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鲜为人知的中央政治研究室_中央政治研究室
 

鲜为人知的中央政治研究室_中央政治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8:26 影响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沙滩大院与中宣部、《红旗》杂志社在同一座大楼办公的,还有中央政治研究室(以下简称政研室)。因它不像中宣部那样是中央的一个职能部门,又不像《红旗》杂志社那样,每半月要出版一期党刊;加之当时的政研室不像现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常有关于领导人的报道,所以在社会上鲜为人知。但政研室是中央的一块理论阵地,是与中宣部、《红旗》杂志社平级的直属中央领导的一个单位。为不使这个机构的历史湮没无闻,这里仅就笔者所知,作些介绍。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政研室
  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就在延安成立了政治研究室。为了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这年夏天,党中央决定把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主义研究院,下设十几个研究室,把训练干部的任务全部移交中央党校。一个多月后又改成了中央研究院。院长是张闻天,增加范文澜为副院长。不久,从中央研究院抽调了三十多位同志,到杨家岭党中央所在地,成立中央政治研究室。
  延安整风的一项思想准备工作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汇编党的文献,政研室的一些同志参加了一部分工作,主要是选语录、做核对、跑印厂等技术性工作。文献都由毛泽东最后审定。
  与此同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分头找人谈话,进行整风前的思想工作。就政研室方面,毛泽东找了陈伯达、张仲实、丁冬放、于炳然和邓力群五位一起去谈。讲了两个来钟头。
  陈伯达曾对其子陈晓农说:1941年以后,由我负责,成立了中央政治研究室,邓力群、张仲实、周太和、田家英都是我从马列学院挑去的,马洪是我漏下的。当时我是研究室主任兼政治问题组组长,邓力群是经济问题组组长,张仲实是国际问题组组长。七大以后,政治研究室改由洛甫(张闻天)负责。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柴沫、史敬棠,也曾在延安的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撤出延安,政研室停办。
  1955年重建政研室,直接为毛泽东服务
  1954年,毛泽东指定陈伯达、田家英和胡乔木去杭州起草宪法。在起草工作告一段落时,毛泽东指名要陈伯达、田家英等人筹备成立新的政治研究室。1955年,中央重建政治研究室,地址在北京市万寿路13号,是个新建的大院,即现在的万寿路西街7号院,中组部万寿庄宾馆。政研室实际上是直接为毛泽东服务的一个理论研究班子,主任是陈伯达,他的办公室和毛泽东的办公室并列着,但是毛泽东没有来过。副主任是胡绳和田家英,日常工作由胡绳主持,汪浩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人员来自马列学院(即后来的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中宣部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
  政研室设有哲学组(组长关锋)、经济组(组长陈真)、历史组(组长黎澍)。此外还有个三人的党建组、两人的国际组。
  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针对整风鸣放的形势,开始写一篇文章,题为《走向反面(未定稿)》,署名是“本报评论员”,原本准备公开发表。他在审阅第一次清样时,把文章题目改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署名变成“中央政治研究室”,并且注明:“内部文件,注意保存。”毛泽东把自己写的文章署名“中央政治研究室”,耐人寻味。6月12日,此文印发党内。毛泽东在看已经印发的这篇文章时,又将署名改为“毛泽东”。时间定为1957年5月15日。此文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于1977年4月第一次公开发表。这篇文章,用严厉的措辞对当时整风鸣放的形势和党内外思想政治状况作出分析,对一些言论进行批驳,最重要的是第一次提出了右派猖狂进攻的问题,目的是要党内对反击右派进攻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红旗》杂志创刊后,政研室为
  《红旗》撰稿,宣传中央精神
  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每半月出版一次。”《红旗》杂志的创立是以政研室为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它的首任总编辑是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陈伯达,政研室两位副主任胡绳和田家英都是《红旗》编委。《红旗》杂志创刊社址定在沙滩大院后,中央政治研究室便从万寿路迁到沙滩大院,与中宣部、《红旗》杂志社在同一座楼办公。这时政研室设立三个组。原哲学组改名为思想界动态组,该组和逻辑组由胡绳分管,历史组由田家英分管。
  1959年,中宣部、《红旗》和政研室三家联合,举办了座谈会,星期五召开,两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主持会议的是康生、陈伯达、周扬、胡乔木。具体做组织工作的有马仲扬、史敬棠、李洪林、丁伟志。作会议记录的是丁伟志、王忍之。参加会的是专家、学者和教授,名单报送胡绳和田家英批准。《红旗》杂志的业务组长和中宣部的理论处负责同志都是参与者。在这样的会上,人们可以对学术理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思想比较活跃,有人称之为“神仙会”,以至有的与会者多年后都怀念它。可惜好景不长,庐山会议一开,人们就不敢讲真话了。
  胡绳在《红旗》上开辟了“思想文化评论”专栏,署名“施东向”,即思想界动向之意,许多文章是由胡绳指导一些青年人写作并经他定稿刊出的。因经常出现,质量较高,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后来“施东向”变成以胡绳为首的有关作者的共同笔名。其成员大都是政研室的,有王忍之、丁伟志、李洪林、马仲扬、郑惠等。
  1958年秋季创刊的《思想界动态》,是根据中央要求编辑的内刊,是向中央委员以上(或经特别批准的)领导同志反映各界思想情况的党内刊物(半月刊),发放范围虽然不大,但因层次很高,故受到中央和省、市、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思想界动态》组是1958年8月成立的,首任组长是关锋。这年底,关锋调任《红旗》杂志社编委,由马仲扬接任思想界动态组组长。这个组是政研室内最大的一个组,有二十余人。核心成员有马仲扬、李洪林、史敬棠、丁伟志。编辑工作主要由李洪林负责。
  1961年春夏,经田家英推荐,柴沫调到政研室任秘书长。政研室内机构再次进行调整,把思想界动态组、逻辑组撤销,改编为工业组、农业组、编辑组。柴沫来后政研室的主要任务是搞调查研究。如1961年6月,柴沫带队到天津搞工厂和城市人民公社调查,有王忍之等参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