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探讨 各科探讨促提高 落实素质教育报道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探讨 各科探讨促提高 落实素质教育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2:45 影响了:

  【摘要】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理念成为主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感悟文字、思考生活、增强交际能力等综合性能力的学科,一直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对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进行了一定分析,以期能对素质教育的更好实施提供积极有益的意见。
  【关键词】 语文学科 语文素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61-02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涵盖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比如文字的语音、语意、语法、修辞等等,还涵盖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问题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演讲以及交际能力等等,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1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语言文字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对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1.1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深入,变换教学主体、实施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灌输式的教学变成和学生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1.2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审美能力,掌握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和归宿。当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材编撰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拥有较好的文学艺术美,通过品读每一篇文章,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1.3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导入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文充满了人生哲理,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素质教育是绝佳的案例。通过讲述这些饱含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的文章,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理想指向,更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指引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等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1.4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担负起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任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对小孩子的溺爱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很大的问题。好逸恶劳、自我、抗挫折能力差等等问题不断涌现,随便受到一点不如意,轻则逃学,重则自杀。近几年这样的报道屡见报端,如何在中小学学生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认知社会、跟社会沟通的学科,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导入思想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各种优良的品德教育,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文章中的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2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导入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与学必须和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真正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1 语文教学要善用引导学生,使学生善于学习,并爱上学习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滑坡。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 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