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夺回第一现场】 第一现场
 

【夺回第一现场】 第一现场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0:02 影响了:

  处在新闻战争最前沿的一线驻地记者,常会遭遇“灯下黑”的尴尬处境。2011年在巴基斯坦报道本·拉丹之死和2012年在阿富汗报道驻阿美军风波,这两次重大事件的报道让我对这种处境深有感悟。
  借婴儿车混进拉丹死亡现场
  这是一个全世界的记者等待了十年的新闻事件,但谁也没有想到它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临。乌萨马·本·拉丹死了,2011年5月2日一大早巴基斯坦各家电视台都爆出了这一新闻,随后直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的正式声明。其实,当天凌晨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北部阿伯塔巴德发动突袭时,我当时所在的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就发出了有关开枪交火和直升机坠毁的中英文快讯和消息,只是没有料到拉丹会在这次行动中被击毙。事后证明,恐怕当时整个巴基斯坦都还没有人知道这一重大新闻。
  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被打死是由美国方面宣布的,随后各种细节都经由美国官员和西方媒体披露,平时反应极快的巴基斯坦媒体这次也只能跟风报道。而且,巴基斯坦政府、外交部和军方都迟迟不表态,新华社记者一直试图联系巴外交部和军方发言人,但都无法接通电话。巴基斯坦本是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却突然变得如此被动,俨然成了“第二现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夺回现场”,赶往真正的第—现场一阿伯塔巴德。
  当天早晨,我和几位当地雇员立刻驱车前往阿伯塔巴德,但事发现场四五公里外已被军方封锁,严禁记者进入。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我们碰巧遇到一对用婴儿车推着小孩的母女,便突发奇想,说服她们,把照相机和摄像机藏到婴儿车下面的布兜里,混进了离拉丹居所较近的居民区。可是再往前走的时候又被拦住,我们只好爬到附近一座清真寺的露台上远距离拍摄,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图片和视频。
  拉丹被击毙震惊世界,当地驻军一时不清楚接下来到底还会发生什么,只好严密封锁现场,严防不测。直到军警清理好现场后,才允许媒体靠近那座普通而又神秘的小楼。得知禁令开放的第一刻,我和其他国家的众多记者以及当地居民一起蜂拥奔赴现场。由于第一时间潜入现场,新华社雇员赶在巴基斯坦军警之前抢到一块美军坠毁直升机的残骸!
  拉丹居住的三层小楼从外观看已显得有些陈旧。最外层是高大的水泥围墙,高四五米,墙头装有带刺的铁丝网。绿色大门已被贴上封条,由数名警察把守。在外面,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交火,楼房、院墙、大门都没有大的损坏,窗玻璃也没破碎,只有一处墙顶的铁丝网被当晚坠毁的美军直升机砸坏。
  拉丹被击毙后的连续5天内,阿伯塔巴德一直有新华社记者和雇员的身影。他们反复查看拉丹住所周边,深入采访拉丹的左邻右舍,从现场获取了大量珍贵信息,发回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这次报道当中,前后方的记者也加强联动,前方记者和雇员不断发回现场的采访素材,留守伊斯兰堡分社的记者进行加工整合,确保中英文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通过这种联动,新华社发出十余篇中文现场直击和英文现场特写,新华社的文字、图片、视频报道在时效上均不输于西方三大通讯社。
  同时,新华社还紧盯巴基斯坦官方和军方的动向,并紧密联络巴官员和专家,获悉他们的最新表态和观点意见,既确保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和军方的官方消息,又及时形成全球连线、国际观察、参考报道等多篇深度报道。此外,伊斯兰堡分社记者还与新华社电视和新华网多次连线,报道最新动态,并为《参考消息》《国际先驱导报》《环球》等新华社报刊撰写数篇现场及分析类文章。专家总动员传递阿富汗声音
  时隔半年之后,我赴任新华社喀布尔分社,没想到很快也遭遇到类似处境和局面。进入2012年,驻阿富汗美军连造事端,令阿富汗掀起阿战十年来最大反美浪潮,西方媒体则全面向一边倾斜,着力渲染美国声音和少数阿富汗人的愤怒呐喊,而大多数阿富汗人的真实意见得不到表达,事件的客观真相几乎被淹没。新华社再一次突破西方媒体的围堵,为世界呈现系列事件发生后阿富汗的真实“第一现场”。
  1月,一家视频网站爆出驻阿富汗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朝塔利班武装人员的尸体撒尿的“虐尸”丑闻,西方媒体借着与美军的密切联系,纷纷发出驻阿美军企图息事宁人的谴责声明之类的报道。2月,阿富汗北部的巴格拉姆美国空军基地焚烧《古兰经》等宗教书籍,事件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西方媒体的报道集中反映美方认为的“粗心大意”,这种解释难以平息阿富汗人的怒火。3月,美军士兵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潘杰瓦伊地区枪杀17名熟睡的平民,西方媒体很快传出美国官员称美军士兵“精神崩溃”的说法,让阿富汗人无法接受。
  在这些事件的报道中,新华社一方面通过联系阿富汗政府部门发言人获得阿官方态度,另一方面,广泛采访阿富汗民众和专家以综合舆论看法。
  在持续的报道中,我和同事们不仅发出了《阿富汗抗议者怒火难息》《阿富汗和谈再添变数》等综述性稿件,也撰写了《新华国际时评:奥巴马向阿富汗道歉管用吗》《国际观察:枪杀平民再度恶化阿美关系》《记者观察:美国撤军,阿富汗真的准备好了吗》等具有一定分量的分析性稿件,多篇中文稿件均被100多家媒体采用。
  在报道阿富汗人的抗议浪潮时,西方媒体一方面及时传递美国声音,另一方面还极力渲染少数阿富汗人的过激言行,这些愤怒的人群希望美国和其他外国部队立即撤出阿富汗。而关于美军该撤还是该留的问题,新华社的报道不仅反映了阿富汗普通百姓的呼声,还先后采访了近20位阿富汗专家学者,涵盖喀布尔大学教授、阿富汗议会议员、智库研究所研究员等,在此基础上综合编写的《美国过陕撤军将加剧阿富汗动荡》《美军在阿富汗艰难度日》《美国不会抛弃阿富汗》等中英文稿件则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最近几年随着新华社的不断发展和努力,新华社的报道对阿富汗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地主流英文报纸开始采用新华社报道,当地多家电视台也经常播发新华社图片。在最新这轮的驻阿美军风波的报道中,阿富汗最大英文报纸《阿富汗每日瞭报》多次采用新华社分析文章,以平衡西方三大通讯社的报道,该报纸还在重要版面刊登了新华社英文特写《美军枪杀平民令遇难者亲人陷入痛苦》,因为该稿件是新华社报道员实地走访枪击案现场后撰写的,那是从“第一现场”传出的最真实的声音。(作者是新华社喀布尔分社首席记者,2009年至2011年曾驻伊斯兰堡分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