘人固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他想:毛主席这是教导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张思德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战士,可是他所想的是怎样做好革命工作,怎样出色地完成任务。甚至于为集体、为革命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就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光荣的。我呢?我为什么活着?我想的是拿多少工资,什么时候可以买只手表,什么时候可以买一辆自行车,我的生活目的多么渺小啊!不,我不能为几十块工资生活,张思德才是我的生活榜样!
  想到这里,他的头脑豁然清醒了,他好像走出个人主义的狭谷,他过去那些苦恼、伤感等不健康的情绪没有了。“敬爱的毛主席啊,我真不知道要怎样感激您!”郑路明在日记上写着:“在您的文章感召下,才使我脱离了低级趣味,走上了正确的生活道路。”
  在这以前,郑修明也读过毛主席著作,可是那时候,他不知道怎样读,读过后,体会也不深。现在呢,他刚刚开始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就吃惊地想到:“为什么主席的话这么好啊,句句都好像说在我的心上,好像他看透了我的心一样。”他觉得读毛主席的著作,浑身都有了力量。因此,他决心从当天起,每天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至少看三、四页,如果因工作忙,把学习耽误了,也一定要补起来。
  可是,由于文化水平低,又缺乏革命斗争的锻炼,对毛主席的有些文章领会不了,这曾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他学习矛盾论,首先就碰见哲学名词,如“形而上学”就不懂,问别人,别人也没有解释清楚。他自己想了一天一夜还是弄不懂什么叫“形而上学”。他想:“弄不懂这个名词难道就不学‘矛盾论’吗?我何必死扣这一个名词呢?毛主席的著作深入浅出,只要我用功学,多看多想,先领会大意,再逐段逐句学也可以,不要被几个名词挡住了。”因此,他仍然坚持看下去,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读的遍数多了,也慢慢领会多了。比如,‘矛盾论’中谈到事物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举例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些道理都讲得很通俗,他看懂以后,心里感到格外亲切。几年来,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他已看完了三遍。
  有些文章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随时都在看,多看一次,他能多得到收获,而且每重读一次仍然有新的体会,他觉得毛主席的著作中有说不出的深远意义,句句都是真理,很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眼界开阔了,心胸开朗,工作有了劲头,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希望。他更能关心国际国内大事,肯开动脑筋分析问题,人人都说“小郑变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