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以团队的名义成长] 人民的名义2百度百科
 

[以团队的名义成长] 人民的名义2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9-04-11 04:48:16 影响了:

  2005年冬天,在那个飘着雪花的周末,我和王安濮、柳文生两位好友怅然地走在雪地上,六行歪歪的脚印只是书写了“迷惘”两个大字,我们不知道路在何方。面对教育中的虚假和功利,我们也都曾有过孤独、苦闷、彷徨和职业倦怠,尽管内心深处仍在做痛苦的理想化挣扎。
  “我们能不能搞一个类似协助组的工作室,用深度的反思走出实践的困顿?”
  在街边那个昏暗的小酒馆,文生的这个提议,让我们三个冲动的年轻人拥抱在一起,于是我们的团队在那个风雪之夜诞生了。醉意蒙胧中,文生给这个非正式的小团队起了一个有点豪情的名字:“三剑客工作室”。我们约定,三人联手闯世界,互相温暖,互相激励,用脚走路,用脑思考,用团队的力量促进每一个人的成长,用热情和生命去开辟属于我们的教育绿洲。
  岁月可以使人平凡,却不能使志者平庸。刘心武说得好:“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我们三人虽然来自普通中学,但心中坚守一份教育的理想,相信团队的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卓越的成绩来。
  “三剑客工作室”最初的网上活动阵地是朱永新教授主办的“教育在线论坛”,一是因为那里聚集了许多教育界的知名教授、专家、校长、教师及媒体工作者;二是因为我是那里的教师随笔分论坛的版主。与网友的交流,让我们三只井底之蛙跳出了束缚自己视野和思想的深井,我们平静如死水的教育生活好像一下子被鼠标激活了!
  没想到的是,“三剑客”在网络上一开始就赢得了众多同行的支持,我们在教育在线建立的主题帖格外火爆,在不长的时间内点击率就达到两万多点。事实上,网络点燃了我们的激情,也更坚定了我们既定的发展方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也实现了专业成长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理想。
  我们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情况,分别以“绿色教研”“专业写作”“诗意课堂”作为各自研究的主攻方向,采取相互间听评课、专题研讨、网上沙龙等多种方式,努力追求“有温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课堂,我们三人从那时起,开始走一条互助又自立的教研之路。在很多观点和问题上,在保持精神独立的前提下,我们也慢慢达成了共识,比如:我们都认为,“语言的透析、文学的熏陶、文化的烛照、思想的启蒙,是语文课不能缺失的四种品格”。
  2006年,在我们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带领一批老师率先在全省开设第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博客圈——“明师工作室”,省内外很多老师也参与其中。另外,安阳市教研室的领导先后多次安排我们三人在不同的场合进行经验介绍。2006年9月,安阳市教研员蒋新海老师安排我为全市语文教师做专业成长报告,激发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梦想。
  记者张广现专访我们三人之后写道:“从阿常到三剑客,再到明师工作室、洹语在线,安阳500多名中学教师集体开博的背后不仅是精英教师的增加,更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觉醒和教育精神与责任的成长。”
  我们三人都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大树,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走近,能给人一片绿荫,即使倒下来也是栋梁之材。
  回想起那些跋涉的日子,有无语凝噎的痛楚,有纵意江山的快活,更有刀光剑影的争论,更多的是默默的相互扶持,就这一样路走来,还要一路走下去。面对荣誉和光环,我们三人都十分清醒。我们走到一起是研究教育的,而做学问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因而,低调成为我们共同的处世原则。至于我们这个草根团队能走多远,不得而知,但我坚信,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会见到那梦中的教育橄榄树。
  一位哲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想说:人生能有几回疯!要成功,先发疯,认准目标往前冲。众人一起疯,事业必成功!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曙光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