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明天农场考察报告(一)/铁牛新传]参观农场考察报告
 

[明天农场考察报告(一)/铁牛新传]参观农场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09 04:31:53 影响了:

  学校门口贴出一张淡绿色的海报:  “高二甲班定于今日下午二时举行‘明天农场’考察团汇报大会。地点:大会议室。欢迎全校老师同学光临指导。”  同学们都围上来了。怎么回事呀?“明天农场”?谁去考察了?——走,快去听听!
  原来事情是从不久前的一场辩论开始的。辩论的焦点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怎样应用?
  姥姥家在乡下、一向以“农村姑娘”自居的李江平是一派论点的主将。她激动地宣称:“农业生产决不只是打打土坷垃,农村对科学技术也是广阔天地。各门学科在那里都可以大有作为!”
  “慢着,高能物理用得上吗?”带眼镜的“教授”王光不以为然地问。
  经常幻想第一个登上水星的方冬生也跟上来:“照你那样说,宇宙航行技术在农村也可以大显身手罗!”
  团支部宣传委员刘抒的道理多一些。她列举了农业需要机械、电气、化学、水利等多方面科学技术。但是,身上经常沾满油污的“校车义务修理工”陈虎却说:农村怎能和工厂比,在那里用的都是些陈旧的笨家伙,根本算不上现代化科学技术,那是四十年代的老东西罗!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倒是班上年龄和个头最小的,爱同虫啊鸟啊打交道的石丁,出了个好主意。他说,全国不是有好多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吗?把我们的问题写封信问问不就得了。
  团支部考虑后,决定派出一个考察团去参观访问,寻求问题的答案。支部书记张健锋为团长,团员有王光、李江平、秦学、刘抒、石丁……都是各行各业的“未来专家”。
  他们去考察的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就叫“明天农场”。现在,考察团满载而归了。
  这个“明天农场”是个怎样的去处呢?汇报开始,张健锋热情洋溢地作了一番介绍。
  那原是一片大沙漠的边缘。过去荒无人烟,连野生植物都很稀少。可是,建场后人们用大寨精神加现代科学技术,向自然开战,改了天,换了地,开辟了水源,征服了流沙,营造了林带,把莽莽荒原变成一片沃土,建成祖国又一个巨大的商品粮和副食品生产基地。
  在那里工作的有各门科学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进行着大规模的研究和试验示范,探索现代科学在农业上应用的途径,创造出不少奇迹般的成果,从而使这个场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学实验中心。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它不正是明天我国农业的缩影吗?!
  考察团的成员开始报告他们的见闻了。第一个发言的是陈虎。噢,他不是讥笑过农业四化用的是“四十年代的老东西”吗?现在他又会怎样说呢?
  同学们都知道,我是一个机械迷。说起农业机械化,我想,不就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吗?哪能同现代化工厂比,大工厂那才是个机器世界呢!想不到,在广阔的田野上,还真有另一种机器世界!
  看铁牛去
  “明天农场 ”的机械化程度,一点也不比咱们这儿的大工厂逊色。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中,从田间作业到产品加工,连摘葡萄、拣西瓜什么的,全部是机器操作。现代化的动力机、推进器、工作机具,现代化的传动方式、控制系统全用上了,正在由全盘机械化向电气化、自动化过渡。看得我眼花缭乱,喜得我合不拢嘴。老实说吧,连我也不知不觉地跟着那里的机械专家们,爱上农业这一行啦!
  我这么说,同学们可不要误会,以为那里遍导都是机器,“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般地热闹。我们到达的当天,场里安排大家休息。李江平坐不住,邀我们几个人看“铁牛”去。走了一个多钟头,穿过两个大耕作区,甭说“铁牛”的影子,连一点机器的声音也没听见,田地里静悄悄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农场机器虽多,但土地更是辽阔。几千亩耕地才用一台拖拉机,一亩地摊到几斤钢铁。这么少,还算高度机械化吗?当我们终于看到了“明天”的“铁牛”,这个问题才找到了答案。
  那是在一片望不到边的已经成熟的玉米地里,一台牵引式联合收获机在工作。它又高又大,洁白漂亮,乘风破浪地在庄稼的海洋里驶过,看起来好象西湖上的大型游艇,速度差不多能赶上市内公共汽车。它的割台足足十米有余,象一把大理发推子,不一会儿就推出半边光头。在它那大肚子里面,摘下的棒子受到强烈的超声波冲击,籽粒被剥离下来,送进微波一真空快速干燥器。微波振荡深入到玉米粒内部,把水分驱赶出来,立即用真空泵吸走,粮食在常温下迅速干燥了。秸杆切碎了匀撒在地面当肥料。收获机开到地头,胀鼓鼓的大尼龙粮袋一个一个地滚进运输车箱里。
  远处,我们又看见一台联合耕种机在割光的茬地上奔跑。拖拉机的屁股上挂着一长列犁、耙和十多米宽的播种机。它可真够忙的,耕地、整地、开沟、施肥、除草、灭虫、播种、复土、压实,全套农活一揽包干。这两台机器,生龙活虎似地干了不到一小时,百八十亩地就收得干净利落,耕得地平草净,种得土松种匀,达到了精耕细作的标准。
  少耕高产
  上面这些细节,是从收获机上跳下来的那位姓王的青年同志告诉我们的。他知道我们的来意以后,热心地给我们当了半天义务解说员。他说,一茬庄稼,从种到收,两台机器只跑这一趟,任务就算完成了。有些耕作区实行免耕法,只把种子破土埋入,其他地方都不犁翻,减少土壤的破坏,不但省工,而且能增产。
  李江平不愧是“农村姑娘”,瞪着眼,提出一连串问题:间苗补苗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以说不存在。每一粒种子都是经过严格精选和处理过的,发芽几乎是百分之百地可靠。在种子车间里,已经把它们单粒地固定在种子片或种子带上面,并且携带上少量种肥和刺激萌发的生长素。用精量播种机按标准的行株距和深度播进土中,每亩长出多少又齐又壮的苗,完全符合农艺师的规定。
  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的工序呢?一般也不需要。播种同时施放了长效的化肥、菌肥、农药和除草剂。例如,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里面的复合肥料,可供作物根系在整个生长期慢慢吸收;与高分子聚合物拼合而成的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期一百多天;塑料微囊农药,也会逐渐地释放出它的有效成份。如果它们还
  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由喷灌滴灌系统或飞机追施。
  力量的源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