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辽沈战役成败分析【决定辽沈战役成败的一个细节】
 

辽沈战役成败分析【决定辽沈战役成败的一个细节】

发布时间:2019-04-13 04:09:33 影响了:

  林彪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辽沈战役,林彪作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亲自指挥并赢得了这场国共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在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过的老同志,了解到林彪指挥辽沈战役过程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到林彪观察问题的敏锐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辽沈战役打响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每天深夜都要进行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上来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包括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司令员林彪对战报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的和尚能使用的汽车要分出大小和类别。每份战报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枯燥数据。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指挥所一屋子的人中恐怕只有定下这个规矩的林彪和读电报的参谋会用心留意。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重镇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了敌人原以为坚不可摧的阵地,全歼守敌10万余人。之后,我军不顾疲劳,又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来增援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湘集团20余万人在辽西相遇,一时间形成了混战。战局瞬息万变,谁胜谁负实在难料。在大战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无论多忙,林彪都要坚持每晚必做的“功课”。
  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读着一份某师上报的战斗缴获报告,那是该师的下属部队偶然碰上的一个不大的遭遇战,他们歼灭了一部分敌人,缴获了一些胜利品,敌人余部逃走。表面上听起来,这份报告与其他报告并无明显差别,林彪听着听着,突然叫了一声“停”。他眼中一下子闪出光芒,欣喜地问周围的人:“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满是睡意的脸上现出茫然,因为像这样的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只是枯燥的数字稍有不同罢了。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那儿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他的战斗略高?为什么那儿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他的战场略高?为什么那儿俘获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一般歼敌略高?”人们还没来得及思索,胸有成竹的林彪已大步走向铺满军用地图的墙壁,用长杆的尖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就在这儿!”随后,林彪口授命令,全力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的那股敌人,一定要把它彻底打掉。各部队要迅速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把失去指挥中枢后会变得混乱的几十万敌军切成小块,逐一歼灭。东北野战军统帅部的命令随着无线电波立即发向了各部队……
  此时的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还庆幸自己在意外的遭遇战中幸免于难,准备和自己的另一支部队汇合。刚刚安全脱身的他来不及休息就急忙指令各部队尽快集结,欲回师沈阳大本营或经辽宁的营口港从海上突围撤回关内。可是好景不长,追击而来的解放军指战员很快就把他的指挥部团团围住。廖耀湘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脱下将军服,穿上满是油渍的伙夫衣服,由亲信保护,在混乱中择机逃走。但他们钻来钻去跑了好几天,都无法逃脱。因为满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战士,不断有人高声喊道:“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用对方指挥官的长相特征编成的一句“顺口溜”,居然有无比巨大的威力。乔装打扮的廖耀湘只好从俘虏群中站出来,沮丧地举手投降,无奈地说:“我就是廖耀湘。”
  对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被迅速发现、打掉,廖耀湘实在感到不可思议。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做出判断的之后,这位出身黄埔军校又曾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身为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的指挥官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辽沈战役中,47万多国民党精锐部队弹指间灰飞烟灭,这场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夺取全国政权的步伐。但是人们可曾想过,取得这场伟大战役胜利的一个因素,居然出于胜方前线统帅对战斗缴获的留心和善于抓住细节的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压题图:辽沈战役中,林彪(中)在前线指挥战斗]
  (责编:孙瑞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