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资十年涨了四倍等】 十级进九级工资涨多少
 

【工资十年涨了四倍等】 十级进九级工资涨多少

发布时间:2019-04-17 04:33:02 影响了:

  生活每天都在变——  高中教师谢金凤  工资十年涨了四倍  期待:希望手里的钱更经花  贺啸威  谢金凤是农六师一名从教30年的老教师,先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包括语文、英语、政治等。用她自己的话说:“当老师是一个辛苦活儿,却是一份让人很有成就感的工作。”
  1982年开始执教生涯的谢金凤,先后在农六师一〇一团第三中学、五家渠职业高中任教。2003年,谢金凤被调到五家渠市第二中学,任高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今,她已经是该校党行办公室主任,同时还兼带一些高中语文课程。
  “刚工作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1元钱。”谢金凤笑着聊起了自己的工资账,“到了2003年,每个月也只能拿到1000多元钱,孩子还要上学,生活还是蛮有压力的。”
  2006年,由于政策调整,谢金凤的工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单纯的基础工资外,还增加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等多项内容。那一年,谢金凤的工资涨到了每月2000多元。随后的几年里,她的工资每年都在增长。
  2009年,兵团对教师岗位职称作了相应调整,例如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被评上该职称的前三年,工资有了更为明晰的区分。同时还加入了“阳光工资”,让教师的收入有了更为明显的提高。那时,谢金凤每个月的工资已经达到了3000元。
  如今,谢金凤每个月已经可以拿到4000多元了,家里添置了彩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儿子目前正在上海一所高校读大三,虽然每年的学费和生活开销不菲,但谢金凤却高兴地说:“还负担得起,生活挺满足的。”
  说起今后的生活,谢金风告诉记者:“希望手里的钱更经花。现在,儿子准备在上海找工作,那里的消费水平更高。我正在攒钱准备给他买套房子。”
  生活每天都在变——
  哈萨克族牧民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
  牧家乐好赚钱
  期待:再租一套房子,提升接待能力
  本刊记者 姜蒙 通讯员 谢旭东
  在216国道旁距离乌鲁木齐市18公里处,一个哈萨克族风情园的名声越来越大。那里有哈萨克族美食、歌舞,成了许多游人的休闲首选之地。而风情园的另一个名字——农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却慢慢成为它的注脚。
  今年30岁的哈森·别克、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夫妇是这个风情园的主人之一。
  走进小院,夫妇俩正在小菜园中除草,见到记者,一边赶忙将记者引入客房,一边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因为不是周末,客人少,穿着随便了点。”
  喝着夫妇俩端上的奶茶,记者和主人聊起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哈森·别克和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的父母是一〇四团黑家沟牧场的牧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中。
  “在牧场放牧,逐水草而居,收入都看天的‘脸色’,天气好、水草好、牛羊价格高,我们才能有点收入,万一哪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告诉记者,“那时候,夏天住毡房,冬天住土坯房,医疗、教育条件很差。我7岁就离开了黑家沟,到团里的寄宿学校上学,一学期回不了一次家。”
  1999年,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考上了兵团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来到天池景区工作,一干就是8年。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说:“收入相当不错,有时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
  2009年,哈森·别克和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结婚了。可是,因天池景区距一〇四团较远,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只得辞去这份工作,并在一〇四团买了一套房子。哈森·别克在团部附近找了一份工作,而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则赋闲在家,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
  哈森·别克指着自己的房子对记者说:“2008年,团里成立了畜牧连,并鼓励大家开办‘牧家乐’。我们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便到团里登记了。”
  如今,在夫妇俩的精心管理下,“牧家乐”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团里照顾我们,开‘牧家乐’都一年了,到现在也没有让我们交房款。现在,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没地方接待。只能推荐他们到邻居家里。今年,我们订购了一个大毡房,还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以后我们的‘牧家乐’会越来越好。”努尔娅·托合塔尔拜克充满信心地说,“明年,我们准备再租一套房子,提升接待能力。”
  军垦第三代董军
  出了家门进厂房
  期待:买辆车,上下班更方便
  本刊记者 姜蒙 通讯员 周常乐
  7月13日,记者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色素菊花加工厂。采访的对象叫董军,32岁,是加工厂的车间主任。高大的身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干活的好把式,而当菊花加工厂党支部书记高述德告诉记者,董军的父亲因为建设加工厂而牺牲时,记者对这个黝黑的汉子肃然起敬。跟随董军参观完厂区后,他和记者聊起了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
  1999年,已经高中毕业两年的董军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跑起了运输。
  那时的董军是个“叛逆”的孩子,爷爷作为第一代军垦人,在八十四团基建连工作了一辈子,董军的父亲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枪”。
  20岁出头的董军却不太想继续走父辈的老路,在他的心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那时候年轻,不想种地,总觉得当司机是好差事。”董军说,“跑运输5年,都是给别人打工。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就2万元。”
  2003年,八十四团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了更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效益更好的色素菊花。此时,建立一个色素菊花加工厂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董军的父亲董明庆正在色素菊花加工厂的建设工地里作业,一位工友驾驶铲车推墙时,没有发现正在墙下工作的董明庆,墙被突然推倒,董明庆被埋在了碎砖之下。当工友将董明庆送到医院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爸爸的突然离世,让我明白了很多。”董军回忆道。
  也是在那一年,21岁的董军放弃了跑运输,主动申请到色素菊花加工厂工作。很快,他便成了一名加工厂职工。
  采访中,董军告诉记者,2011年他被厂里评为“先进生产者”,而早在2006年,他就被提升为车间主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